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透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 重要指标。文章以浙江丽水、金华、温州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为例, 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和城市融入的愿望 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诉求提高,融入城市 的愿望比较强烈,但受自身经济、时间和身份的限制以及社会环境 的客观条件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现在的生活状况不太满意。解决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问题,关键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 消除户籍、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各种歧视性制度,使新生代农 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无差别的公共服务,包括完善制度、提供文化 服务、发挥社团职能、提升素质等方面。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城市融入;生活现状;经济 收入;维权意识;务工单位;精神生活 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 11-0051-03 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向往融入城市,往往要经历经济 融入、社会融入、心理和文化融入三个阶段。从目前看,社会对新 生代农民工的关注主要侧重在经济和社会层面,而对他们的精神文 化生活则相对关注较少,但这三个方面的融入往往是交融在一起同 时进行的。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透视农民工 融入城市的重要指标。本文立足于此,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视角, 调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总结新生代农民

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研究方法 2012 年 7~8 月,本课题调研组选取了浙江丽水、金华、温州的经 济技术开发区内 1980 年后出生的、户籍在农村、离开原籍在外打 工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对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 输业、餐饮业、其他服务业等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集中的行业进行了 调查,调研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研和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一是 在公司企业发放问卷,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行业性质,二是 在农民工聚集区随即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 600 份,回收 580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 96.67%。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新生代农民工以男性、已婚为主 在所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占 60.9%,女性占 39.1%。从调 查结果来看,新生代农民工以已婚为主,所占比列为 65.0%,未婚 的占 30.5%,离异的占 4.5%,丧偶的没有。 (二)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较高 他们大部分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文化和文盲比例低,仅 占 0.9%,受过初中教育的占 36.8%,受过高中教育(中专、职高) 的占

45.5%;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占 16.8%,他们有一定的文化 知识,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能够通过报刊、书籍及网络等接受知 识和信息,所以更注重自己未来的发展。 (三)新生代农民工行业分布较广,涉及多个门类

新生代农民工涉及一、二、三产业,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居民服 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一产业; 交通运输业和采矿业。 分别占 17.7%, 16.8%, 15.0%, 11.4%, 10.9%, 10.5%,10.5%和 7.2%。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工 作,82.7%集中在私营、个体和股份制企业;72.7%属于普工和无技 术等级的熟练工,中、高层管理人员仅占 4.1%。 (四)81.8%的调查对象务工时间在两年及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大部分出来务工时间都在两年及以上,其中 一年或一年以下的占 18.2%;两年的占 30.9%;三年的占 27.7%;四 年及四年以上的达到 23.2%。 (五)调查对象获得目前这份工作的途径以亲友或同乡介绍为主 占 49.6%的调查对象获得目前这份工作的途径是亲友或同乡介绍; 劳务中介介绍的占 7.7%;政府劳动部门或工青妇组织介绍的占 9.1%; 自己直接到单位应聘的占 14.1%; 在劳务市场应聘的占 6.4%; 通过互联网信息的占 3.6%;其他途径的占 9.5%。调查显示:因没 有技术成为他们目前找工作最大的困难,占 43.6%,因学历太低的 占 37.3%,因户口受限制的占 3.2%,因不知道什么地方招工的占 7.3%,因交不起押金的占 2.7%,因怕坏人欺骗的占 1.8%,其他原 因的占 4.1%。 三、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特点 (一)新生代农民工对现在生活状况不太满意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当前的生活状况很不满意的占 8.6%;

不满意的占 20.5%;觉得一般的占 43.6%;比较满意的占 17.3%;觉 得很满意的占 10.0%。他们在城市生活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扰,排在 前三位的困扰分别是收入无保障、远离家人感到孤独和缺少文化娱 乐生活,分别占调查对象的 49.5%、39.5%和 32.7%。同时,在所调 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接近两成的人要两年及以上才能回一次老 家。 (二)经济收入较低,工作时间普遍较长 调查显示:他们月工资在 1200 元以下的占 28.6%;1200~3000 元 的占 66.8%;3000~5000 元的占 4.6%;5000 以上的为 0。他们工作 的时间在 40~50 小时的占 42.3%;50~60 小时的占 15.0%;60~70 小时的占 25.5%;70 小时以上的占 5.9%;40 小时及以下的仅占 11.3%。 (三)维权意识逐步增强 在求职和工作的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对待公正待遇的诉求比他 们父辈更为强烈,他们更关注务工的环境及社会保障问题。当劳动 权益受到侵害时,找党组织、团组织

、工会、单位领导和政府部门 求助的占 41.8%;找亲友或同乡的占 37.3%;找新闻媒体和上网发 帖求助的占 6.8%;自己去解决的占 6.8%;而默默忍受的只占 3.2%; 其他的占 4.1%。 (四)排解心理压力方式多种多样,但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较少 现在新生代农民工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他们缓解压力的方法排 在前三位的是上网浏览和聊天、喝酒或下饭馆和睡觉,分别占

44.5%、40.9%和 38.2%,但选择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仅占 2.7%。他 们大部分愿意帮助工友排解苦闷心情,非常愿意占 45.5%;勉强愿 意的占 22.5%;视情况而定的占 27%;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只占 5%。 (五)精神生活诉求提高,消费生活多元化 在调查的 580 名新生代农民工中,他们的业余生活情况是:43.6% 的选择了看电影或电视;42.7%选择了打牌和打麻将;31.4%的人选 择了去网吧上网;业余生活比较枯燥单调。但新生代农民工更希望 能参加的活动排在前三位的有文体类比赛和文娱活动、看电影和演 出、知识技能培训,分别占 51.4%、47.3%、45.0%。由此看出,他 们对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也逐渐提高。 (六)融入城市的愿望比较强烈 新生代农民工较之第一代农民工,他们追求城市生活,融入现代 城市的愿望比较强烈。调查显示,23.6%的人出来打工的目的是希 望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列第四。排在第一的是赚钱养家,占 64.5%; 第二是为赡养父母或子女前途考虑的,占 31.8%;第三是出来寻找 发展机会的,占 29.1%。他们希望在城市定居的理由排在第一位的 是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占 60.5%;第二是工作机会多、发 展空间大,占 43.6%;第三是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占 42.7%;第四 是城里人收入高、生活水平高,占 41.4%;第五是已经不能适应农 村的生活方式,占 28.6%;第六是城里人有退休工资和社会保险等 保障,占 23.2%;第七是家里已经无地可种,占 13.2%;第八是做 城里人有身份、受尊重,占 6.8%。

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活动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在私营、个体企业,企业注重效益而轻视职 工文化生活,已经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从 调查结果来看,没有提供任何文化活动的单位占 35.5%;提供内容 单一、贫乏,不能满足文化活动需要的单位占 32.7%;提供一些, 基本满足需要的占 25.5%,而内容丰富,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需 要的只有 6.3%。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活 动占调查总数的 50.5%;一年中参加过 1~2 次的占 40.4%;一年中 参加过 3~5 次的占 7.3%; 一年中能参加 5 次以上活动的仅占 1.8%

。 (二)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枯燥,文化消费能力不强 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主要集中在看电视、上网、看杂志报纸等 消费成本较低的活动,精神文化生活仍然十分单调和匮乏。每月用 于文化消费的金额较低,没有文化方面消费金额的占 16.4%;10~ 50 元之间的占 54.5%;50 元以上的占 29.1%,消费的用途主要是上 网和购买书报和杂志。但作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理念 信仰较老一代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 望。 (三)务工单位共青团组织较少,开展有益活动更少 共青团员在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占 49.8%, 但他们所在单位共青 团组织却相对较少,调查显示:52.7%的农民工所在单位没有共青 团组织,在也有共青团组织的单位开展活动较少,其中从来没有开

展过活动的占 26.0%;偶尔组织一些活动但作用不大的占 37.5%; 经常组织活动,受到青年人喜欢的占 25.0%;说不好的占 11.5%。 (四)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和关注 政府、群众性社会团体、非政府民间组织、企业雇主以及社会主 流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精神生活问题的关注都处于滞后 的状态,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88.1%的新生代农民工未加入文体休闲学习等兴趣 爱好团体; 85.8%未加入社会公益慈善组织; 78.3%未加入民工协会; 63.1%未加入老乡会;93.0%未加入维权性质的组织,同时,60%以 上调查对象没有参加过以上组织的活动;90%调查对象基本没有参 加过社区组织的活动。 五、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问题,关键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逐步消除户籍、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各种歧视性制度,使新生 代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无差别的公共服务。 (一)不断完善维护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的保障机制 政府要从就业创业支持和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率先为新生代农 民工融入城市提供系统的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 ,在对符合条件办理入 籍的基础上,对连续工作满 3 年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与本地市民一 样,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或享受廉租房,并集中建设外来务工人员

公寓,低价租给他们居住。此外,对参加农村养老保险进城务工的 新生代农民工,可按规定转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连续计算缴 费年限,并纳入城镇职工医保范围;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 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范围,享受与本地市民同等的社会 保险待遇。新生代农民工

子女享受与市民子女同等教育条件,而不 是限定的教学质量一般的公办学校。此外,应通过立法、执法等有 效措施,严厉查处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不按规定落实最 低工资标准、要求超时间工作等行为,为新生代农民工享有精神文 化生活权利创造经济和时间因素。 (二)积极提供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服务 基层文化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积极开展“流动图书馆”“周末 、 剧场” 、网络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并与社区、企业合作在新生代农 民工聚集地建立文化广场或文化活动中心,为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开 展交友联谊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如农民工文艺晚会、农 民工联谊活会、农民工歌手选拔、露天电影、纳凉晚会、广场演出 等。同时,要注意提供适合农民工文化层次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的 文化服务,提高他们参与比赛和活动的积极性,而不是某些单位不 顾农民工的特点送高雅艺术的演出票。调整社区阅览室、电脑房等 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使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享受公共文 化设施,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用工企业要经常组织新生代农民 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并建立必要的文化体育设施。有条件的企业 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缓解工作压力。有关部门和

社会组织要开通心理热线、维权热线,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心理疏 导。 (三)发挥共青团的职能,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素质。 调查中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共青团员,他们对共青团的信任 感和认同感较强。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的心理年龄并不十 分成熟,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城乡的巨大差距让他们对 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团组织的四项基本职能对改善新生代农民工 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无疑能起到积极作用。首先,要在农民工集中 的用人单位建立团的组织,具备建团条件的做到全覆盖。其次,引 领文化创造以促进农民工提高素质,表达自己的意愿。对农民工提 供看书、看电影、培训的服务只是初级的文化服务,还应该关照高 层次的需求,即帮助农民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他们不但享受 文化成果,而且主动参与和创造成果。再次,加强思想引导,开展 励志教育,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把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坚 定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在成长道路上脚踏实地、自立自强。最后, 联合工会、妇联等专业组织机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侵权事件,增 加其团组织归属感。 (四)探索成人教育模式,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素质 一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文化知识培训。人力资源与社

会保障等 部门要加大新生代农民工技术培训组织力度,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就 业需求、企业岗位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在新生代农民工聚 居地依托社区居委会开办“新市民学校” ,组织社会各界公益教育

志愿者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法律、文化、科技、安全知识等方面的 课程,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能力。二是尝试开展新生代农民 工的学历提升的继续教育。具体可借鉴广东省实施的“新生代产业 工人圆梦计划” 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支持一点,学校减一点, , 自己出一点”等方式,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成人学历教育,同时要发 挥当地的职业技术院校的力量,通过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和 各种鼓励政策,引导他们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补偿教育进入培养专业 人员的中高等教育体系,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更好的适 应城市生活,并有更多机会拓展个人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国新.文化融入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标志[n].中国文 化报,2011-10-13. [2] 董碧水.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孤岛化[n].中国青年报, 2012-01-18. [3] 张利军.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和社区支持研究[j].云南社会科 学,2006, (6). [4] 金雯艳.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实践与探索——以舟山 市普陀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0, (4). [5] 王海燕.关于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吉林农业, 2010, (7). 基金项目:2012 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新 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与城市融入研究” (项目编号:

l2012d015) 作者简介:舒岳(1968-) ,男,江苏兴化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