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影响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影响及对策 作者:林露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10期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是由于隐蔽失业而导致的剩余劳动力的存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自然出现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的现象。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与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64-1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界定及现状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定义

根据经济学家拉格纳·纳克斯的解释,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能从农业部门抽走且不影响农业总产量的农业劳动人口。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在二元结构的消解中实现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狭义的农业即种植业的剩余劳动力。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农业生产中边际生产率为零时的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向非农业劳动力转化的劳动力资源再配置过程。

1.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根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费景汉和拉尼斯提出的拉尼斯-费模型,可以把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分成3个阶段。目前,我国农村剩劳动力转移正处于其中的第2 个阶段,即农业边际生产率大于0,但小于城市工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农业总产出因劳动力数量减少而下降,转给工业部门的农业剩余不足,贸易条件开始有利于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的利润逐渐减少。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具体表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总体数量很大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区分布不均衡,农村剩余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其总体文化素质比较低。

1.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我国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大,且超过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然而我国长期存在的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剪刀差收益转移,可以使农业劳动者的转移收益预期为正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然发生,并体现出以下特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多具有自主性和随意性,除经济原因和自身发展的影响外,不存在强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外在强制性压力,是否转移到第二和三产业,完全由农民自主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