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杠杆]说课稿

苏科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

大家好!

我是6号, 我说课的题目是,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二期间,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 本节课是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平衡知识的扩展, 同时也是对学习后面滑轮, 轮轴等其它一些简单机械打下基础, 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杠杆的平衡条件贯穿全章, 是本章的主干. 新课标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 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活动, 从被动到主动, 在锻炼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技能, 了解科技发展, 从面融入到现代社会, 所以本课所以本节课继续向学生渗透来源于生活, 经过观察, 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 并解决生产,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 教学目标应该为: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杠杆及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以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初步理解力臂

的概念, 能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一些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

结论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培养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的概念和画法

教学的关键是:学会画力臂的方法, 做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4、教学器材

教师用的, 电子白板, 螺丝刀, 木板, 小木块, 羊角锤, 钳子, 夹子, 起瓶盖的起子.

学生用的:杠杆和支架, 钩码, 刻度尺, 线, 测力计.

二 说学情 初三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心智较为成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但是初三的学生往往是不爱发言,不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比起初二的学生沉闷。需要教师的积极、灵活的调动。初三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分析和教条式的计算,但乐于参与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了解与物理规律有关的图片。在玩中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他们喜欢探索自己熟悉的或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科学事件。这样才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说教法

(1)目标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直观教学, 示范画图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观察分析规律让学生从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3)讨论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主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吸收别人 的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四、说学法

本节课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利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去寻求知识,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入问题

以电子白板展示动画图片以及学生现场动作展示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的机械,如剪刀、手压泵、羊角锤、钳子、镊子等,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观察它们的共同特点。

(二)、讲授新课——研究发现, 展现新知

⒈杠杆的概念:

首先学生通过观看屏幕动画——人用一根硬棒撬石头,让学生感受这种

杆的使用,得出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

转动,这硬棒就叫做杠杆。

⒉进一步认识杠杆

在观看动画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与杠杆有关的几个名词。分别是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在了解过程中通过看图让学生会找出一根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⒊学习画动力臂和阻力臂

利用电脑模拟画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过程,教会学生作图。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是本节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采用的是直观教学示范画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画动力臂和阻力臂。

(三) 动手实验,科学探究,课堂实验, 增加体验。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1、 提出问题

我们通常使用的杠杆都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的,那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呢?

2、 学生猜想与假设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进行猜想。他们的想法可能不尽相同,但他们一定都认为杠杆平衡会跟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因素有关,对学生的猜想及时予以鼓励。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要得到确切地结论,不能只凭猜想,还必须通过实验来研究,这样我们就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去测量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教师介绍实验器材。

4、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测得的实验数据(即动力F 1、阻力F 2、动力臂L 1、阻力臂L 2)填入课本表格中,并计算出F 1·L 1与F 2·L 2。

5、 分析实验数据与验证猜想

各个小组对本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当F 1·L 1与F 2·L 2相等或近似相等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这就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2·L 2

6、 评估、交流与合作

回忆刚才的实验有什么不妥之处,如杠杆是否在水平位置调节平衡;有没有记录力臂时出现疏忽的现象。若实验数据与实验结论相符,说明我们的实验结论应该是可信的。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在班上报告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与交流。

(四) 归纳总结

结构化的知识才便于应用,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后,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地小结

a 、 结合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肯定成绩,提出努力方向。

b 、 归纳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结论,突出重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六) 布置作业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学生学习新知识以后做适当的练习与作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题目是节后1-3题。

六、说板书设计

1. 定义:将一要在力的作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

2. 五要素: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 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 2

3.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七. 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