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年届高三高考调研测试

海南省海口市2015届高三高考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汉以来的伦常说,将“三纲”与“五伦”一体论之,一并推尊为人伦准则;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则将“三纲五常”视作吃人的旧礼教,加以整体摒弃。其实,无论肯定还是否定,将“三纲”与“五伦”捆绑在一起并不完全符合思想史实际。“三纲”说与“五伦”说虽然都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宗法观念的表现,有相通性,但二者的主旨和成说时期皆有差异,分别代表我国传统伦常观念的两种走势,应当区别对待。

大体言之,酝酿于战国、定形于秦汉的“三纲”说是皇权时代的产物,体现了君主集权制下的垂直式独断,强调的是上对下的等级威权以及下对上的无条件服从。而形成于先秦的“五伦”说相对较多地保留了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蕴蓄着血亲温情。“五伦”说,即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包含着人际间的温馨、理解和信任,包含着发乎人心的骨肉之情,讲究的是“情理”和人际关系的对称性、和谐性。

“五伦”说主张的君臣关系,集中反映在《尚书》《左传》《孟子》《老子》等先秦典籍的民本主义表述中,其精义有二:其一,下是上的基础,民众是立国的根本。《尚书》中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此精义的著名表述。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论。其二,民意即天意,民心即圣心。《尚书》载周武王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又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

“五伦”说对君与臣两方面都提出要求:“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民本主义者的一个经常性论题,是“爱民”“利民”,反对“虐民”“残民”。孟子反复劝导国君“保民而王”,荀子则有警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与魏征君臣对中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名论,即承袭于此。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五伦”说同样提出双向性要求。例如,在夫妇关系上,以“义”为标准,强调“夫妇以义事,义绝而离之”“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在父子关系上,主张“父慈子孝”;在兄弟关系上,主张“兄友弟恭”。

清末民初的学者梁启超将“五伦”的精义概括为“相人偶”,也即互敬互助的人际关系。 “五伦”说对人们提出互敬互助的要求,以形成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今天来说也不无现实意义。

当然,“五伦”说作为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侧重强调“义务”,尤其是下对上的义务,而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没有对民众享受权利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故我国传统社会不可能充分实现社会和谐。我们今日建设和谐社会,可进一步弘扬“五伦”说在人际关系上的双向观照、和谐相处之义;同时要超越前人,有所创发,如在义务与权利的统一上实现不同层级的良性互动,则有助于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如政府与民众关系、劳资关系、民族关系、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等。这是社会长治久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摘编自冯天瑜《儒家“五伦”说辨析》)

1.关于“三纲”说和“五伦”说,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两汉以来将“三纲”与“五伦”并列论之,推尊为人伦准则,而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将其归在“旧礼教”名下加以摒弃。

B.“三纲”说与“五伦”说是儒家伦理学说的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中国伦常观念的两种走势,二者在主旨上有着差异。

C.“三纲”说认定尊者、长者拥有绝对权威和支配地位,抵制民主、平权的诉求,是一种单向独断的绝对主义伦理观念。

D.“五伦”说形成于先秦,是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其核心思想是“三纲”说所没有的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伦”说即孟子所谓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包含“义、亲、序、别、信”等人伦准则。

B.“五伦”说主张君臣关系,强调民本思想,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论。

C.无论是在君臣关系上,还是在邻居、仇敌等其他人际关系上,“五伦”说都对人们提出了双向性要求,即互敬互助的要求。

D.中国传统社会没有充分实现社会和谐,其中一重要原因是“五伦”说侧重强调“义务”,没有对民众享用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片面的单向要求,或者是上对下的“专断”,或者是下对上的“民主”,都将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国家丧失稳定祥和,无法持续发展。

B.资方如果一味追逐利润最大化,置劳方利益于不顾,就会激化劳资矛盾;劳方如果强索超越企业承受力的待遇,就会损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C.“五伦”说内容也有精华旨意,对于其中权利和义务统一的良性互动、互敬互助的要求等合理因素,我们应采用辨析、吸收的态度去对待它。

D.“五伦”说为当今解决多种社会问题提供了有益资源,弘扬其在人际关系上的精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节选自《后汉书·邓训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训考量隐括 隐括:审度,查核

B.更用驴辇 更:复,再

C.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 原:推究,考察

D.悉驱群胡妻子内之 内:接纳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是湟中诸胡 / 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 / 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 / 开门内我 / 妻子乃得 / 父母咸欢喜 / 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

B.由是湟中诸胡 / 皆言汉家常欲斗 / 我曹今邓使君 / 待我以恩信 / 开门内我妻子 /乃得父母 / 咸欢喜叩头曰 / 唯使君所命 /

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 / 汉家常欲斗我曹 / 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 / 开门内我妻子 / 乃得父母 / 咸欢喜叩头曰 / 唯使君所命 /

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 / 汉家常欲斗 / 我曹今邓使君 / 待我以恩信 / 开门内我 / 妻子乃得 / 父母咸欢喜 / 叩头曰 / 唯使君所命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因此常被父亲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B.邓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了服役的几千人。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羌人迷吾的儿子迷唐为父报仇心切,欲胁迫小月氏胡人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键时刻,邓训力排众议,下令放胡人进城,派重兵保护。

D.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并为之立祠。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5分)

(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访 秋 李商隐 ①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②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①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②龙潭:即白石湫,在桂林北,水甚深。

8. 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9.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屈原忧郁失意,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穷困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如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直接抒写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八音刀 邵孤城

小鬼子还没从野猫口登陆虞城的时候,剃头张担着剃头挑子天天十里八乡地赶场,生意十分红火。别人请他剃头图的就是他招牌上挂的六个字:“干净、好看、舒服”,“干净”说的是他剃过的头不会在身上沾一根头发, “好看”换句时髦的话说就是他剃的头有型有款,这真工夫还在“舒服”上,刮脸修面掏耳朵,老一辈剃头匠人传下的本事剃头张一样也不丢,还外加了拿捏的功夫,经他的手在你肩膀上一搭,能酥到骨头里去。

剃头张还有一手“八音刀”的绝活,轻易不肯出手,就连得了他真传的小剃头张也没能学到皮毛。小剃头张是剃头张的儿子,子承父业,先是跟着剃头张,手艺到家后就自立门户,自己担着挑子揽生意去了。小剃头张人活络,常常往城里去,朋友面广,剃头张也不去管他,妻子过世后,剃头张很宠溺这个独苗苗。手艺压身,剃头张不愁儿子将来没饭吃。

这天,剃头张刚把王铁匠的头清理干净,中村就带着他的部队从野猫口开进了小王庄。中村看着剃头张给一脸肥皂沫的王铁匠修面,摸摸自己几天没刮的胡子,直剌剌跑过去,一把把王铁匠从椅子上拉了下来,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

剃头张也不说话,“啪”一甩围裙给中村围好,剃头剪子利索地在中村头上活动开来,一簇簇头发纷纷落到地上,也就片刻工夫,中村前后就像换了个人。剃头张取来一面镜子,中村满意地点点头,正要站起来,剃头张的一双手就搭到肩膀上,乍一使劲,疼得中村“哎哟”一声,刚想发怒,又忽觉从脚底下冒上来一股酸酸的麻麻的感觉,只觉得浑身说不出的爽。这一路的舟车劳顿顿时烟消云散,中村情不自禁闭上了眼睛,正享受着的时候,只听“啪”一声,剃头张什么时候已经解下围裙,正看着一脸不舍的中村,示意他已经好了。中村这才意犹未尽站起身准备开路,剃头张一把把他拉住,伸出手来。

“八格!”一名荷枪实弹的鬼子兵把枪瞄准了剃头张。

“你的,哟西!”中村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大洋放到剃头张手里。

剃头张从鬼子身上讨到一块大洋的新闻转眼就从村头传到了村尾,都传他好胆量的时候,他却把招牌挂到家门口,再也不出门揽生意了。这样过了一个月,地保找上了门,趁剃头张给拿捏的时候,地保悄悄说,“老张,人家中村长官看上你的手艺了啊!他托我给你传个话,问你愿不愿意到他那里当差?这可是份美差啊!”

剃头张顿时停了下来:“你代我谢过中村长官的美意,我给乡野粗人剃惯了头,怕是服侍不了中村长官啊!”说完,自顾自收拾起剃具来。小剃头张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热络地一把勾住了正不知怎么下台的地保,一边就拉着他往外走。

剃头张惴惴不安地过了几天,鬼子那边却没一点动静。奇了怪了,剃头张正暗暗思量,一个熟客进门就嚷嚷起来:“老张,你儿子现在可不得了,成小鬼子身边的红人了啊!”剃头张一头雾水地问:“怎么回事?”一边就给客人围好围裙。“你还不知道?鬼子这两天清乡,你儿子立下大功了,游击队那几个据点全给抄了。好在游击队机敏,好像预先也得到了消息,提前就撤离了。小鬼子扑了个空啊!”剃头张这才恍然大悟。送走客人,剃头张匆匆下了门板提前打了烊。

清乡越来越猖獗,风声越来越紧,外面都在传,游击队已经被包围进了芦苇荡里了,鬼子兵即将要展开对芦荡的大搜捕。剃头张托地保给小剃头张稍个话,让他务必回家一趟。

穿着日本军装的小剃头张回家了,剃头张怎么看怎么也不像是自己的儿子。他冷冷打量着小剃头张:“你这一向可好?”

“好啊,挺好啊!”小剃头张打着哈哈。

剃头张叹了口气:“你不是一直想学八音刀吗?我今天就传了你吧!”

剃头张找出一把锈迹斑斑的剃刀,在荡刀片上细细打磨着。“这就是八音刀?”小剃头张好奇地问。

“八音刀不是一把刀,是一种刀功!你坐下,我演示给你看!”话说着,剃刀已经在小剃头张耳廓上着落,化作“沙”一声响,“这是雨声!”刀尖到了耳坠,稍停片刻——“唰”一声,“这是风声!”刀刃循循向上,带出一轮“悉”声,“这是穿衣声!”突然飞刀至耳丁,左右连刮发出“吱、呀”声,“这是开门声!”刀尖猛翻入内耳轮,旋、旋、又旋——“哐、碰、嗡”三声盘旋而过,“这是鸡飞狗跳声”……小剃头张听着耳边八音响过,抑扬顿挫,一气呵成,人不由一震,顿时通体舒泰。

“你知道吗,八音刀又叫送别刀,那是专门给临终的人用的刀功,让那些即将离世的人再次回味人生那些最平凡的况味。这些年,为了给其他的剃头匠人留口饭吃,我立下规矩不再剃送终头,三十年了啊,这还是第一次!”还没等小剃头张会过意来,剃头张手中的剃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抹向小剃头张的喉间……

小剃头张三魂已散,六魄未去,他死死握紧了剃头张的手:“父亲,快去告诉开茶馆的阿庆嫂,就说鬼子今晚要扫荡……!”(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家邵孤城善于吸纳传统营养,锻造人文精神。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结局出人意料,目的是让人咀嚼隐晦岁月的苦涩。

B.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剃头张高超的技艺,既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又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C.剃头张为中村剃头并从他那讨到一块大洋,说明他对敌人的侵略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与后文形成对比。

D.剃头张为了祖国的利益而误杀了自己的儿子,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爱国不屈的精神和保卫祖国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E.小说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剃头张误杀了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儿子,这一悲剧的情节,深深震撼了人们。

(2)简要分析“剃头张”的人物形象。(6分)

(3)小说的结尾一段既出人意料,但由于伏笔的运用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用了哪些伏笔。(6分)

(4)这篇小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绝杀”,你更喜欢哪个篇名?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唯物论者启示录 赵凡 周敏

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痕”岁月中度过22年光景;22年前,他气概冲天,有《大风歌》作证;22年后,他将抒情变成了反思,于是,有了我们喜爱的系列读物——《绿化树》《灵与肉》《我的菩提树》……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这位深深迷恋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

除了在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他号称“中国作家中的首富”;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堡主”,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

张贤亮祖籍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父亲是热血青年,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九·一八”事变以后,回国革命,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童年是短暂的,在张贤亮13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1951年,张贤亮携母来到北京,在39中读书,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肄业。15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苦难的时候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年幼的张贤亮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那一年他18岁。1955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平静地生活和创业。

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萌发了抒发情感的欲望。于是,他开始写诗,他所抒写并且期待的新

时代并没有如愿而至,适得其反,就是这首《大风歌》使得张贤亮运交华盖,被定为右派送进了离银川市30里路的一个农场劳改。

就这样,22年的苦难开始上演。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几出,反反复复,最青春有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劳改生活毕竟是苦难的,每天劳动18个小时,只有6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生活苦难,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张贤亮说:“那个时候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这本书让我活下来。”这本书张贤亮反复阅读了数遍,也正是这本书让张贤亮懂得了运营方略,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

重新获得自由的张贤亮试图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秉持这样的文学观念,张贤亮的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张贤亮颇为自豪和自傲的是自己的文字总是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小说的创作上,张贤亮如鱼得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作品多产的时期。每一部作品出现都能够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张贤亮开始转换角色,有心经营起了文化事业。他成了影视城的董事长,如今城堡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影响,吸引了多个剧组到来,《大话西游》《双旗镇刀客》《红高粱》等都曾在此安营扎寨。一席谈话,无由地更加生出感叹来。他不似惯常文人那样“只表不为”,仅仅只会愤怒、哀叹、忧怨,他坚持他的“有为哲学”,试图于社会有一些作为来。他会反思,往往一针见血;他在反思之余还有行为,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也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

因而,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一点让人感叹。

(摘编自2004年06期《人物周刊·文摘版》)

相关链接:

张贤亮(1936—2014),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1979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

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5岁时的张贤亮因家庭出身问题中学肄业,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后,就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创业。

B. “文革”末年,张贤亮重新获得自由,从此他又重新执笔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C. 张贤亮最青春有为的年龄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在苦难的生活中,他反复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这使他寻找到精神的归属感。

D. 尽管家庭破败,父亲在监狱中死去,但张贤亮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在《大风歌》一诗中书写并期待新的时代。

E. 历经22年的“伤痕”岁月,张贤亮的文学活动从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创作转向以反思为主的小说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

(2)“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在文中都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6 分)

(3)张贤亮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文章标题是“唯物论者启示录”,结尾又说 “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世界上那么多 的科学家,哪一个的成功不是用努力和拼搏换来的?

②虽然我没有什么_____ 的,但是我也一样喜欢别出心裁,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大显身手,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③作为当今文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迟子建以其 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话语方式在群芳争艳的女性作家中备受瞩目。

A.出类拔萃 卓尔不群 与众不同 B.与众不同 卓尔不群 出类拔萃

C.卓尔不群 出类拔萃 与众不同 D.出类拔萃 与众不同 卓尔不群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舍己救人的大三学生孟瑞鹏,为救两名落水女孩不幸溺亡。为此,濮阳清丰县委、县

政府给孟瑞鹏的家人送去了抚恤金。

B.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C.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优素福·扎伊那为理想而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世界人民,甚至为她唏嘘落泪。

D. 现身后的普京说的“如果没有八卦,我们会觉得很无聊的” 隐喻了那些过度“关

心”他的舆论“无聊”和“八卦”,凸显普京一贯的行事作风。

15.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文化上最大的发明贡献不是“四大”,而是“五大”。此“五大”者何?即“四大”之外还要加一个

笔。。,。态与本质永远是毛笔的子孙后代。

①字的形态、结体、书写方法,使用功能、艺术效果,都不会是如此这般

②这是很“唯物”的真理,没有任何玄虚与偶然可言

③这样说,势必会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不能接受,或者干脆不以为然,表示反对

④如果没有毛笔,不仅仅中国艺术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就连整个中国文化的精神面貌也要大大不同

⑤他们忘了,没有毛笔,莫说绘画,就连汉字也无法发展到今天的状况

⑥这就又决定了书卷、本册、档记、简札、匾额、对联、文件,各式文献形态,都是在那大前提下,随之而产生形成的。

A.④③⑤①⑥② B.④③②⑤①⑥

C.④③①⑥②⑤ D.⑥④③⑤①②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海南菜系“博杂”得有如海南的文化——,但无意中却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海南岛盛产椰子、菠萝蜜、芒果、荔枝、菠萝、杨桃、木瓜等热带瓜果,,如琼州椰子蟹、菠萝鸡、木瓜盅、芒果汁淋虾等等。③,不活不鲜的食物是不入席的。

17.下面是某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注意事项,请把这个注意事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马桶盖,以至不少商家断货。据央视报道,日本部分热销马桶盖是中国制造的,国内市场也早有同类型新产品销售。是什么让中国游客热衷于费钱费力的去日本购买呢?是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还是中国市场自身出了什么问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届海口市高考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9分)

1.D(错误有二,一是“核心思想”内容在原文中并未明确;二是“„三纲‟说所没有的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而原文第二段 “相对较多地保留了……”的表述显示前后有比较关系,“三纲”仍保留了氏族民主遗存和分权之义。)

2.C( “邻居、仇敌等其他人际关系”处有误。人伦关系多种多样,但原文中儒家“五伦”仅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就原文而论,不宜扩大。)

3.C(“权利和义务的良性互动”表述有误,原文最后一段“基本没有涉及权利问题,没有对民众享受权利和运用权利给予法定性的肯认”表明中国传统社会并没有在义务与权利的统一上实现良性互动。)

二、(36分)

(一)(19分)

4.B 更:改换

5.C

6.D(选项中“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的说法错,原文说羌人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还有人以刀自割。)

7.(10分)

(1)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也许(或希望)会有用处。

译出大意给2分,“因”、“怀”、“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

译出大意给2分,“厚”、“为……所”、“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东汉官员大司徒邓禹第六子。邓训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不喜欢文学,邓禹常常责怪他。汉显宗即位,最初把他任命为郎中,邓顺喜欢施恩于人,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永平年间,朝廷下令疏理虖沱河和石臼河,从都虑直到羊肠仓,想使这两地之间通漕运。太原的官吏百姓苦于劳役,连续多年没有完成,漕运所经过的三百八十九个险要的地方,前后落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建初三年,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此事。邓训经过考察测算,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把情况全部汇报给肃宗。肃宗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停下这一工程,改用驴车运输,每年节省费用数以亿万计,保全了服役的几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烧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都非常愤怒,谋划报仇,朝廷很担心这件事。大臣们推荐邓训替代张纡为护羌校尉。此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二三千骑兵,都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能够以少胜多。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想胁迫月氏胡人。邓训加以保护阻碍,使双方不能交战。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汉朝有利,用夷人攻打夷人,不应该阻止他们交战。邓训说:“不对。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爱护和信誉不够。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也许(或希望)会有用处。”于是下令打开城门以及他自己住处的园门,驱使所有的胡人的妻子儿女进来,派重兵守卫。羌人抢劫没有收获,又不敢逼近胡人各部落,于是就退兵离去。从此湟中的胡人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这才得以与父母团聚”。大家都高兴地叩着头说:“我们只听邓使君的命令。”于是邓训收养了几百个勇敢的年轻人,把他们作为随从。

羌人、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每当病重到了危急关头,就用刀自杀。邓训听说有病重的人,就把他抓来绑好,不给他刀子,派医生用药治疗,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迷唐的伯父号吾就带着母亲和八百余户族人,从塞外来投诚。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率兵镇守武威,窦宪认为邓训通晓对付羌胡人的方针策略,上朝请求派邓训与他同行。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很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

永元四年冬,邓训因病死于任上,时年五十三岁。官吏百姓和羌人、胡人爱戴他,早晚来哭吊的每天有几千人。羌人习俗: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有人用刀子割自己,又杀死自己的狗、马、牛、羊,说“邓使君已死,我们也一起去死吧”。于是家家为邓训立祠位,每当有人生病,就在邓训祠位前祈祷求福。

(二)(11分)

8.(5分)

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

②寓情于景: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

或:衬托(反衬),乐景写哀情。

答对2点并有简析、语言流畅给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6分)

诗人将“访秋”写得一波三折。

①首联:薄醉思乡,高楼望秋。秋天当归而未归,欲借异乡访秋自我安慰。

②颔联、颈联:南方秋意难访,徒增羁旅惆怅。异乡落日、归帆、烟白、霞红,虽然所

见皆晴秋爽朗之景,却极难发觉。

③尾联:终于访得秋意,聊慰苦苦乡思。唯有“丹枫”怜我,以一树火红,报我真正秋

意。

每答出一点给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意思答对即可。

(三)(6分)

10.(6分)

(1)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三、(25分)

11.(25分)

(1)答D给3分,答 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A项目的概括不全面,塑造人物以及表现战争的复杂残酷也是小说创作的目的。B项开篇没有细节描写。C项说明他在日本人面前表现中国人的尊严,有民族尊严气节,)

(2)①剃头张是一个技艺精湛具有爱国思想的剃头匠,勤劳能干,手艺高超;②为了不抢别的剃头匠生意不随便展示八音刀说明他善良,为别人着想;③地保请他去给中村剃头,优厚的待遇没有让剃头张动心,说明他爱

国不屈,有气节,不为利益所动的浩然正气;④知道自己儿子背叛国家之后想要了结儿子说明他热爱国家,崇尚正义,敢于为国牺牲自己利益,爱憎分明。

(①必答,2分。其它三点每点2分,答出二点即可,但最多给4分。)

(3)①小说介绍小剃头张人活络,朋友广,这是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条件。②在父亲拒绝为中村剃头时,主动承担这个工作,为获得情报提供可能性。③敌人扫荡游击队据点,游击队提前得到消息的情节,暗示了小剃头张为游击队提供了情报。(每点2分。)

(4)示例一:八音刀。

①八音刀是剃头张的绝技,代表着剃头张精湛的剃头技艺。②设下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③以八音刀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末八音刀的传授将情节推向高潮,也蕴含了文章主题。④巧妙呼应了开头他不肯轻易把“八音刀”传人的内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每点2分)

示例二:绝杀。

① 设下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小说主人公剃头张用送终的刀工“绝杀”了自己的独生子。③暗示抗日军民对日本侵略者“绝杀”。④以“绝杀”为题,一语双关,更具匠心。(每点2分)

四、(25分)

12.(25分)

(1)答D给3分,答 E给2分,DA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A项,张贤亮是中学肄业三年之后才来到甘肃的,并非离开学校就直接来到甘肃。B项,根据原文和链接材料,未提及他获得自由后创造了大量诗歌;“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这一说法也不合文意。C项,原文说张贤亮“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他自己介绍说阅读《资本论》让他活了下来,而非找到归属感。)

(2)参考答案:①年轻时代,通过诗歌《大风歌》抒写并期盼新时代的到来;②“文革”之后,创造了大量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反思小说,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③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放弃了宁夏文联主席职位,经营起了文化产业,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共3点,每点2分)

(3)①曾有过显赫的世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文化根基;②家庭破败,学业未成,父亲死于狱中,因诗作被打成右派,使他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思想基础;③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懂得了“有为哲学”和经营方略。(每点2分)

(4)①他仅仅只进行思考,而且用行动试图做于社会有利的行为。②社会深层的反思,使他创作了大量令人喜爱的系列读物;③在与别人的交谈中,会不自觉地发出“有为哲学”的感叹;④反思之余,更有具体的行动,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产生价值;⑤力求通过具体工作改变周围的生存环境。

(①必答,2分。其它四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但最多6分。)

五、(20分)

13.D(出类拔萃:形容某人的水平超出同类;与众不同:表示和大家都不一样;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

14.D(A“舍己救人”的意思就是“为救他人献出生命”,与句中的“为救……献出了宝贵生命”重复.可以去掉“舍己救人”,B“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与“工业生产”存在包含关系,不合逻辑。C“甚至为她落泪”偷换主语)

15.A 解析:④总括论点,③⑤①⑥从汉字本身及以汉字为中心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具体分层论述,②从哲学层面肯定自己论断的正确性。利用指代语言可判断③⑤在一起;⑤①中心话题都是“汉字”可判断其在一起;由⑥句中“这”“又决定了”脉络语可初步判断①⑥在一起,①中汉字的“形态、结体、书写方法,使用功能、艺术效果”和⑥中“书卷、本册、档记、简札、匾额、对联、文件,各式文献形态”有决定关系,可判定①⑥在一起;又②有明显的总括意味,并且主语是“这”,所以只能放最后。

16. ①对异地文化精髓的吸收就显得很随意很杂乱②菜肴里便经常出现各种水果作为辅助材料③菜肴的选料还非常注重“鲜美。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 我班研究性学习按照分组、选题、制订计划、具体实施、整理总结、分享交流的流程进行。各组要选出本组的组长,各组要分工合作,注意安全。

(内容完整,给1分;流程正确,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总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六、(60分)

18.(60分)

从“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可立意为“民族自尊”“自信”等。从“中国市场自身出了什么问题”可立意为“善于推销自己”等。

评分标准:参照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给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