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和经济领域的现代化

31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年(第Ô卷) 第1期

Jou rn al of U 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Mar. 2002, vol. 4, No . 1

经济时空

现代化和经济领域的现代化

t 杨永华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 510631]

XX X

[摘 要] 本文讨论现代化理论中一些流行的理论误区。本文认为, 现代化的本意是指西方一些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 它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现代化, 经济领域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经济领域的现代化是指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工业革命。在现代化指标体系里, 经济领域的现代化指标是最重要的指标, 经济领域现代化指标最重要的是人均G DP 和人口城乡结构。各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重点是经济领域的现代化, 继续培育市场经济和推进工业化, 是推进现代化的根本举措。

[关键词] 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 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F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05(2002) 01-0031-(04)

最近一段时期, /现代化0理论走出了学者的书斋, 来到雄伟的政府大厦, 成为政府官员工作报告里的一个内容, 实现现代化作为政府的工作目标。于是, 对现代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这种热烈的讨论中, 不乏真知灼见, 然而也有一些理论误区。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些理论误区作一些讨论。

程发源于西欧一些国家并开始产生影响, 在19、20世纪, 这些变革延伸到所有其他国家, 并导致了一场影响各种人际关系的世界性转变。0

对于布莱克的现代化定义, 我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作了肯定的评论, 说:布莱克关于现代化的解释内容是极其广泛的, 几乎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的转变和变化。

张培刚进一步讨论了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两者的相同点是:工业化和现代化最主要的本质特征是手工劳动转变为机器操作的技术创新或者技术革命; 伴随着而来的或者同

在关于现代化的理论讨论中, 有些学者主张现代化就是工业化, 把现代化与工业化简单地等同起来。另有一些学者, 讨论现代化时抛弃了工业化, 抛弃了现代化的经济内容, 只从社会、政治、文化层面讨论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出现了非经济化的倾向。这两种倾向, 都是对现代化理论的误解。

回答这个问题, 有必要复述一下现代化的经典定义。C #E #布莱克在1967年下过一个定义:/现代化一词指的是近几个世纪以来, 由于知识的爆炸性增长的改革过程所呈现的动态形式。现代化的特殊意义在于它的动态特征以及对人类事

时发生的各级生产组织的变革和各层次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动的组织创新或者制度创新; 作为结果, 则是从手工劳动为主的小生产转变为以机器或其他现代生产工具为主的社会化大生产。两者的区别是, 从内容范围来说, 现代化远比工业化广泛, 工业化所包含的主要是生产力的变革, 现代化包含的内容, 除了工业化外, 还包含政治的、法律的、社会的、文化和思想意识方面的变革; 从时间过程来说, 现代化远比工业化久远。

现代化内容包含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则是没有争论的, 问题是, 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这几方面的关

一、经济领域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务的影响的普遍性。它发源于那种社会能够而且应当转变、系是并列的吗?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是基础, 政治、法

变革是顺应人心的信念和心态。如果一定要下定义的话, 那律、文化等则属于上层建筑, 是竖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 是经么, -现代化. 可以定义为:反映着人控制环境的知识亘古未有的增长, 伴随着科学革命的发生, 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各种体制适应迅速变化的各种功能的过程。0接着又说:/这种适应过

济现代化的产物。马克思写道:/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于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

[收稿日期] 2000-05-19

[] (, , .

X

32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年(第Ô卷) 第1期

Jou rn al of U 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Mar. 2002, vol. 4, No . 1

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0

经济领域的现代化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 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人类社会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已经有了几十万年的漫长历史。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没有利用分工的好处, 因而生产力发展缓慢, 自然经济下的人们只能解决温饱, 不能致富, 中国农村中至今还有不少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成份, 农民的消费品几乎全部由他自己生产, 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换取得。自然经济是前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欧洲大约从15世纪开始, 出现了大规模的向市场经济过渡, 并且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制度。如, 私有产权、现代赋税制度的产生、商业法和商业法庭的确立、从家庭式的企业到最初的法人公司的发展, 复式薄记和早期信用制度的产生。市场经济制度带来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市场经济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工业革命是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标志性的成果就是工业革命。18世纪后半叶, 英国首先揭开了工业化的帷幕, 由于蒸汽机的诞生形成了现代工业, 手工作坊演变为工厂制度, 形成了现代交通运输业, 于是, 传统农业社会逐步过渡到工业社会。英国工业革命的胜利成果产生了极大的扩散效应, 欧洲和北美的不少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由于后发展效应的作用, 这些后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比英国迅速得多, 很快完成了工业革命, 摆脱了贫困落后, 进入了经济强国之列。

市场经济和工业化过程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推动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马克思恩格斯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0另一方面, 产生了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罪恶的奴隶贩卖、圈地

经济时空

五类指标实际上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一个社会经济体系的五个侧面, 或者说是五个矛盾。现在需要讨论的是这五个指标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里有一个方法论问题。毛泽东说过:/研究任何过程, 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的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 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 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 不懂得这种方法, 结果如堕烟海, 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0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在研究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时候, 也是十分需要的。

现代化指标有五大类之多, 每一个大类又有若干个指标, 这样现代化指标一共有数十个之多, 如果依据这些指标比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 指标如此多, 如何比较呢? 我认为, 必须找出其中最主要的几个指标, 只要抓住最主要的几个指标,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最主要的几个指标是什么? 我主张抓住经济领域里的现代化指标。

我认为, 经济领域里的现代化指标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有两个:

(一)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 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 是总量指标, 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少的差距极为悬殊, 因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的比较, 得不出经济现代化进程差距的结论。人均GDP 则不同, 人均G DP 高, 表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劳动力生产率水平高, 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但是, 任何指标都是有缺陷的, 人均G DP 也不例外。试图找到没有缺陷的指标可能不太容易, 至少现在还没有。人均GDP 指标, 有两个问题:一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货币化程度不同, 同样的商品,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计算标准不同。比如,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居民的住房都是商品, 所有的居民住房都计入GDP , 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候, 居民的住房正在从福利房向商品房过

运动、侵略和掠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 等等。渡, 居民住房一般不计入G DP, 或者只有一部分计入GDP 。于是, 引起了思想家的思考, 形成了两种思想成果:一种主张在这种情况下, 根据GDP 中反映住房的指标来衡量居民所得消灭市场经济和私有制, 退回到田园诗般的宁静中去; 一种主张继续推进市场经济和工业化。这种理论逐步形成了早期的现代化理论, 逐步形成了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现代化理论。

所以, 认为现代化等于工业化, 就是忽略了现代化的非经济内容。如果抛弃现代化的经济内容, 也是不科学的。从历史上考察, 如果没有工业化也就不会有现代化。

的福利水平, 或者现代化水平, 显然是不准确的。同样质量的1平方米商品房, 广州位置好一些的地方为7、8千元, 广州的郊区只有3、4千元, 内地有些城镇只有1、2千元, 甚至个别地方只有6、7百元, 这样, 建筑面积为1平方米的商品房, 在不同区域计入当地GDP 的时候, 得到的结果可能相差10倍。二是用不同货币计算的商品和劳务的换算问题。这个问题, 不少经济学家研究了多少年, 至今还没有解决。现在一般采取汇率换算, 学术界对这种换算法十分不满意, 然而没有更好的办法。

仅管人均GDP 有缺陷, 但GDP 的比较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世界银行51999/2000年世界发展执行报告6提供的资料显示:1998年, 全球人均GDP 水平为4890美元, 全球

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里, 设计了各种现代化指标, 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为25510美元, 上中等收入国家为4860美为790, 名的二、经济领域的现代化指标是现代化的核心指标

33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年(第Ô卷) 第1期

Jou rn al of U 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Mar. 2002, vol. 4, No . 1

家和地区中的149位。广东省人均G DP 为1420美元, 位居123) 124位之间, 香港位居21。虽然这个位次并不是十分科学准确的, 但是, 大体上勾画出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水平, 还是可以参考的。

(二) 人口的城乡结构或者劳动力的职业结构

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发生急剧的转换, 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工业和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产业结构的变化, 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衡量, 一是用产值结构来计量, 一是用劳动力结构来计量。曾经有人将工业产值在工农业产值结构中的比重达到70%, 作为完成工业化的指标看待。实际情况证明, 这个指标是不正确的。比如, 中国早在1959、1960年, 以及1972年至今的近28年中, 工业产值占工农产值的比例早超过70%了, 我们能够说, 1959、1960年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吗? 我们能够说中国1972年以来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吗? 因为1959年、1960年和1972年以后的很多年, 中国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仍然高达80%以上, 这时候的农业仍然是传统农业, 就是说, 80%以上的农民仍然在从事传统农业生产, 能够说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吗? 所以, 我认为, 最准确地反映工业化水平的指标应该是人口的城乡结构, 或者劳动力的职业结构。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 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会迅速发展起来, 于是, 就出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产业部门迅速转移的过程。学术界一般认为, 当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到30%以下, 就算完成了工业化。现在发达国家,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到10%以下, 9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工作。一般来说,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越少, 工业化水平越高。

工业化的一般模式都是城镇工业化, 就是说工业等非农产业布局在城镇, 而不象中国大搞乡镇企业那样/村村点火, 处处冒烟0, 以乡镇企业为标志的农村工业化是对工业化一般模式的偏离。所以, 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必然会从农村进入城镇, /离土又离乡0, 于是出现了人口城市化。

我把城市人口占全社会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市化率。城市化率这个指标的好处是进行国际比较时, 得出的结论比人均GDP 准确。目前世界上人口城市化率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率为39%, 中低收入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率为53%, 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率为62%,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率更高。广东1998年的城市化率为30. 6%。

通过人均GDP 和城市化率这两个重要的指标, 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经济时空

现代化进程的差距, 更好地把握中国现代化的努力方向。中国人均GDP 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口城市化率也很低。这就说明,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因此, 今后的努力方向就是继续推进工业化, 促进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 推进城市化, 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这些重要的工作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根本举措。

(一) 继续促进制造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 但是步履蹒跚, 直到1949年, 中国才真正开始工业化。在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里,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中国的工业化虽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引进了市场机制, 实现了工业化模式的转换, 工业化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全国工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4237亿元增长到1999年的126111亿元, 增长了30倍, 年均递增率为17. 5%。工业的迅速发展, 推动了出口的激增, 中国出口总量从1978年的97. 5亿美元, 增长到1999年的1949亿美元, 增长了20倍, 年均递增率为15. 3%。但是, 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 大约还处在中期阶段, 离最后完成还有20、30年的时间, 可能还要长一些。

(二) 继续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

经济领域的现代化同时是人口城市化的过程, 从世界上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实践来看, 多数国家的人口城市化率高于工业化率。工业化率是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城市化率则是城镇人口占全社会总人口的比重, 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的人口都居住在城镇, 所以, 城市化率高于工业化率。但是, 中国在长时期内实际上执行了抑制城市化的政策, 因而城市化进程极为迟缓。1952年, 市镇人口占全社会总人口的比重为12. 5%, 农村人口的比重为87. 5%, 工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 9%, 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 5%。1978年, 市镇人口占全社会总人口的比重为17. 9%, 农村人口比重为82. 1%, 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 2%, 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 1%。在长达26年里, 市镇人口的比重只上升了5. 5个百分点, 而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了27. 3个百分点。人口城市化的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1999年, 市镇人口占全社会总人口的比率为30. 9%, 乡村人口比重为69. 1%, 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了49. 3%, 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为17. 7%。改革开放21年, 人口城市化率只增长11个百分点, 落后于工业化率18个百分点。中国城市化的迟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所以, 改革城镇管理体制, 迅速推进城市化, 是中国经济领域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关键性的举措。

(三) 重视教育和科研, 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 迎接知识经济

经济领域里的现代化是工业化, 但是, 工业化由不同的技术支撑具有不同的内容。学术界一般认为, 1760) 1860年是第一, 煤和蒸机特征。)

三、继续推进经济领域现代化的根本举措

通过经济领域现代化主要指标的比较, 可以容易并且较水平,

34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年(第Ô卷) 第1期

Jou rn al of U 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Mar. 2002, vol. 4, No . 1

1914年为工业化的第二个阶段, 以电和内燃机为基本特征。20世纪后半期以来, 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 工业化进入了以电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基本特征阶段。随着工业化的不断进步, 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据有关部门1999年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抽样6岁及6岁以上的人数为1124495人, 其中, 不识字和小学文化的人占总数的比例高达51. 86%, 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占总人数的比例为45. 64%, 大专及以上毕业的为3. 09%。这样的文化素质离知识经济时代的差距太远了, 离现代化的要求太远了。如果把大专及以上的人数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中学毕业生提高20个百分点, 不识字和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减少30个百分点, 可能需要数十年的努力才能做到。仅从这一方面看, 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任务是何等的艰巨。

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要做的事真是千头万绪, 要抓住主要矛盾, 抓住关键问题, 踏踏实实地做, 做十年二十年, 才会有所成就。这当然不是说, 其他问题就可以放弃。

297.

经济时空

参考文献

[1]C #E #布莱克. 现代化的动力(1967) [M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11.

[2]张培刚主编. 新发展经济学(增订版) [M ].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7:115~119.

[3]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82.

[4]吴敬琏. 市场经济的培育和运作[M ].上海: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3:85~88.

[5]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256.

[6]毛泽东选集(第1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6:

Moder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Economic Field

Y ang Y ong hua

(T he South U niversity of China G uang zhou 510631)

Abstract T 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opular misunderstanding of modern theories. T 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meaning of mod -ernization refers to the transistional process from traditional society to moder n society in the West countries, including economy, soc-i ety, politics and culture, among w hich eco nomic modernizat ion is the core o f modernization. I n the moder n system, t he modernizat ion in economic field is the most index. And the index in economic modernization is GDP and population structur e of urban and rur al areas. T he key is the moder n pr ocess in economic field, continually to cult ivate market economy and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Key Words M oder nizat ion; Economic modernizatio n; Undustrialization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