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的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部分重要会议

常考的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部分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开始举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废除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在上海举行。大会制定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即党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大会规定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大会制定的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条件、党的组织和党的纪律等作了明确规定,初步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在广州举行。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规定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大会对党章进行了具体修改。党的三大对推进国共合作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在上海举行。大会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党的四大推动了以五卅运动为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在武汉举行。大会批评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未能提出应对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正确方针。党的五大未能在大革命走向失败的危急关头承担起挽救革命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在苏联莫斯科举行。大会明确中国仍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出在革命遭到严重失败后新的革命浪潮还没有到来,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大会对党章进行了修改,其中不适当地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的隶属关系。党的六大对革命运动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了红军创建以来党在同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统一了思想认识,一致通过了多种决议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决议。这些决议案系统地解决了建党建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决议案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个军队必须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工具。这个规定,从根本上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批评了那种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军事不要服从政治,或者以军事来指挥政治的单纯军事观点。古田会议决议案的中心思想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在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领导上的严重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工作。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会议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提出目前党的策略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党内那种认为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与工农联合抗日的观点是错误的,党内主要危险是“左”倾关门主义。《决议》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这次会议,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洛川县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并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指出了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则区别,确立了我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指明了正确道路。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是指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全会。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并致开幕辞,王稼样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和会议总结。会议总结了抗战以来的经验,特别是就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问题展开了讨论,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战争中的领导

地位,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会议明确提出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批判了统一战线工作中只讲联合不讲斗争的错误。会议要求全党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国际经验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肯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为夺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思想上、组织上的保证。

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是指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全会。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若干重大问题、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作了分析和结论,同时,高度评价和肯定了毛泽东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等,要求把城市工作当作与根据地一样的任务去完成,同时决定成立城市工作委员会,彭真任主任。全会还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议事议程的草案,通过了七大主席团名单草案等。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是在全党整风运动的基础上召开的。通过这次会议,使全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基础上达到了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会议通过的主要文件,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作了具体和充分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总结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经验;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全国革命即将胜利之际,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持了会议并作了报告。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分析当时中国经济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全会号召在胜利面前,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全会规定,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防止对个人的歌功颂德。会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作好了充分准备。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6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但更为著名的是他的另一个发言——“不要四面出击”。 针对新中国刚刚建立,立足未稳的情况,毛泽东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取得政权之后,全党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斗争之际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特别是毛泽东的讲话,为党在这一时期的策略作了完整的阐释。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力,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在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全会取得一系列具有决定意义的成果:恢复和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提出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方针。这次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党的十二大对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完整地概括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大会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新道路的历史经验作了初步概括,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江泽民在报告中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4年来的实践,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实现祖国统一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大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和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主题,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江泽民在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大会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及其相互关系。大会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03年10月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五个统筹”:(1)统筹城乡发展;(2)统筹区域发展;(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要点解析: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三个关系”)。

党执政五十五年的主要经验(“六条基本经验”):“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四个‘执政党’”):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五种能力”):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共分十部分(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

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了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