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运动公转的现象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主备:蒋福祥 审定:曾琪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四季的天文含义,五带的范围。

2.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3.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超前预习】

四、地球的公转意义

1.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意义: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B100________和B101________的变化来描述。B102________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B103________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a. 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B104________,此时段,北半球各纬度昼长B105_______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B106________,夜越B107________。南半球B108________。

b. 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B109________,此时段,北半球各纬度昼长B110_______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B111________,夜越B112________。南半球B113________。

c.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且达到一年中的昼B114________、夜B115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B116________,夜越B117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B118________现象。南半球相反。

d.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且达到一年中的昼B119________,夜B120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B121________,夜越B122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

B123________现象。南半球相反。

e. 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B124________。

f. 赤道:全年B125________。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a.随纬度变化规律:由B126________向南北两侧B127________。

夏至日:由B128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B129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由B130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b. 随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B131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132________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B133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134________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的划分

1天文夏季:昼B135 、太阳高度B136 的季节 含义上 冬季:昼B137 、太阳高度B138 的季节

划分春、秋季:是冬、夏两季的B139

2气候上划分

北温带的国家夏季:B141 月秋季:B142 月冬季:B143 月春季:B140 月

2.五带的划分

(1)划分的依据:有无B144________和B145________现象。

(2)划分界线:B146________和B147________。

(3)五带分布:南北回归线之间为B148________;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B149________;极圈以内为B150________。

答案:B100昼夜长短 B101正午太阳高度 B102昼夜长短 B103正午太阳高度 B104夏半年 B105大于 B106长 B107短 B108相反 B109冬半年 B110小于 B111短 B112长 B113相反 B114最长 B115最短 B116长 B117短 B118极昼 B119最短 B120最长 B121短 B122长 B123极夜 B124昼夜等长 B125昼夜等长 B126直射纬线 B127递减 B128北回归线 B129南回归线 B130赤道 B13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B132赤道及南半球各地 B13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B134赤道及北半球各地 B135最长 B136最大 B137最短 B138最小 B139过渡 B1403~5 B1416~8 B1429~11 B14312~2 B144阳光直射 B145极昼、极夜 B146回归线 B147极圈 B148热带 B149温带 B150寒带

【课前热身】

1、每年5月1日至10月1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北京昼长渐长

B.澳大利亚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C.赤道地区由昼长夜短变为昼短夜长

D.北极地区由极夜转变为极昼

解析:由所给时间判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赤道地区常年昼夜等分,北极地区在5月1日—10月1日是由极昼转为极夜,而北京所经历的变化应为昼渐长到昼最长,再昼渐短。

答案:B

2、读“太阳直射点位移图”,回答(1)~(2)题:

(1)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下列日期中,一年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

A.国际儿童节 B.国际劳动节

C.我国国庆节 D.我国教师节

(2)6月22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香港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

A.低—高—低 B.高—低—高

C.低—高 D.高—低

解析:太阳直射点越靠近赤道的日期,昼夜长短相差越小,故我国国庆节(10月1日)符合题意;香港在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故6月22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是低—高—低(直射时最高)。答案为(1)C,(2)A。

【典例解析】

【例5】 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D地中昼夜等分的是________,D地在此时昼长时间为________小时。

(2)该图所示日期,昼长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杭州(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为________。

(3)自此图示日期之后的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将增至最大的是图中________点,此时期

A、B、C三地的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约16°S) 的正午日影有何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根据图中太阳光照情况,判断图示日期为12月22日,经3个月后为3月21日,联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结合图中A、B、C、D各点及纬度位置分析,可知正确结论。

[答案] (1)A 0

(2)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越向南昼越长,南极圈内出现极昼,赤道上昼夜等分 由南回归线(23°26′S)向南、北两侧降低 36°34′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3)A A地不变,B地昼长渐长,C地昼长渐短。巴西利亚正午日影先朝北并逐日缩短,至影长为零(阳光直射),此后正午日影朝南,并逐日延长。

【例6】 下图是6月22日五个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空白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1)~(3)题。

(1)选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按由北向南排列,五地的顺序依次是( )

A.②③⑤④①

C.①④②③⑤ B.⑤③②④① D.⑤①④②③

(3)当全球各地昼夜等分时,①~④中,正午日影最短的地方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 根据图中日期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北极附近为极昼,南半球相反,此时赤道昼夜平分,根据图中各地的昼夜状况分析,可知①位于南极附近,②位于赤道,③位于北半球,④位于南半球,⑤位于北极附近,当全球昼夜等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据此分析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 (1)B (2)B (3)B

【自主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8页)

1.地球上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

B.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

D.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解析:D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大,赤道全年昼夜平分,两极点有半年的白昼和半年的黑夜。

2.(2011年安庆期末)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

A.北回归线上 B.北极圈上

C.南回归线上 D.南极圈上

解析:C 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证明位于南半球,一年中只有一次直射,证明位于回归线上,两者结合应为南回归线。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O点的昼长为( )

A.24小时 B.12小时

C.10小时 D.20小时

4.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A.太原 B.长春

C.南昌 D.昆明

解析:3.D 4.B 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O点所在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5∶1,所以昼长为20小时,夜长为4小时;图示节气为北半球夏至日,越往北白昼越长,长春是四个城市中位置最靠北的城市,白昼最长。

5.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

D.黄赤交角的存在

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四季产生的根本原因的相关知识。地球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共同作用形成了黄赤交角,使得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发生季节移动,从而导致各地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最终形成了四季的更替。故本题答案为D。

6.国际劳动节及以后几天内,南半球中纬地区( )

A.昼长夜短,且白昼继续增长

B.昼长夜短,但白昼不断变短

C.昼短夜长,且黑夜继续延长

D.昼短夜长,但黑夜不断缩短

解析:C 国际劳动节是每年的5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黑夜继续延长,6月22日达最大值。

7.夏至日时,北京(40°N,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 )

A.50° B.16°26′ C.73°26′ D.26°04′

解析:C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知:H=90°-|40°-23°26′|=73°26′。

题:

8.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10.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3.D 4.B 5.D 本题考查冬至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及昼夜长短变幅与纬度的关系。第3题,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昼长超过

12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第4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春秋分除外),即昼长与夜长之差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按昼长与夜长之差从大到小排列即纬度从高到低。第5题,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更替。而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是由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并与公转轨道平面呈一夹角,即66°34′(与黄赤交角互余),同时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所致。

11.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解析:结合时间条件根据图中昼夜长短状况分析,①地昼夜等分,位于赤道,纬度最低,②地发生极夜,纬度最高,③地比④地昼夜长短差别小,纬度较④地低。

答案:A

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8页)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昼长开始小于夜长,则这一天的节气是______;再过3个月左右的节气是______。

(2)这一天,北京、南京二地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

(3)此时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是______,与纬线的关系是______。

(4)此时,A点所在的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______。

(5)此时,赤道上白昼的范围是从______至______。

答案:(1)秋分 冬至

(2)昼夜等长

(3)重合 垂直

(4)昏线

(5)90°E 90°W

13.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

(1)当地球在D和A时段运行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有何不同?此时太阳直射点怎样移动?

(2)当地球在C和D时段运行时,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趋势有什么不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什么变化?

(3)北半球出现极昼的时段为________和________;北半球极夜现象由极圈收缩回极点的时段为________。

(4)图中地球上的虚线有什么地理意义?

(5)2010年12月~2011年1月份,西欧、美国发生大面积雪灾,而澳大利亚却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此时期地球应位于图中公转轨道________(字母)之间,西欧、美国为________季,澳大利亚为________季。

答案:(1)D时段北京昼短夜长,A时段昼长夜短,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2)C时段上海正午太阳高度渐小,D时段上海正午太阳高度渐大,太阳直射点在C时段由赤道向南移动至南回归线,D时段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至赤道。

(3)A B D

(4)代表回归线和极圈,是表示有无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的地理界线,是划分五带的界线。

(5)C、D 冬 夏

【学有所悟】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