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分类

浅谈中国“985 工程”大学的建设

渤海大学 教育与体育学院 11级3班 王彩多

摘要:通过实施“985 工程”,我国已建立了一批以学科类、综合性、研究型为主要类型的国内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我简单谈谈“985工程”。 关键词: 中国高校; “985 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的建设

为便于高校分类法的推广和运用,并检验其可行性,本文在中国普通高校分类框架和分类标准及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对原有12 个维度的分类标准及指标体系进行了适当的简化,首次尝试对我国“985 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大学( 共38所) 进行具体分类( 因数据原因实际分类36 所) 。

985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五个方面。

“985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建立高等学校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牢牢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坚持跨越式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1、按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要求,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需要。

2、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竞争、流动为核心的人事管理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吸引和稳定拔尖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氛围。

3、突破以传统学科界限为基础的科研管理与学科组织模式,建立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运行机制,以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综合化趋势。

4、建立以投资效益为核心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2]。 通过“985 工程”的重点建设,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以学科类、综合性、研究型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这些学科和专业基础好、综合实力强、知名度高,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大学,必须继续加大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策扶助和经费支持力度,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其加快建设和发展步伐,主动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竞争,力争在不远的将来能够从中涌现出若干所真正代表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但是,毋庸讳言,目前“985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的生师比和本研比偏高,与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差距巨大,对此必须引起重视。从理论上说,作为以建设世界一流和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的“985 工程”建设的大学,教师资源不足不应成为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应集中精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重点培养和吸引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师、名家,并以此来吸引一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乃至留学生。由此看来,中国“985 工程”建设大学任重而道远。同时,从数据统计和分类结果中发现,也有个别大学之所以被列入“985 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并非其实力堪当重任,而是政策平衡的结果,无论是从培养目标

与专业设置、学科覆盖面及内在关系,还是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规模、学生层次及科研层次看,都有着较大的差距,与“985 工程”名称并不相称; 也有少数几所“985 工程”建设的大学( 甚至包括知名度极高的大学) 办学定位失当、战略重点不明,甚至还在盲目求大、求全,从而导致教师资源不足,值得高度警惕。建议政府在“985 工程”大学建设过程中尽快建立起绩效评价制度,引入动态性的淘汰机制,强化分类引导。

参考文献:陈厚丰《中国高校分类标准及对“985工程”大学的分类尝试》2011年11月第5卷第6期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