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分析

  一、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

  青藏高原独特、复杂和多样化的气候、水文、地势特点,以及众多的美丽山川、植被、多样的物种,使其形成了丰富而多彩的自然风光,这都是其先天具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如闻名遐迩的九寨沟,因其独有的原始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人间仙境”。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海拔湖泊之一,这里不仅风光秀美,更以无鳞湟鱼和鸟岛而闻名。

  青藏高原自古以来是多民族集聚的地方,世居的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珞巴族、和哈萨克族等。古朴壮丽的大自然塑造了各族人民宽厚、勤劳而又豪放的性格,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创造了高原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并保持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俗,高原各民族节日异彩纷呈。高原主要民族藏族在同严酷的自然环境斗争中,形成了剽悍、粗犷、爽朗的民族性格,创造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民间文学艺术、巨石文化,以及以藏医藏药学、天文历算、建筑、宗教学、农牧业技术著称的科技文化,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原特色,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民族文化对青藏高原之外的世界各地旅游者充满了吸引力。青海境内的可可西里、沱沱河沿岸、柴达木盆地小柴旦湖湖畔沙砾层中,西藏的苏热、珠洛勒、扎布、多格则等多处采集到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说明了青藏高原至少有几万年人类发展历史。青藏高原的宗教文化之厚和影响之广,宗教氛围之浓,为其他任何地方所远远不及。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独具特色的壮观的宫殿寺庙建筑和珍贵的宗教艺术品。青藏高原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它源于自然,利用自然,高于自然,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创造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园林建筑艺术,成为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一)青藏高原生态旅游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

  青藏高原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其特殊的自然地理背景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以藏传佛教为主线,又构成了高原独特人文旅游资源,二者都具有极强的独占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是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最大优势。青藏高原的旅游资源类型多、品位高,仅以青海省为例,按其规模、级别、价值和管理权限,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州(县)级三种。全省有一定价值可供游览的景点900余处,其中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国家级景点49处,省级旅游景点350余处。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发展青海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市场优势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在追求吃、穿、住的同时,越来越向往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背景下,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就有了十分广阔的市场。由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交通闭塞,这里极少受到污染和外界文化干扰,原始自然旅游和人文旅游环境保存完好,存在着许多人迹罕至的后续储备旅游资源,使其成为人们十分向往而又可畏的神秘之地。市场前景较好,挖掘潜力巨大,是青藏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在优势。

  3、政策优势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无疑给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契机,我们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机,结合青藏高原地区本身拥有独占垄断性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把这种政策面的因素,有效地进行放大,使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得以高品质、深层次的大开发。实际上,随着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不断加大高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步伐,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宗教旅游、生态旅游、登山旅游、探险旅游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旅游业是全区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特色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

  青藏高原虽然环境优美,但同时也因其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使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这给其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其一,由于自然条件非常艰苦,很难吸引熟悉区域情况、有知识、有能力的各类人才。就目前青藏高原的从业人员来看,能满足特种旅游实际操作的人员严重匮乏。其二,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其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由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严酷、脆弱,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人们的环保意识单薄,造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森林资源滥砍滥伐、大量珍稀野生动物猎杀、超载放牧、无序的挖药材,使生态旅游环境面临严峻形势,给青藏高原的生态旅游开发,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青藏高原地广人稀条件复杂,开发成本较高

  青藏高原地处我国的大西北,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较为落后。尤其是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成本相对较高,存在着道路质量不高,停车场建设不完善,景区可进入性差,内部游览线路不足,供电、供水、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较差。有的地方基础设施几乎为零,要对其开发建设无疑会增大开发成本,对后续的旅游资源的开发都会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3、交通不便通达性较差

  由于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滞后,目前交通运输还未形成现代化立体网络,旅游旺季存在着“难进难出”现象;区内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农牧区的交通条件仍然比较差,旅游活动严重受阻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景区(点)缺乏必要的交通条件而难以到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通方式或手段单一,通常来说进藏的交通方式只有航空、公路、铁路等途径,基于气候和公路路况及安全方面的考虑,绝大部分旅游者都会选择航空途径进藏,但航空运输市场处于被垄断的状态,价格偏高,这势必增加旅游者交通费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者进藏;二是区域内的可穿梭程度低,西宁、拉萨到各地区的交通己基本贯通,但到区内景点的交通状况仍然很差,从而也限制了旅游活动范围。

  当然,青藏铁路的开通大大改善了青藏高原旅游的可进入性,打破了多年来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并形成了“铁、公、机”联动立体交通网络。这一情况使得交通不便的状况大大缓解,但交通不便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也是开发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个制约因素。

  三、加快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路及建议

  (一)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

  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物品和劳务的总和。为了使我们开发出的生态旅游产品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既满足游客需求,又不破坏生态环境,且协调好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三者之间的关系。生态旅游产品的主要卖点就是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美学价值的同时,寻求适宜的利润和环境资源价值的维护,在保护自然资源完整性、基本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生命维持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所以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不同于旅游产品的开发,除了要考虑到开发商的利润、旅游者的享乐之外,还要考虑由旅游活动带来的对环境的影响,通过约束开发商和旅游者的行为,使之共同分担维护景观资源价值的成本,力求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加大投入搞好旅游硬软件设施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要逐步加大对旅游景区的经济投入,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对景区进行整体策划、包装,高水平进行招商。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有机结合。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服务和重点景区(点)的开发力度,不断扩大和充实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把招商与旅游推介对外宣传结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以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为依据,以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需求为标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消费者群体市场需求有选择的确定开发重点,达到效用最大化。对于生态旅游来说,应该以高原纯朴自然风光为特色,以宗教文化、民族风情、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观光旅游、宗教朝期、登山探险、科学考察和度假休闲等多种旅游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必须遵守环境保护的原则,对于原有的自然生态区,绝不允许随意的改变其生态环境。所以这些硬件等的开发,更多的要集中于一些旅游中心城市。把他们作为旅游点,也就是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空间网络体系中的点要素。通过对这些地区的建设,可以形成鲜明的旅游形象,对旅游客源形成强烈的旅游吸引力、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旅游集散条件。长期以来、以藏民族为主的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在青藏高原,不同的民俗和文化在长期的交融中相互影响、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民俗文化。如藏民族的民俗文化中就有大量民俗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美。民俗文化最直接表现是各民族的饮食、服饰和建筑形式,间接的民俗文化体现在民族节庆、礼仪等方面。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产品是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的特色所在。充分发挥人文、历史、民族等方面的优势和吸引力,加大对其软硬件的投资,这是生态旅游中重要的一环。

  (三)政府主导加大对自然区域的保护

  政府主导的开发方式是我国旅游开发的经验,青藏高原的生态旅游竞争与合作同样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政府间通过协调,对生态旅游的理念和内涵达成共同的认识,为后期的生态旅游业的开发提供相应的保障,建立青藏生态旅游的协调机制,可大幅度提高青藏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的可操作性。

  政府应对生态旅游业界内部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化管理,使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态旅游的价值伦理逐渐相一致。同时要看到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面对汹涌的旅游潮生态资源遭受破坏是必然的,因此为了减少这种破坏,让其在封闭式保育期繁养生息很有必要。青藏旅游区域在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该争取中央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及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还要采用封闭式保育方法:一是保持合理的游客数量,二是每隔几年设置“休游期”。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控制。

  (梁平,1967年生,安徽人,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