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哈达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藏高原的西南部。这里被称作“世界屋脊”,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的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豌豆等农作物。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夏尔巴人、独龙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      精彩摘录:   “哈达”是藏语中的一个蒙语借词。   哈达的质地、规格、颜色、长短有所不同。   织造哈达的用料,以往多为生丝或麻,近些年来用人造纤维织造的渐多;质地或绸或麻或混纺,有的光滑、厚挺、宽大,有的粗糙、稀疏、窄短;以市价而论,价高者逾百,低廉者数元。不过,僧俗百姓注重的是心诚,并不计较哈达质料档次的优劣。常见的哈达,长短一两丈至三五尺、宽窄数寸至一二尺不等,偶有特长特宽者。哈达的折叠方式,因档次、用处的不同,也有多种,蕴含不同意义。   藏族尚白,以白色象征圣洁、真挚、坦诚,所以常见的哈达多为白色。此外还有以蓝、白、黄、绿、红五色分别织就的五彩哈达,多在迎亲、祭山时扎制彩箭及献给佛陀、菩萨造像时用,各有寓意,解释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分别表示蓝天、白云、江河、神灵、大地。   上品哈达用料考究,质量俱佳,不仅又长又宽,而且用隐花工艺织就了莲花、宝瓶、伞盖、胜幢、海螺、吉祥结等图案和藏文祝福颂词。哈达的极品为内库哈达,长盈丈余,宽二尺多,边沿织万里长城和吉祥图案,表面织有八大祥符和祝祷之词。   内库哈达的使用昔日规定严格,范围仅限于皇家内库,市面上是见不到的,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晋京入觐时给皇帝呈献之哈达即此,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噶伦等也只有在藏历新年初二那天可向达赖喇嘛献用之,平时所献只是头等阿喜哈达。   逊于内库哈达的阿喜哈达和素喜哈达又各分三等。其中,头等阿喜哈达又各分三等。头等阿喜哈达长五六尺,宽尺许,质地优良,有菱形图案,为常用哈达中最好的一种;头等素喜哈达,质地规格稍逊。三等素喜哈达称为素扎哈达,质地稀疏,长三四尺,在拉萨大昭市前广场等处常年有售,3元左右一条。   过去,山东临清出产的哈达被视为上品,久负盛名。近些年来,四川织造的各类哈达占有较大市场份额,西藏当地的乡镇企业也已经有能力批量生产。      哈达的用途   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主要功能在于表达祈福、尊敬、友谊、真诚。逢年过节、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致贺慰问、朝佛拜神、婚丧嫁娶、新房竣工、乃至于求情办事、致歉赔罪等,习惯上都讲究要献哈达。   逢年过节,人们互献哈达、互祝吉祥如意,合家平安。   迎送宾客时献上一条哈达,表示热烈欢迎或美好祝愿之情。   书信往来时附奉一条哈达,遥申无言的祝福。   出远门时随身带几条哈达,以备见到久别的亲朋好友时奉上。   求婚时,先托媒人献上哈达及礼品,对方接受并回赠哈达就表示两厢情愿,否则意味拒绝;新娘进门时,送亲者要给男家的大门、房柱、灶台、佛龛等处各献哈达,祝愿新人生活富裕,家庭吉利;结婚庆典上献哈达,祝愿新婚夫妇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获悉有人辞世而前往献哈达,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对其亲属的慰问。   给佛像、活佛、宗都圣迹献哈达,表达虔敬之心,祈祷法力护佑;给寺院或僧人放布施,常见哈达包裹钱物;离开寺庙前,将一条哈达置于自己的坐处后侧,以示我虽离开,我心在此。   过去,借债或请愿、求情,也都得先献哈达,对方应允便接受哈达,不应允时则不接受;有的地区,对方若将哈达连退三次,就表示断然拒绝。发生冲突或纠纷后,向对立方献哈达并被接受,意味双方达成谅解,重归旧好。战争或械斗发生期间,派使者向对方敬献哈达,或从窗口悬出哈达,表示请降或愿意言和。   在堂屋的房柱或帐篷的撑杆上系一条哈达,祈愿家基永固,日子红火。有些地方还系哈达于牛皮船、桥梁,以及酥油茶壶等器皿上,祈求旅途平安、生活美满。   赛马会上,骑手们运用娴熟的骑术,从飞奔的骏马上倒挂身体捡取横置于地的哈达,以多为胜。人们纷纷向获胜者献上哈达,表示祝贺。   当今,逢年过节,许多人家在客厅的显要位置敬奉一幅毛主席像并献上哈达,感念恩人,寄托吃水不忘掘井人的深情。表彰奖励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劳动模范、优秀分子,少不得也要献上哈达。      责编/邝平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