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光靠工匠精神还不够

2016/05/30

近日,第二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在深圳举行。73位院士携团队参与院士高峰年会,助力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思客和新华网广东频道专访多位院士,详细解读有关中国制造业和工匠精神等相关问题。本文根据各位院士专访内容整理。

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关于制造业——

智能制造是未来中国制造的核心

以我的观察,大体上全球制造业美国处在第一位,德国、日本属于第二序列,中国现在是在第三方的前列,发展中国家里面中国最强,我们的制造数量是全球第一,但是大而不强,主要表现为:第一是基础比较薄弱。第二我们缺乏自主设计集成创新的产品、工艺流程、新的系统装备乃至于服务模式。

信息网络出现以后,现在的制造是网络智能的时代,网络协同制造,制造过程、运行服务的过程都网络化、智能化,所以现在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是制造的方向跟技术创新的核心。制造业是经济的基础,也是科技与产业创新的主战场,同样是国家安全与民生的基石。

——路甬祥(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不可思议的新科技也会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做一些科技项目的时候也不一定说它会在五年十年内变成一个事实,但朝着它提供的方向去考虑问题的时候,会得到很多答案与新的想法,有些想法可能短期内可以实现。

例如美国当时做的太空计划,太空计划跟我们人类的生活差太远了,但是它影响大家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太空计划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制造业,产生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我们今天用的定位,开车用的GPS,其实就是当时做太空计划时的附属成果。我们今天觉得不可思议的技术,朝这个方向去想问题,就会产生很多更新或者更实用的技术。

——陈新滋(香港浸会大学原校长、中山大学教授)

关于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文化光靠工匠精神还不够

首先,我觉得中国制造文化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要继承中华文化基本的特征,另一个是吸取各国优秀制造文化的精髓,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第二,最基本的,还是要精益求精。精益求精不仅指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只是精益求精的一部分。精益求精要体现在制造过程的每一个方面,比如制造过程中的合作要讲诚实守信,比如广告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等,这个目前我们做的还不够。第三,一定要有创新激励、创新引领的元素。第四,还要强调合作共赢。网络时代没有多赢的局面,只有共赢的局面,所以一定要合作共赢,而不是自为一体,玩“零和游戏”。

——路甬祥(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工匠精神是一步一个脚印

工匠精神就是做每一个行业都要很细心,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事情。做科学也一样,做技术改革也一样。因为中国起步比较晚,别人做了很多东西我们可以用来参考。根据我们的需要,把别人的知识都学过来,在这个基础上走出我们新的路。我想中国将来这方面的发展在国际上是会有影响力的。

——陈新滋(香港浸会大学原校长、中山大学教授)

关于人工智能——

未来人工智能一定是终端跟云端协同控制

我要强调的是未来人工智能跟过去不同的地方,我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一定是终端跟云端协同创新控制的。有了网络以后,人工智能就不仅是靠机器内的软件硬件系统来操纵,还可以在使用终端和云端之间实施交互协同来实现,它的水平和能力会远远超过历史上单部机器的智能行为。其实AlphaGo我相信它也有很多东西是在云端计算,而不在终端,所以这是一个未来的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可以应用在生产制造业;还可以应用在各种服务领域,比如金融服务、医疗服务等;在学习方面,也可以用来提升学习效益;还有农业领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判断是什么样的肥料、怎么样防治病虫害等,快到收获季节,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预测预判市场销售情况,这对农产品的行销也都有帮助。

——路甬祥(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在短期内,人工智能可能普遍应用的成果最快就是汽车或者单车。我现在看到有人用单车,单车很好,要求的人员没有那么多,对环境的破坏没有那么大。这些东西都是凭人的想象力去做,但是要把它做出来其实投入是很大的,现在能投入的都是比较大的公司,普通的企业要做出这样的结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方面政府的支持也相当重要。

——陈新滋(香港浸会大学原校长、中山大学教授)

本期编辑:张无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