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案例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上高中美术欣赏课的难度很大,主观原因是教师本身除了具备一定的技巧能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哲学、美学、艺术评论等相关的知识,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客观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偏科,不重视美术学习,造成较多的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比较薄弱,有时很简单的问题也解决不了或答不上来;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下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高考不考的学科就不学,或者只是零零散散的学一些以应付了事。

有困难才会有挑战。我认为美术课堂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师生艺术素养共同提高的过程,所以我平时备课特别认真,有时备一节课花去三四天时间,教案非常的完整,条理性也很强,但上起课来还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不但自己的劳动付之东流,也没有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和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我也尝试过许多方法来改善教学过程,但是学生还是老样子。

直到有一天上《中国古代花鸟画》这一课时,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角色,把自己转变为与学生具有相同的情感与思维方式的平等关系,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不强求完美,也不再强求教学目标的完整,只求课堂的一两个亮点即可。上课前,我就先与学生聊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一上课,我提问一位学生:“美术作品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学生很快就回答:“是静态的。”我接着问:“美术欣赏过程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呢?”学生也很快的回答:“是动态的。”我再问:“那美术欣赏的过程是谁在动?”学生回答:“是欣赏者在动。”我接着再问:“是欣赏者的什么在动?”有的学生回答:“是思维在动。”有的学生回答:“是情感在动。” „„通过这样的一番问答和争论,我让学生明白了美术欣赏活动首先需要欣赏者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情感。

接下来,我把原来的“八字教学法”(描述——感受——理解——评价)重新诠释了一番,我用形象的语言这样描述:“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作品是不动的,如果我们也不动,那就谈不上审美活动了。我们怎么才能动起来呢?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首先我们要用含情脉脉的眼睛细细的观察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的‘花容月貌’。接着就可以异想天开了(启动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胡思乱想、想入非非都可以„„然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生动的语言说出它的奇妙之处。最后还是不能‘为情所困’,要结合自己的情况、体验,站在客观的角度谈谈对它的价值、意义的看法和它对自己的启发。„„”在我讲解的过程 中,有些学生开始感兴趣了,有的开始放下了手上的其它书籍,聚精会神的听着。然后,我要求学生从课本中选择一两件作品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对自己的启发。此时,全班的同学都努力尝试用这个奇特的方法展开欣赏活动,很多的同学进入审美的角色,看到了美术的形式美,感受到了画的意境。其中有一位女生欣赏黄筌的《珍禽图》,非常投入和细致。她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形象各异的鸟,使我最感动的是,她说:“在作品的右边有一只幼鸟和一只成鸟,我感受到他们在非常深情地对话、交流,好象是父子或是母女的关系似的。我仿佛听到了成鸟的谆谆教诲和幼鸟的好奇追问„„”这幅作品恰恰是黄筌为儿子学画而绘制的临模范画(但课本并未指出),作品画的全都是珍禽,表面看不出“父爱”,课本的文字也没有说明作品的创作原因,父爱是隐藏的,但是这位女生感受到了。她的体验震惊了当时的我,也感染了大多数的同学„„

另外,平时上课我特别注意用学生经常用的时髦语言与学生互动,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经常出现“我因学生而感动,学生因美术而快乐”的场面,美术欣赏课堂变成了愉快的课堂。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