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说教材

必修三地理区域地理学说教材

——邓艳红

大家好,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面对静态的教学文本,教师要深入其中,把握实质,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接下就请大家从随我一起从课标解读、新课程中的地理教材、教学建议 、三个方面看一看我眼中的新教材。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由“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三个模块组成,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学的联系与融合。必修课程的设计注意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七个模块组成。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一、 课程目标

高中地理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谋求 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满足学生不同的 地理学习需要培养现代公民 必备的地理素养 。重视探究, 注重过程与结 果评价的结合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 在地理学习中 的应用 。

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区域差异,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2.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3. 说出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及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理解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 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获取和运用信息能力)

2.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 果。(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 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材编写意图

.课程设计思路

区域地理是本册教材讲述的主要内容

高中地理新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必修一侧重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必修二侧重人类活动及其影响,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三的内容是地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地理三”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这一模块以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区域背景下探讨人地关系,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不仅把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内容有机的融合进来,而且为区域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一个宏观框架。教师可以利用必修三的教学,强化区域地理背景知识,构建地理问题分析思路、规范地理专业术语、复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知识。由于区域存在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也各有其特性。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了“区域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流域的综合开发问题”、“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及其产生的问题”等五个典型论题进行了剖析。可以看出地理三模块是典型的案例教学,甚至是“范例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先行展开的义务教育阶段(七、八年级)鼓励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教会学生去认识区域,了解区域差异,并知道如何把握一个区域的主要特点。高中阶段的区域地理模块,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这种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上的衔接,对学生在这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相比义务教育,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各种地理问题。

地理必修三教材简介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揭示了区域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突出体现了地理学科的重要思想。即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类应协调好人地关系,地理环境有其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活动因地制宜。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阐明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问题,与地理环境如何协调发展课持续发展.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当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事关区域课持续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是必修二第二三四章的综合延伸。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连接我国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状况,资源调配对区域产生的影响及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程设计思路: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课程内容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2.以案例教学为主

3.在区域背景下探讨人地关系 4.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材内容和体系组合

1.从利于学生掌握的角度,编排和组合教学内容

在进行具体区域分析之前,先让学生建立一些基本概念和理念。在教材的第一章安排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在接下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案例的分析中基本思路是从区域自然环境问题入手,逐步过渡到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最后讲述区域经济发展。这是一个从自然逐步过渡到人文的过程。

在全书的结尾,第五章,我们讲述“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这里讲述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都不是关于某个具体区域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两个或者几个区域之间如何实现协调发展。所以,我们在前面讲述区域内部问题的基础上,在教材的最后讲述这部分内容。

2.在内容选择和体系安排方面:

(1)关于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

重点突出“区域发展”这个核心主题。关注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地理环境将提供哪些制约因素或者有利因素,人们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又是如何充分地利用各种地理条件。

(2)关于区域环境建设“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3)关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

在课程标准中,这部分内容是放置在第一部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中的。在我们的教材结构中,考虑到这些内容属于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和联系,适于在完成区域内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因此,我们将这一章内容调整到教材的结尾部分。

突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教材内容结构所体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材结构设计反映了这样两个信息。第一,任何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都包括生态环境建设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区域经济的发展等几个方面;第二,任何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区域的协作与竞争(即不可能孤立于其他区域而发展)。

2.每个区域案例分析都始终贯穿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尽管所选择的区域,重点关注的主题会有所不同,比如有生态、经济、自然资源、区际联系等等。但在具体分析中,我们始终立足如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我们要关注全球环境效益与区域经济效益的协调、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兼顾等问题;而在分析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我们强调综合的开发与利用,关注各种利益的平衡发展。这都是具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三.说建议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教材内容编排与学生现实的基础知识储备间存在的矛盾

2.教材案例特殊性和原理普适性存在矛盾

3.教材的教学与目前学生评价体系之间存在矛盾

教学建议

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教材内容主要一案例形式出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联系实际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紧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自身价值。挖掘教材拓展资源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设置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课堂探究情境,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2)课堂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3)开展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

4)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精心组织好地理课程教学资源

评价建议

学生评价

项目评价: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针对学生个体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能力目标,激发学习热情。

成长记录: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关注学生的虚学习和生活。

考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学生学习动态。

教师评价

自评: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学生评价:学生是教学的实践对象,多与学生交流,积极反思在教学中的不足,提高及教学效率,加强师德建设。同事评价: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课程资源开发建议

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 重要意义。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延伸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教材毕竟带有普遍性,它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地区、学校及学生。因此,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减、调整、置换,使教材发挥更大的效用。

2、运用生活资源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地理知识。利用学生生活中亲生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理知识。

3、充分、合理利用教辅资源

教辅资源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途径。根据课程进度对教辅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调整、增减。使学生较轻松的完成教辅资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4、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并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教材以及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图书资料、教学实践场所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其中,必需设备和教学用图有: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各种有关的政区图、自然地理图、经济地理图、专题要素图、景观图等。此外,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天文、气象、地质地貌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地理观测和观察活动;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地理节目。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