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押灰韵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译文

傍晚时分,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我,原来是微风吹来。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好像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不觉中天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是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生满青苔,滴落的水珠已渐渐润泽了苔色。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使我能在知音面前一奏高山流水呢?

评注

《优古堂诗话》:

唐李益《竹窗闻风早发寄司空曙》诗……《异闻集·霍小玉传》为“开帘复动竹”,改一“门”字,遂失诗意。然此句乃袭乐府《华山畿》词耳。词云:“夜相思,风吹窗带动,旨是所欢来。”

《韵语阳秋》:

“敲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李益以是得名。

《升庵诗话》:

尤延之诗话云:“《会真记》“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本于李益“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然古乐府“风吹窗帘动,疑是所欢来”,其词乃齐梁人语,又在益先矣。

《载酒园诗话又编》:

中唐人故多佳诗,不及盛唐者,气力减耳。雅淡则不能高浑,雄奇则不能沉静,清新则不能深厚。至贞元以后,苦寒、放诞、纤缛之音作矣。唯李君虞风气不坠,如《竹窗闻风》、《野田行》,俱中朝正始之音。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是唐代李益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成功地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

《唐诗鉴赏辞典》:

李益和苗发、司空曙,都列名“大历十才子”,彼此是诗友。诗题曰《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中最活跃的形象便是傍晚骤来的一阵微风。“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李陵《答苏武书》),因风而思故人,借风以寄思情,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比兴。本诗亦然。这微风便是激发诗人思绪的触媒,是盼望故人相见的寄托,也是结构全诗的线索。此诗成功地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渴望。

诗从“望风怀想”生发出来,所以从微风骤至写起。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于是,诗人格外感到孤独寂寞,顿时激起对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来到。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象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然而,这毕竟是幻觉,“疑是”而已。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多么清幽静谧的境界,多么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可惜这风太小了,未能掀帘进屋来。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

全篇紧紧围绕“闻风”二字进行艺术构思。前面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来。“时滴”二句是流水对,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浪漫主义的遐想。绿琴上积满尘埃,是由于寂寞无心绪之故,期望风来,拂去尘埃,重理丝弦,以寄思友之意。诗中傍晚微风是实景,“疑是故人”属遐想;一实一虚,疑似恍惚;一主一辅,交织写来,绘声传神,引人入胜。而于风著力写其“微”,于己极显其“惊”、“疑”,于故人则深寄之“悠思”。因微而惊,因惊而思,因思而疑,因疑而似,因似而望,因望而怨,这一系列细微的内心感情活动,随风而起,随风递进,交相衬托,生动有致。全诗构思巧妙,比喻维肖,描写细致。可以说,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实际上并不在以情动人,而在以巧取胜,以才华令人赏叹。全诗共用了九个动词,或直接写风的动,或因风而动,如:惊、思、开、动、疑、滴、沾、入、拂。但又都是以“寄(思)”为暗线的,如影之随形,紧紧相连。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也是此诗有极大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倪其心)

绿琴  拼音:lǜ qín

绿绮琴之省称。泛指琴。 南朝 齐 谢朓 《曲池之水》诗:“鸟去能传响,见我绿琴中。”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九:“碧草生旧迹,绿琴歇芳声。” 唐 赵抟 《琴歌》:“绿琴制自桐孙枝,十年窗下无人知。”

拟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宋·梅尧臣)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窗前风动竹,声碎影仍繁。冲扉忽自启,出候初迎门。

惊雀枝未定,乳蜂窠暂翻。飘飘一举袂,聊更迟来辕。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