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长生殿]的分析和比较

不同的杨、李之恋

——《梧桐雨》、《长生殿》的分析和比较

‘邱

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北京

摘要: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是文坛上的热门话

题。白朴的《梧桐雨》和洪羿的《长生殿》同样说的是杨、李之恋,但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上都有巨大的差异。《梧桐雨>主要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批判杨、李之恋,感慨历史兴

亡;《长生殿》主要从爱情角度赞美杨、李之恋,表达了作者对

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键词:‘梧桐雨><长生殿>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区别

天宝以来,杨、李的爱情故事成了文坛的热门话题。历来

评论杨、李故事的作品,或侧重政治标准批判他们给【司家人民

带来的灾难而对他们的爱情持否定态度;或弱化政治因素,同情他们的深情及无奈的生离死别而对他们的爱情持肯定态度。

白朴的《梧桐雨》和洪异的《长生殿》同样是写杨、李的爱情故事。前者代表了讽刺批判的否定态度.后者代表了赞美爱情的

肯定态度。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一、杨贵妃形象的不同

白朴的《梧桐雨》中,杨贵妃被极力塑造成庸俗放荡的贵妇人形象.是一个在爱情态度上不忠贞,在爱情考验面前不坚定,在l临死之前只知道绝望、抱怨的红颜祸水。

白朴根据民间轶闻,在作品中揭露了杨贵妃与安禄山的暧昧关系。《梧桐雨》中多次提及他们这种暖昧关系,如安禄山

在离开朝廷去赴渔阳节度使任时说:“别的都罢。只是我与贵

妃有些私事.一旦远离,怎生放的下心?”在第一折七夕盟誓中.杨贵妃有一段心理独自:“近H边庭送来一蕃将来.名安禄山,此人滑黠,能善解人意,又能胡旋舞……妾心巾怀想。不能再见,好是烦恼人也。”这一段独白,也揭露了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的私情.表明了杨贵妃对爱情的不忠贞。

在宰相张几龄向唐玄宗力奏除去安禄山时,杨贵妃却从自己的喜好出发.认为安禄山“又矮矬,又会舞回旋,留着解闷倒好”,力荐唐玄宗留下安禄山。正是因为她的这饥话,为唐王

朝埋下了祸根.足以表现杨贵妃红颜祸水的本性。连安禄山也承认“统精兵直指潼荚.料唐家无汁遮拦。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如此这般反复渲染,蝮造了一个红颜祸水的

形象。让人相信杨贵妃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那么她的最后被缢杀无疑就是咎由自取。不仅不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反而会增加人们对她的怨恨。

面对死亡.杨贵妃一味考虑自己.只想着求生。最初她企图以昔口恩情换来生存希望,“妾死不足惜,但主七之恩,不曾报得,数年恩爱.教妾怎生割舍”。当这种动之以情的手段失效的时候,她加重了语气.近乎威逼道:“陛下,怎生救妾身一救。”最终唐玄宗被迫下令缢杀.她充满怨恨和绝望地说:“陛下,好下的也。”

白朴的<梧桐雨)中,杨贵妃是一个淫荡不忠的红颜祸水。

洪异笔下的杨贵妃完全是另一形象。洪舁在塑造杨贵妃的形象时,奉行“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的原则,淘尽了一切有损人物的污秽笔墨.把杨贵妃塑造成一个冰清玉洁.对爱情专一,敢于为爱情牺牲.并在生死火头深明大义、无畏奉献的女英雄。

杨贵妃在爱情生活中是积极主动的,她不是一个被动接

受的角色,而是一个敢于追求的女人.在剧中则表现为强烈的

妒忌心,她为唐玄宗与虢围夫人眉来眼去而盛怒。为唐玄宗偶幸梅妃而兴师问罪。这种妒忌其实正是她爱得深沉的表现.因

万方数据

24

为爱情是不容第=三者插足的。她自己专一地爱着唐玄宗。同时

也希望唐玄宗能对白已专一。

杨贵妃具有为爱牺牲的精神。杨贵妃在生死关头是无私

的,想的念的都是唐玄宗。事变刚刚发生,杨贵妃出自本能地想要求生.但当发现唐玄宗处境危险时,她便不再为自己求生而是主动请死。危急关头。深明大义的她最终以超常的勇气接受一切,以自己的慷慨捐生换取玄宗和朝廷的安全,表现出难

得的无畏和柄牲精神:“臣妾受皇j:深思.杀身难报。今事势危

急,望赐白尽.以定军心。陛下得安稳至蜀。妾虽死犹生也。”临

死之前,她嘱咐高力士两件事.一是要高力十小心侍奉,劝皇

上再不要以她为念。二是要高力士将爱情信物——金钗钿盒

殉葬。“一命儿便死在黄泉下。一灵儿只傍着黄旗下”,这一番交代体现出她对唐明皇生死不渝的爱情。

杨贵妃死后.不仅毫无怨言,而且总为唐玄宗遭到的误解

辩白:“岂是他顿薄劣!想那日遭磨劫,兵刃纵横。社稷危矣。蒙

难君王怎护臣妾?妾时就死,死而无怨,与君何涉?”《情悔)一出,与其说足杨贵妃忏悔生前的罪过,不如说足她对唐玄宗的痴情丝毫不悔,为了情缘宁肯不成仙。杨贵妃死后的灵魂,仍然望着唐玄宗两行的尘土,追随前去。在夜晚,她总是不住地

把玩金钗钿盒,苦苦地回忆她与唐玄宗的恩情。成仙之后,她并不热衷于天宫岁月,为了与唐玄宗的爱情.她甘心把仙位抛,不惜在人间再受折磨。不论是生前还是死后。杨贵妃都体

现了对爱情的忠贞、纯真、坚定、执着。

二、主题思想的不同

白朴的《梧桐雨》足描写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其中同然也有对他们爱情的描写。但着眼点却是抒写一种人生变幻无穷、胜衰难料的沧桑之感.在感慨历史兴亡的同时以示惩戒。

从结构一卜看,《梧桐雨》是典型的四折一楔子。楔子写唐玄宗沉醉于与杨贵妃的爱情巾,不问朝政,不听忠臣的劝告.给无功

有过的安禄山加官晋爵,从而埋下了祸根。第二折写唐玄宗与杨

贵妃在长生殿七巧排宴,海誓山盟,相约生生世世永为夫妇。第三折写安禄山叛乱,唐玄宗逃难,到马嵬坡时,六军不发.要求唐

玄宗赐死杨贵妃。唐玄宗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只有赐死杨贵妃以求自保。经过这次事变,一切荣华富贵、爱情誓言都烟消云散。前三折主要写历史史实,白朴并没有对二人的爱情生活进行细致的描写。主要集中笔墨批判了唐玄宗因沉醉在与杨贵妃的爱情中而贻误朝政,最终酿成大祸,不仅自己受难,还连累了百姓。前三折的叙述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明显具有警示作用。

第四折中杨贵妃已然不在.只剩唐玄宗形影相吊、满怀凄然,朝夕思念贵妃,梦见妃子在长生殿设宴,请他赴席,梨园子

弟正准备演出,却被窗外一阵“梧桐夜雨”惊醒,恼恨异常。作

品并没有像《长恨歌》那样,在后半部分让杨贵妃成仙,和唐玄宗重温l口口誓言.聊以慰藉明皇相思之苦.而是在哀婉的歌声

中作结,将悲剧气氛推向顶点,成为一曲完全的悲剧。王周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称之为“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第四折

完全是白朴的想象,是虚写。白朴花了大量的笔墨让唐玄宗回顾历史.发表感慨,表达悲痛。其实这里的唐玄宗已经成为白朴展开对历史兴亡感慨的符号.他身上饱含着自朴对历史更替的哲理思考。唐玄宗的悲剧代表的是一种历史的悲剧。

与白朴的警示惩戒意图不同,洪异通过杨、李的爱情所要

表现的是人间的真情。洪异在<长生殿・例言>中谈到其创作动

译憾莫过于使听其言而不知其真人

——兼评《边城》人物对话的翻译

李海玲

(新疆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擒要:小说中的对话对于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翻译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决定译作再现原作人物形象的成败。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边城>两个英译本对原文对话部分的处理.认为两个译者在个别地方均来充分掌握原作人物话语的语调、语气、情绪和节奏。削弱了译入语对话对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原作人物形象的传达失真。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个别人物话语提出了新的翻译见解。

关键词:时话翻译<边城)人物形象

一.引言

在文学翻译实践中。小说的翻译历来占据着相当的比例。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汉语小说被译出国『】,这是值得骄傲的。而另一方面,在文学翻译的研究领域.与围绕诗歌翻译的辩论比起来.对小说翻译的研究就颇显苍白了。究其原因,大抵是认为小说比诗歌结构简单,译得容易,其实不然.单是看看小说人物对话的翻译,便知每种文学体裁都肉其自身的特点给译者带来诸多难题。对话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出色的作家笔下,人物都用自己的语青在说话,所谓。千人千面。千面千腔”。读者从一定的声口中就可以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深刻印象。那么,作家笔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经译家之手后,译人语读者是否同源语读者一样能“听其言.知其人”.从而成功解读原作中的人物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对话翻译的成败。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因其鲜明而有个性的美学意蕴被誉为“一幅淳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一部最长的诗”,“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1999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了。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在这一排行榜中,“沈从文的机时说:“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又在第一出《传概>中说:“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精诚不散,终成连理……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己。”洪舁表现丁唐玄宗与杨贵妃对爱情的执着.显示自己对他们爱情的同情与赞美。

《长生殿》传奇共有五十出,前半部分主要写实,后半部分主要是作者的想象。白朴的《梧桐雨》只是简单地交代了杨、李的爱情,并以此作为批判他们的证据。<长生殿》前半部分却真实地表现了帝王与妃子的爱情生活.其中同然写出了相关的政治事件.但主要是对杨、李爱情真实生动的描写。洪异设计了《春睡》《献发》《闻乐》《制谱》《舞盘》《密誓》《情悔》《仙忆><补恨》等情节,丰富了他们的爱情生活。起初,唐玄宗看中的确实是杨贵妃的美色,但在经历了诸如虢国夫人、梅妃之类波折后.两人之间情好日密,渐趋专一和真挚。玄宗对贵妃,也不仅仅是看中美色,还发展为心灵的契合。到七夕盟誓,两人已经达到了生死不渝的程度。然而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被迫在马嵬自缢.唐玄宗含恨终身,两人的爱情以悲剧结尾。

洪异在《长生殿・自序》中说:“余读自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恶”是指伤感。这段话表明,他不满两篇作品过于感伤的情绪。因而在创作时改变了故事的悲剧结局。在后半部巾.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写杨贵妃死后,她与唐玄宗在幻与真的两个世界里的感情交流。经过执着的追

<边城》作为单独的一部作品名列第一”(毛荣贵,2005:324)。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沈从文及其作品逐渐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国外对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研究也历时已久,成果卓著。西方文学界对他的作品同样赞誉有加,著名汉学家夏志清认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巾最杰出的、想象力最丰富的作家”(Hsia,2001:165)。沈从文的文学成就能够得到西方的肯定,他的作品能够引起西方读者的同应,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作品能够翻译出版,毕竟能直接阅读原著的西方读者只属少数。然而对这样的在东西方都获得赞誉的作家作品的翻译研究却不多见:对原作人物形象在译作巾的再现情况的考察更是寥寥无几。本文拟从比较分析小说人物对话的翻译入手,对译作对原作人物形象的再现情况作一探讨。

二、原作人物对话与其形象塑造

黄围彬认为:“眼睛是窗子,透过窗子,你只能粗瞥屋内的大略;话语是大门,穿门而人,你可以尽睹屋内的一切。出色的小说家深谙这个道理.所以能利用对话展示书中人物的灵魂。”(黄国彬。2000:25—26)沈从文是出色的小说家,当然知道对话的重要。他在书中为读者打开一扇又一扇灵魂之门,让读

者穿门而入.窥探他笔下小说人物的灵魂深处。对话塑造人物

形象有着生动、直观的显著优点。读者可以直接通过小说人物的一言一语,把握人物性格,了解人物的心理。作者也正是为书中人物打造个性化的语言,使得人物形象变得更加}满、鲜明。在《边城)一书中,沈从文正是利用了用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性格这一重要手段.才令书中各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任劳任怨、生活清苦、正直善良的老船夫;乐善好施、体恤穷苦的船总顺顺;谦虚诚恳、和气亲切、平等友善的天保、傩送兄弟无不让人喜爱。让人难忘。而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

个更为纯净、更为动人的形象——翠翠。凡读过《边城》的人都

无法忘记翠翠,正如前例所示,除了直接或间接描写外,沈从文更是用对话让读者感受着一个十三岁女孩的淘气与天真.求和真诚的忏悔,两人都飞天成仙,终于在天宫里相聚。实现了长生殿里的誓言。这样就弥补了之前爱情悲剧的“长恨”,表现

出对人间真情的崇尚和宏扬。《长生殿》颂扬了超越生死的人间

真情,对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争取爱情的斗争.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因此,人们把《长生殿》看做一部热闹的《牡丹亭》。

面对同一段恋情,白朴的《梧桐雨》将杨贵妃塑造成一位淫荡不贞的红颜祸水。并批判了杨、李两人的爱情只是建立在美色基础上的虚情假意,揭露了他们爱情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洪异的《长生殿》却将杨贵妃塑造成一位忠贞专一、深明大义的女英雄,并赞美了他们超越生死的人间真情,表达了作者的美好理想。白朴的《梧桐雨》和洪异的《长生殿>从不同的角度继续了历史上对杨、李爱情的演绎。由于两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杨、李的爱情,创作了两部相差巨大的文学作品.这两部作品同样都是演绎杨、李爱情的经典戏剧.为杨、李的爱情增加了更丰富的内涵。具有无穷的韵味。

参考文献:

[1]胡世原.白朴论考.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2]徐振贵.中国古代戏剧统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3]孟繁树.洪再及<长生殿>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万方数据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