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说课稿

《采菱》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小学的音乐教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七册《采菱》。 采菱》是一首富有江南地方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旋律流畅,婉转,运用了许多由

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 ×·× ××× ×××× ×××)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 歌曲是五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方整对称,第三乐句活跃生动,第四乐句

使用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划船动作,最后向在高音部分体现旋律抒发孩子满腔深情. 本首歌曲在教材中是一首必学歌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的一篇好教材,歌曲的演唱

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价值极高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

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欣赏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继续培养学生通过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

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歌曲《采菱》学唱 教学方法: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注意切分节奏处唱法. 二,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几种反复记号,请同学说说怎样演唱. 2,请同学说说以前都学过哪几种切分节奏.并拍一拍.(综合训练二) 再请同学将上节课刚学过的切分节奏写出来,并拍一拍. 3,请同学跟琴唱《采菱》的歌谱. 三,学唱歌曲:《采菱》

1,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情绪. 2,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注意切分节奏处的演唱一定要准确. 将切分节奏处找出,依次练唱. 3,跟琴练唱歌词.

4,处理:

讨论:演唱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 速度 情绪 练唱.

(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出水乡的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

爱之情.尤其要注意一字多音处要唱的连贯).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采菱》,可以表演. 第二课时:欣赏《渔舟唱晚》 1,出示乐器挂图,介绍筝,介绍《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一首筝独奏曲.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

《归去 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

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2,初听《渔舟唱晚》,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3,分三部分细听,请同学们按照听听想想来听三部分的速度,旋律,分别是怎样表达

的.(完成听听想想)

4,请同学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听到fa时举手表示,并说说这里出现fa后,乐曲发生了什么

变化. 5,复听全曲,请同学跟着音乐表现出渔夫一天的工作. 6,知识拓展;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 五,教师小结:我国的民族音乐非常有特点,是有着悠久历史发展的.今后我们会学习更多

的民族乐. 板书设计: 渔舟唱晚

听听想想

第一段 旋律优美 节奏平稳 速度缓慢 力度稍弱

第二段 旋律跳跃 节奏活泼 速度渐快 力度加强

第三段 旋律上下起伏 节奏紧促 速度较快 力度稍弱课 课后小结:

学生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筝, 并准确感受了由此乐器演奏的乐曲,特别是为学生扩充的

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使学生感受了民族乐器演奏的现代音乐,更激发了学生对器乐曲的

兴趣.篇二:采菱 说课稿 采菱》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小学的音乐教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3册《采菱》。 是一首

富有江南地方色彩的歌曲,,采用五声宫调式,旋律流畅,婉转,运用了许多由十六分音符构成

的节奏型(××× ×·× ××× ×××× ×××)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 歌曲是五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方整对称,第三乐句活跃生动,第四乐句

使用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划船动作,最后向在高音部分体现旋律抒发孩子满腔深情. 本首歌曲在教材中是一首必学歌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的一篇好教材,歌曲的演唱

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价值极高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

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欣赏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继续培养学生通过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

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歌曲《采菱》学唱 教学方法: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注意切分节奏处唱法. 二,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几种反复记号,请同学说说怎样演唱. 2,请同学说说以前都学过哪几种切分节奏.并拍一拍.(综合训练二) 再请同学将上节课刚学过的切分节奏写出来,并拍一拍.

3,请同学跟琴唱《采菱》的歌谱. 三,学唱歌曲:《采菱》

1,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情绪. 2,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注意切分节奏处的演唱一定要准确. 将切分节奏处找出,依次练唱. 3,跟琴练唱歌词.

4,处理:

讨论:演唱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 速度 情绪 (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出水乡的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

爱之情.尤其 要注意一字多音处要唱的连贯).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采菱》。 1篇三:《山坡羊潼关怀》说课稿说课稿 《山坡羊潼关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张养

浩的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很广,脍炙人口。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

尚书,参议中书省事,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

民的好事。《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历朝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

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书写了祖国河山的壮丽

景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结尾二句,更是如同点睛之笔,富含哲理,让人

回味无穷,至今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学法

由于初中学生诗词知识积累少,涉猎面窄;学生颂读能力不是很好,在分析理解、语言

表达上较为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

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更要

注重学法的指导。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配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是

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

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

元曲的积极性。

三、说教法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纵观世变,吊古伤今,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

势雄浑,感情强烈、深沉。学习此诗,重在诵读。但诵读不能停留在同一层面,每一次诵读

都要有新的体验和领悟。于是我采取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自我发现法和

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

悟诗歌内涵。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更多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诵读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

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反复吟咏诵读,学习诗歌诵读的要领、技巧。

3、培养学生人道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2、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诗的氛围,导入新课。 师:我国是诗的国度,两千年来,许多优美的诗篇为历代人们所传诵。你最喜欢哪一首

诗,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踊跃背诵,点出诗人在诗中的情感。) 设题意图:唤醒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教学目标

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反复吟咏诵读,学习诗歌诵读的要领、技巧。

3)培养学生人道主义情怀。 (三 )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

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

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

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

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

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著作:主要有《归田类稿》、《云庄乐府》、《三事忠告》等。

2)解题:小令属元散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怀古

指游览古迹而触发感慨。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本文的题材特点,扩充知识面。

(四)顺读,把握诗的结构美

1)大声自由读课文,请两个同学读课文,集体纠音。

2)正音:峦( ) 踌( ) 蹰( )阙( ) 兴( )

3)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明确诗由三部分构成:写景、抒情、议论。 设题意图:熟悉课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写景部分

电脑课件出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

兵家必争之地。

师:作者是否把潼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表现出来?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 (电脑课件出现群山聚拢,黄河奔腾图) (学生畅谈:“聚”、“怒”“表里”等词用得好。①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②拟人修

辞,把本来静态的山写动了,本来无情的水写得心潮翻滚。③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

“聚”“怒”两字透露了诗人极不平静的情绪) 师:在读写景部分,重音落在那个词,节奏如何划分?(学生明确后齐读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缩短学生与潼关的空间距离

2)抒情部分

师:诗人由潼关的险要地形联想到潼关的历史作用,很自然会想到离潼关不远的长安和

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老师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诗人“望西都”要“意踌蹰”?为什么在

秦汉行经处,要“伤心”呢?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

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

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踌蹰伤心呢?) (根据理解,指名学生回答节奏的划分,重音的选择,明确后齐读抒情部分。)

3)议论部分

师:诗人的情感,是不是停留在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悲,或是停留在为一代代

王朝的兴盛衰败而踌蹰?(学生讨论) 明确:诗人关注的是老百姓。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诗人感到悲愤的是:“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这是诗人的可贵之处。 设计意图:理解此诗与其他怀古诗的不同。诗人刚正不阿、关心民瘼,他远望古都长安

时,历史的风云仿佛从他的眼前飘然而过,引发了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本真意义的追问

与思考,揭示了封建统治的实质。 师:一个王朝建立、兴盛时,百姓会苦;这样一个令百姓受苦的王朝灭亡了老百姓还是

受苦。你们是否知道老百姓具体会受哪些苦?请用“百姓苦,是因为??”或“百姓苦,苦就

苦在??”的句式表述。

(学生展开联想,内容有:大兴木土,徭役繁重;苛捐杂税,横征暴敛;战乱频繁,血

流成河;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田园荒芜,无家可归??) 设计意图:以句式作为练习抓手,帮助学生表达课内外积累。 师:诗人把下层人民千百年的悲剧命运,凝炼成八字警言,应该怎样处理重音、停顿? (学生明确后,把全诗连起来朗读)

(六)美读,感受诗的情感美

1.学生讨论诗歌的朗读基调,三个部分的语调、语速变化。 明确:全诗表达了诗人沉痛、愤慨之情,感情强烈、率直。写景部分大处着笔,意境开

阔,要读出雄浑气魄;抒情部分要表达“踌蹰”“伤心”情绪,语调沉郁,语速稍缓;议论部

分是诗人怀古伤今,情感喷发,应读出悲愤难当的语气。 有的学生会认为诗人对现状无能为

力,议论部分用无奈的语调。让学生各自发表意见,并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基调诵读,肯定他

们用心体验诗人的情感。

2.配乐朗诵。(齐读,个别表演朗诵)

3.把自己当作张养浩,想象张养浩所见情景,感受张养浩当时情怀,在音乐中自由背诵

全诗。

6、拓展深化积累:

设计意图:肯定学生课外的学习、积累

1)师:反映百姓的苦难,关注、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

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学过的诗歌、散文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

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2)电脑课件出示历朝诗人反映百姓苦难的诗句,同学齐声朗读,感受诗人的人道主义情

怀。(赏析诗、词、曲,不仅要注意字、词、句,修辞手法;更要关注作者和背景:作者不同,

经历不同,感悟则不同;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传递的感情也是有差异的。) 附诗: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 ②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③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

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范成大 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崔道融 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⑥运锄耕nc048侵星起,垅

亩丰盈满家喜。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张碧 ⑦万人曾战死,几户免刀兵。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廖

落千余里,山空水复清。 ——方千 ⑧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

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 附 提问引导探究:

作者所在的潼关的位置特点是怎样的? 表里山河——潼关路——兵家必争之地——百姓生灵涂炭 、看到了什么景色,心理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 西都:曾经是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景象是在古籍中也曾经有记载的,可是眼

前的景色是一片凄凉。——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意踌躇 作者发出的感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一个朝代的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使百姓经受苦难,一个

朝代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赏析“聚”和“怒”

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

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七)课堂练习

背诵这首曲子,比一比看谁背的又快又准! (八)目标检测

1、本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家。山坡羊是___________。

2、给下列字注音

峦( ) 踌( ) 蹰( )阙( ) 兴( )

3、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九)小结 张养浩满腔爱民之心,由抚今而追昔,感慨国运之衰微、人民之疾苦,可贵的是他并没

有停留在“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叹中,而是将满腔的愤怒和悲伤凝聚成了一条颠扑不

破、超越那个时代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一

首《山坡羊·潼关怀古》让我们荡气回肠,带给了我们如此之多的感悟和感动!我们的激情

源于感动,我们的创作更是源于热爱!到这里,关于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学习已接

近了尾声。此时此刻,老师,是意犹未尽啊。刚刚,随性写了一首《山坡羊·有感》,那就把

我做的这首曲子送给大家,并以此结束我们这节课吧。“莘莘学子,朗朗书声,齐聚课堂共研

读。好儿郎,有宏图,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渡。勤,成功路;奋,成功路。”篇

四:采菱 《采菱》说课稿

推荐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采菱》是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甜甜江南”中的一首歌曲。歌曲

由五个乐句组成,前两句方整对称,第三句活泼、生动,第四句模拟划船动作,最后抒发情感。 这首歌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的一首非常贴切的歌曲。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简单了解江南的相关文化。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唱歌曲《采菱》

(四)教学难点: 高音的演唱及切分节奏的把握

(五)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说学生:: 本学期,虽然我不任教四年级,但是根据曾经教过多届四年级音乐的经验,这首歌曲对

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高音部分,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避免让学生出现

嘶喊的现象。另外,切分节奏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

兴趣,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三、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等诱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同时充

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令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

间不 断进行思想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播放一首林俊杰的歌曲让学生聆听,不用说,孩子一定能猜出歌名《江南》,继而

让学生简单了解何谓江南?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江南的画面,让学生有感官上的认识。

接下来,再出示一幅画面,让学生猜测画面中的人物在做什么?答案为(采菱),同时,教师

引出本课所学歌曲为《采菱》。

二、学唱歌曲:《采菱》

1.学生熟悉歌词

2.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小声哼唱,注意切分节奏处的演唱一定要准确。 将切分节奏处找出,依次练唱。(这是这首歌曲的一个难点)

3.教师弹琴,学生跟琴学唱,教师给予点评,并纠正错误的地方。

4.多种方法练习(接龙唱、小组唱、男生、女生分别唱等等)

5.处理歌曲: 师生共同讨论,《采菱》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对

家乡的热爱之情。(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出水乡的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

爱之情。)

6.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菱》。

7.分小组进行创编表演,并分组上台展示,选出最好的小组。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这

一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活动和自主创编的时间和空间,师

生互动,共同学习。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歌曲,突破重难点。

8.拓展: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部分江南的著名景点。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五、说教学预想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整个教学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

融洽 的气氛中进行。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对立变为和

谐,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做到既能促进学生能力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

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篇五:《故乡的水

墨画》说课稿

附件一201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说课展示活动个人报名表 作品编号: (由组委会填写) 《故乡的水墨画》说课稿 五年级西南师大版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水矿大湾中学 宋 鑫

一、说教材。 1、单元教学要求 《故乡的水墨画》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西师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第1课。本单

元四篇课文以“自然风光、家乡美景”为主题,这四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自然风光”这一单

元主题,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风光。要求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家乡的热爱。

2、文本的特点和地位 《故乡的水墨画》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其中有长满菱角的

池塘,有采菱欢乐的笑声,也有那美味的菱角,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风景的独特、美丽。

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课文的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和”“嚼”,能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

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看江南水乡美丽风景的图片,认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丽与 悠远。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包含的对家乡的热爱之

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江南水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

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

词句。

2、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故乡风景的独特与美丽。 四、说教法学法 1、

说教法

教学方法既要有趣又要有效,这样才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收获。根

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是感情朗读法,每篇文章都有独特的情感,只

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2、说学法

品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

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说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在黑板上挂上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景画。)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看这幅画,小组交流交流你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3、今天,我们将随着作者走进江南水乡,去欣赏清新淡雅如水墨画一样的江南美景。(板

书课题,齐读)

4、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水墨画的呢?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把课文快速地阅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

出段的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 (1)生字 读音重点注意:“嚼”是多音字,“嚼碎”中念“jiáo”,文中的“咀嚼”念“jué” 书写重点注意:在“菱”“馨”“掐”“嚼”几个字上,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不能多笔少

点。

(2)词语

理解“散漫”“黄梅”“头朝菱”“徜徉”的意思。

3.指名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

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

行梳理、归纳,先小组交流、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集体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1、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每段写了什么?

2、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 3、思考每段之间的联系。 4、反馈学习情况。 第

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小组内互相批阅。

2、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感知大意,今天我们来感受“水墨画”之美。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