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成语还不见有专著 赤道中人

《红楼梦》初名《石头记》,是无才补天的顽石在人间的传记。书中把这块顽石幻化为主人公贾宝玉,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言”的爱情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也因此又有《金陵十二钗》、《情僧录》、《风月宝鉴》等别名。这部小说以这个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纠葛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封建贵族家庭——贾府的没落过程,揭露了封建贵族的丑恶腐败,谴责封建伦理道德的残酷虚伪,展示了封建社会的全面图景。在揭露封建社会丑恶的同时,强烈地表现了对被压迫者、被损害者的同情,对他们所表现的反抗精神,叛道精神深表赞许。并且,通过对贵族叛逆者反封建礼教,争取个性解放的歌颂,表达了崭新的爱情观1。

这由盛到衰的情节过程,其实又是作者抒发自己人生的失落、追忆一生中独对女性美与真的向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在总的思想倾向上,它打破了历来小说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冷峻的现实主义笔触,超越了因果报应的浅薄观念;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它突破了才子佳人怜才爱色的框框;在题材选取上,它一反中国古典小说戏曲题材因袭的现象,完全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人物和情节,以亲身体验过的生活作为创作基础的现实主义原则:在看似“传奇”“志怪”中又把现实生活的各阶层人物带进了文学领域,从而写出了人物的多种性格要素,对肯定的人物能够不溢事,不隐恶,力图展现人性品格的丰富性,对否定的人物也不丑化,不掩美,尽量写出他们多方面的性格,书中各类人物并不是黑白分明,而是好坏兼有,善恶具备,不以传统的传奇式写法,却以写实手法描绘出极尽人性的复杂性格和内涵的艺术典型创作。书中塑造出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其独具匠心的语言运用构建了整部小说的生动情节,从“文化性自然”的角度来说,书中的时代背景描述和各种人物的刻画都是以高超的语言使用手法来表现的,一打开《红楼梦》,大家都知道那描绘的是清代社会里面各种人物造型都包含其中[1]。所以,《红楼梦》的成功,不仅是故事主题、结构、人物等的引人入胜,更是因为语言的巧妙运用而达到语言艺术的整体美;让读者在其生动、丰富的语言里,能明白人物的心思、感情,看见人物说话的神情。此中,成语及俗语的运用起到了微妙作用。 [2]马华祥. 明清小说研究:华侨大学印尼雅加达课文讲义,2009.24

[1] 吴炫. 新时期文学热点作品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4

20世纪以来,对《红楼梦》语言研究的成果显著,诸如对作者的语言观、语言艺术的总概括、语言的地域色彩、俗语的分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短语运用的创新等等。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已有译本流行国外;有英、日、法、德、俄、意、朝、匈牙利、越南、蒙古等多种文字印行。研究《红楼梦》的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五四之前的红学研究,主要是一派封建文人以其时代的世界观,对《红楼梦》一书的评点和索隐;评点派着眼于文章作法,索隐派则从书中情节和人物里的追根问底,前后印证,以索小说中的所隐之事。五四以后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派,还有五十年代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等著作,批判了旧红学的一些猜谜和附会,用实验主义的方法研究《红楼梦》,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或是身边所见所闻的实录。上世纪六十年代,曾以隆重的纪念活动追思曹雪芹逝世两百周年,把《红楼梦》研究推向了第一个学术研究高潮。自后,世界各地的红学研究者走上更加开放的思想道路,纷纷成立《红楼梦》学术研究社。在中国,也突破原有种种障碍,成立中国“红楼梦学会”,编辑出版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术刊物——《红楼梦学刊》及《红楼梦研究集刊》。《红楼梦》研究不仅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的“显学”,而且还成为具有国际普及性的一项学问,因此国际《红楼梦》研讨会接二连三召开,研究项目越来越细化,使《红楼梦》研究欣欣向荣,也以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剖解分析,如今可说硕果累累。

最早研究《红楼梦》语言的专著是周中明的《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漓江出版社1982年出版/繁体本台湾里仁书局出版社) 。在书中他对《红楼梦》的语言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研究。他在《惜墨如金——谈〈红楼梦〉语言艺术的境界美》中说:“简洁,是《红楼梦》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他分析了曹雪芹能使语言做到简洁精美的四条经验和曹雪芹为什么能够使他的《红楼梦》语言达到如此简洁精美的境界的原因。周氏这部著作之后,研究《红楼梦》语言的专著主要有林兴仁的《〈红楼梦〉的修辞艺术》(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 、《语言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 ,卢兴基、高明鸾选编的《〈红楼梦〉的语言艺术》(语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 ,何士龙的《红楼梦语言美鉴赏》(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等。 以《红楼梦》的成语或俗语为研究对象的著作主要见于单篇论文中,至今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专著。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