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食品冷链物流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外食品冷链物流现状与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10 10:35:47 文/编辑部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生鲜冷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食品质量和新鲜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以最佳物流手段保证食品质量、最大限度减少食品损耗的物流系统——冷链物流,日益受到关注。

冷链物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其对于建立现代食品物流体系,加强公共食品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欧美国家的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其食品冷链体系已初步建立。40年代,欧美冷链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摧毁,但战后很快重建。时至今日,从整套的食品物流体系、良好的运营环境、完善的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到健全的的法律法规和统一的行业检验标准,再到严格的行业资格认证准入制度,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

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超市连锁业出现,加快推进了冷链各环节设备与技术的开发、制造与建设进程,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食品冷链物流开始在中国出现和发展。

与有着跨世纪发展历史的国外冷链物流相比,仅仅发展了数十年的中国冷链物流处于起步阶段,不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从管理层面来看都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近年,中国冷链行业在政策的支持下正大步前进,2011年“十二五”规划中冷链相关内容出台,物流“国八条”的颁布也为冷链行业助力许多,但随着市场、企业的高速扩展,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

问题:冷链技术相对落后

先进冷链技术的应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直接决定食品价值的保持,与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息息相关,是21世纪冷链物流行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国外冷链技术的发展已相当成熟,自动温度检测设备和自动温度控制设备已普遍运用到冷链运输过程中,实现了对运输过程中食品温度变化的实时监控,从而保证了食品的质量,而中国的冷链技术还相对落后,且发展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证

发展对策:

加大对专业冷链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产业内的技术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冷链物流业的整体水平;适时给予相应的政策帮助和经济扶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等。

问题:冷链设施陈旧、不足

虽然近年来中国冷链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增长,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冷链设施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仍然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分布不均,亟待升级改造。冷藏运输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中国冷链物流主要集中在铁路和公路运输,截至2011年,全国共拥有64.5万辆铁路货车,6152辆冷藏车,占铁路货车总量不足1%。公路冷藏车保有量在5万辆左右,仅占货运汽车的0.3%。从运输情况看,受中国铁路资源等因素限制,铁路冷藏运输与公路冷藏运输难以协同,严重制约了冷藏运输效率。由于设施的陈旧和不足,导致易腐食品损耗严重,使物流成本大幅提升的同时,食品安全方面也存在巨大隐患。

发展对策:

使用先进的产地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延长保鲜期;在运输技术与装备方面,将冷藏运输技术从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等方式向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升级改造冷链设施问题。

问题: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差

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即是第三方参与冷链物流的程度,目前,中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的基本状况是以食品生产企业为母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独立第三方物流公司共存并进。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占20%左右,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行业竞争力。此外,大多数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极大地妨碍了冷链市场的成本效益,同时也阻碍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冷链市场的专业化进程。而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早已形成了完整且专业性极强的市场化物流环境。

发展对策:

可在企业内成立独立的冷链物流部门,统筹管理系统内的冷链物流业务,待业务逐渐成熟时,可成立独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开展冷链物流的第三方业务,促使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的行业竞争机制的形成。

问题:冷链体系标准不统一、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尚未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操作细则,而政府在制定冷链行业标准时完全依靠配送企业自建,造成标准参差不齐。食品冷链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管理政策标准的缺失,使冷链食品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衔接上均存在管理真空,加上冷链物流行业涉及的产业技术组织、科研机构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行业中,又造成相互之间难以交流和配合,不能形成统一的规划。

此外,政府和市场配套的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了“断链”现象的普遍存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冷链物流各相关行业间标准化统一性和协调性的形成。 发展对策:

一方面,完善冷链物流的技术指标,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农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以及农产品的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从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严格认证专业资质,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问题:冷链体系信息化水平差

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对信息化的配置和运营人员的管理水平、应急处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物流信息系统化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国近年在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健全的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在提升食品物流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冷链成本和食品损耗。

发展对策:

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国的行业需求信息和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有效的传递,从而实现服务、信息一体化系统的形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食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加上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国际冷链物流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对于与发达国家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的中国冷链行业而言,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

《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比较研究》

《与国外差距明显的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需直面五大难题》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