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一生三件事_第三章 做人做事要勤奋务实

1. 三分靠运气,七分靠打拼

这个世界上,日夜做梦想成为富翁的人可谓数不胜数。有的人谈到成功者总是以“运气”两字以蔽之,但是李嘉诚并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事业的成功有运气的成分,但主要还是靠勤劳,特别是在一个人尚未成功之前,事业成功百分百靠勤劳换来。

有人曾专门探讨过李嘉诚的“幸运”,颇令人折服。《巨富与世家》一书写道:

“1979年10月29日的《时代周刊》说李氏是‘天之骄子’,这含有说李氏有今天的成就多蒙幸运之神眷顾的意思。英国人也有句话:‘一盎司的幸运胜过一磅的智慧。’从李氏的体验,究竟幸运(或机会)与智慧(及眼光)对一个人的成就孰轻孰重呢?我们回顾李嘉诚创业的历史就不难发现,所谓幸运的出现总是以智慧和劳动做基础的。如果光有幸运而没有成果,那么成果也会是无本之木。”

针对人们的这些问题,1981年,李嘉诚对这个问题发表看法,他指出:

“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岁至30岁,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奋得来;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1986年,李嘉诚继续阐述他的观点:“对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国人多会自谦那是幸运,绝少有人说那是由勤奋及有计划的工作得来。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是靠努力工作,不断奋斗而得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失去的。”

李嘉诚认为早期的勤奋,正是他储蓄资本的阶段,这也就是西方人士称为“资本积累”的观念。不过,在香港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每星期工作7天的人大概也有10万人,为什么他们勤奋地工作了数十年还没有出人头地呢?这其中必有幸运和智慧的成分。

从李氏成功的过程看,他有眼光,能抓住机会,然后持之以恒,而他看到的机会就是一般人认为的幸运。许多人只有平淡的一生,可能就是不能辨别机会,或看到机会而畏缩不前,或当机会来临时缺少了“第一桶金”。还有人在机会来临时,因为斤斤计较眼前少许得失,把好事变成坏事,错失良机。

2. 运气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提到成功人士,人们总会说出幸运两个字。但不管人们对成功怎么看,运气都不是唯一的因素。在李嘉诚的成功经历中,运气在成功的因素中到底占有多大的比重呢?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运气和机遇,看上去很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往往使人分不清彼此,但是,两者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

李嘉诚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承认,所谓“时势造英雄”只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他真正的答案是:“再坦白一点说,我在创业初期,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而是靠工作、靠辛苦、靠工作能力赚钱。你必须对你的工作、事业有兴趣,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李嘉诚表示:“不敢说一定没有命运,但假如一件事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皆相背时,

那肯定不会成功。若我们贸然去做,至失败时便埋怨命运,这是不对的。”

至今,李嘉诚已工作60年了。60年间,他从一无所有,发展到拥有3家上市公司,市值数千亿。他的顺与逆,折射着香港的商业史,是香港的经济奇迹的见证。

自30岁起,李嘉诚就再也没有细数过自己的财富。

“1957年、1958年初次赚到很多钱,对是否快乐感到迷惘,觉得不一定。后来想明白了,事业上应该多赚钱,有机会便用钱,用到有用的地方,这样赚钱一生才有意义。当初我打工的时候,有很大压力,尤其是最初几年,要求知,要交学费,自己节俭得不得了,还要供弟妹上中小学直至大学,颇为辛苦。做生意头几年,也只有极少的资金,的确要面对很多问题。但我想,只要勤奋,肯去求知,肯去创新,对自己节俭,对别人慷慨,对朋友讲义气,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成就,生活无忧。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决不能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李嘉诚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

那时,同事们闲下来就聚在一起打麻将,李嘉诚却捧着一本《辞海》啃,日日如是,翻得厚厚的一本《辞海》都发黑了。李嘉诚形容自己“不是求学,我是在抢学问”。正是靠了这种抢学问的精神,才会创造条件使幸运之神得以降临,否则,没有了精神的基础,天上掉下来的金钱也会拿不住。

3. 坚信“勤能补拙”之道

中国有句古话:“勤能补拙。”这说明不论一个人天分有多高,勤奋才是成功的保证。

李嘉诚奉行的人生准则就是“勤能朴拙”。我们不妨看一看李嘉诚最初的工作日程。

草创阶段,李嘉诚依旧是初做“行街仔”(推销员)时的老作风。

每天一大清早,李嘉诚就外出推销或采购。赶到办事的地方,别人正好上班。他从不打的,距离远就乘公交车,路途近就双脚行走。

中午时,李嘉诚急如星火赶回工厂,先检查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后跟工人一道吃简单的工作餐。没有餐桌,李嘉诚和大家一样蹲在地上吃。

这种以诚相待、同甘共苦的生活只适宜于草创时的艰苦环境。

在商业社会,要稳定人心,不可能长期让工人吃大苦受大累。

李嘉诚深谙“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道理。一旦长江塑胶厂有盈利,他就抽钱出来,尽量改善伙食和就餐条件。

第一次看到产品从压塑机模型中取出来,李嘉诚如中年得子一样兴奋。悭俭的李嘉诚破例奢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