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成本理论及完全竞争市场名词解释

第五章 成本理论

成本:指厂商为了得到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所付出的代价,从数量上看它等于厂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生产费用。

机会成本:指厂商将一定资源用做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的最大收入,或者是将一定资源保持在这种用途上必须支付的成本。

私人成本:从生产者角度所考虑的成本,指私人生产者生产过程中按要素市场价格直接支出的费用。

社会成本:指整个社会为某种资源配置和使用所支付的成本。

显性成本:就是一般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过麦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这些支出是在会计账本上作为成本项目计入账上的各项费用支出。

隐性成本:指对厂商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所应支付的费用。这些费用并没有在企业的会计账本上反映出来。

增量成本:指一项经济活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也可以将它理解尾随决策而变动的成本。

沉没成本: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回收的投资。

成本函数: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总成本:指短期内生产一定产量所付出的全部成本,等于厂商总固定成本与总变动成本之和。

平均成本:指厂商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边际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固定成本:指那些短期内比无法改变的固定投入所带来的成本,这部分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包括厂房和资本设备的折旧费、地租、利息、财产税、广告费、保险费等项目支出。

变动成本:指短期内可以改变的可变投入的成本,它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规模不经济:指企业由于规模扩大使得管理无效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的情况。

学习效应:指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工人、技术员和经理人员可以积累起有关产品的生产、技术设计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的减少。

范围经济:指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由单个企业生产两种以上的关联产品比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关联产品中的一种产品所耗费的平均成本要低。

经济利润:指企业出售产品所得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即超额利润。

正常利润:指使厂商继续留在原行业中经营所必须的最低报酬,即厂商自有的生产要素的报酬。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指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相干扰的市场。它主要有四个特征: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完全同质;要素自由流动;完全信息。

总收益: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以p表示市场价格,以Q表示销售总量,则有TR=PO。

平均收益;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商所获得的收入,即AR=TR/O

边际收益: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收入量。即MR(Q) 收支相抵点:指SMC曲线与SAC曲线的交点,在这一点上,P=AR=SAC,厂商的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为零。

停止营业点:指SMC曲线与AVC曲线的交点,此时,P=AR=AVC,厂商无论生产或不生产,其结果相同,都亏损全部固定成本。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成本递增行业:指厂商的平均成本随行业规模扩大而提高的行业,其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成本不变行业:指厂商的平均成本不随行业规模变动而变动的行业,其长期供给曲线呈水平状。

成本递减行业:指厂商的平均成本随行业规模扩大而降低的行业,其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