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画笔回忆往事的蚝农

百姓故事

文/吴梦媚 图/王昌辉 李向东

工作。收拾行李时,峦伯发现自己与妻子生活多年,却没留下一

冬季一个普通的早晨,暖阳张照片可供纪念。空荡荡的屋子高照。在阳光下站久了的谢汝峦,映射出峦伯的孤单,画一张妻子脱去身上厚重的外套,在码头边的画像陪伴自己,便成了他当时踱步。他是红光村码头站的负责最大的寄托。

在峦伯的画作里,妻子的画人,每天负责管理好码头的运作、

像是使用绘画材料最简单的一搞好卫生以及蚝场的维护工作。

红光村村委会在码头处给他幅。仅以流畅的线条,淡淡的阴安排了住宿。面积约50平方米影,勾勒出记忆中妻子眉目的神的老屋子里,除了放下一张床、情,眼角的皱纹,甚至是嘴边的一张桌子、两张凳子外,便很难法令纹。这张素描看似简单,却找出空地让他人落脚。一进屋,花费了峦伯好几夜的时间。

看着白纸上逐渐成型的妻子位于视线最显眼处就摆放有大大

峦伯心里涌起无尽的悲痛,小小几十幅画,都是峦伯近些日画像,

于是便选择停下画笔,等到思念子新创作的。

谢汝峦今年70岁了,他人她时,继续执笔作画。就这样,生中之所以突然与“画画”这件断断续续几天之后,画才最终完事建立密切关系,源于2000年成。峦伯用相框把素描裱起来,一次悲伤的变故。“那年我妻子放在桌子上,日夜看着,这是他离开了人世,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唯一能睹物思人的物品。

看过这幅画的人,都喜欢问同31年。”如今,说起这段往事,

一个问题,而峦伯的回答也总是一样。峦伯已经很平静了。

“你觉得哪里画得最像?”和大多数同辈人一样,峦伯

“眼睛,有点含泪,有点舍和妻子的生活朴素且繁琐。上世

纪60年代结婚的时候,彼此都很不得,就像在看着我。”贫穷,领完证,一家人吃顿饭就算进行了结婚仪式。在峦伯的记记录家乡山村地形忆中,妻子的脾气很好,性格乐观。

结婚之初,峦伯在一所养蚝给妻子画完人像后,峦伯发场里当工人,而妻子则每天下地现,画画不仅是自己的兴趣,还种田,有时他们会一起出海打渔,是记录身边人和事的好方法。日子虽然艰苦,但两个人相互扶持当时恰逢女儿给房子装修,度过了很多难关。后来,峦伯离家里突然多出了很多废弃的木板,开蚝场自己单干,凭着多年的养峦伯觉得这是作画的好材料,便蚝经验,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把木板搬到自己的码头屋。峦伯还一度被当地人誉为“养蚝专家”。作画的工具很简单,铅笔、圆珠笔、

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摩拳毛笔……拿到哪种笔,他就画哪擦掌要与家人过好日子时,妻子却种画。而除了木板外,峦伯的“画被查出到了肝癌晚期。“感觉很对纸”也形式多样,在桌子上就摆不起她,跟着我吃了那么多苦,却放有许多奇怪形状的泡沫板画。没机会享福。”自那时起,峦伯的有人作画是为了展现美景,心里便多了一个解不开的结。有人是为了聊表情怀,而峦伯大

妻子去世之后,伤心的峦伯多数画的,是其生活的家乡,家把经营多年的养蚝场交给儿子管长的地形、河流、渔船,以及变理,独自一人来到红光村码头站迁前后的模样。峦伯表示,也许

2014 年2月14日 星期五责编/谢汝霞 版式/沙佩瑜

用画笔回忆往事的蚝农

为亡妻执起画笔

谢汝峦画作《红光村养蚝基地》

想把记忆中美好的事物定格,有人选择用相机拍摄,有人以文字叙述。而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的一位老伯谢汝峦,一辈子劳作,在他晚年的一天,却突然执起画笔,创作了近80幅画作,其真实朴拙的风格勾起了不少同辈人的“乡愁”。他用画笔记录往事和山村、记录他的学堂、他的养蚝基地、他的红树林、他的土地……这些流畅简洁的线条描绘出生活的质朴,也勾勒出他脑海中近70年的回忆。

谢汝峦画作《厚幕山祠堂》

头外是否有车辆通过,常常工作到深夜1点才敢入睡。在万籁俱寂的黑夜里,作画成了峦伯打发空闲时间的寄托。

除了写实画,峦伯也会根据想象进行创作。由于没有学过画画,有些虚物表现起来有难度。“所以我一有空就会打开电视,收看一些教人画画的节目,跟着学习技法。”峦伯说,如果播放《动物世界》等节目时,他也会守在电视机前,把动物的样子都记住,然后再尝试画出来。

在码头屋里摆放的几十幅画里,放在正中央的,却是一幅A4纸大的泡沫画——《厚幕山

去年看到蚝农丰收,谢汝峦喜极而作这幅画。祠堂》。该画里用了铅笔描底,

一个个屋檐格子均是手画,没有

是天赋使然,从没有学过画画的船去呀么去采蚝,晚上回来蚝满借助尺子工具,然后用圆珠笔加他,多年以后却选择用画笔记录仓,一片红树和海草,丰收的蚝深,最后以水彩颜料上色。这种

一年更比一年长……”三重“加工”方式,在峦伯的画家乡,他希望画里能“说”出这又甜又香,

除了养蚝基地外,峦伯生活里比较少见,而这便是他60年山村曾经的样子。

多幅写生画里,峦伯最喜欢的码头站,也自然成为绘画的主前读书的地方。

如今祠堂早已不复存在,但介绍其中一幅,就是《红光村养要风景。兴致来时,峦伯还会去

蚝基地》。这幅画是用毛笔沾墨买些水彩颜料回来,给画里的事峦伯说,他希望后代都知道村里汁画的,花费近3个小时,将物上色。蓝色的河流、棕灰色的曾经有一个祠堂,它旁边的大树

“真像!”围观的村民们,长得郁郁葱葱,前面的草丛里还红光村一万多亩地全部纳进画板渔船……

有野花盛开。“也许是年纪大里。两排丛山之间,河水波光粼几乎人人都说出同样的赞叹语。

有一些喜欢峦伯画的村民,会了,喜欢回忆。曾经那么漂亮的粼,众多渔船和蚝排交错排列,

画面构图的底部还点缀有不少红询问他是否能送一幅,或者帮忙画风景,我不画下来,就真的没人

一幅,峦伯总是有求必应,他不好记住了。”峦伯在说话期间,有树林。

与其他山水画相比,它并不意思地说:“因为画里的风景大家许多小孩子跑过来,好奇地摸摸出众,但最难能可贵的是,如果很熟悉,摆在家里有亲切感。有人画板上的画。

“这是哪里?”有小孩指着你把画拿到红光村养蚝基地里一喜欢我的画,我自然高兴。”

镜框里的祠堂七嘴八舌地问道。看,你会发现它跟照片一样,与

峦伯便俯下身子摸摸孩子的真实场景并无二致。“我在这里以画笔传递儿时记忆

头说:“这是祠堂,是你们爷爷生活了70年,不用去现场看,

你看,我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每一条村路峦伯每天的生活规律且重那一辈的人读书的地方哦。

与河流的形状。”峦伯自豪地说。复。清晨5时起床,然后开始清离你住的地方不远。”

顺着峦伯的指向,孩子们在画板旁边,峦伯还配了一理码头边垃圾,看到哪里有塌陷

首自己写的歌。没读过几年书的的坑,便从远处拉运蚝壳过来填。都踮起脚尖张望着,儿时的回峦伯题出来的字虽歪斜,但当他若有运蚝的车辆通过,他便按照忆在这一刻得到传递。峦伯看

着天真的孩子,脸上扬起慈祥念出来时,那分明藏有对家乡深规定收取一定费用。

深的热爱——“红光水,长又长,每天晚上,养蚝场的人都下的笑容,仿佛此时便是他最知

红光海边是我们的家乡。清早的班回家了,峦伯还要时时留意码足的一刻。

人生第一次进西餐厅

吴建光

如此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身临其境的我们禁不住也热血沸腾,心花怒放。两天时间里,我们马不停蹄,上罗湖,下沙头角,走蛇口,第二天下午二时许来到了香蜜湖度假村。在度假村里,我们见到了据说是内地第一间的夜总会。在夜总会旁边,又见到了一间传说中的西餐厅,我们兴奋异常。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进过西餐厅,是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我们一合计,决意凑钱进西餐厅里奢侈一回。

餐厅的规矩是先点餐付款,再用餐。当我们手忙脚乱、吵架似地让服务员点下几样西点之后,付款时却傻了眼:餐厅

只收港币!任我们好说歹说,服务员就笑口盈盈地回一句话:只收港币。后来,餐厅经理出来,她表示,这是餐厅的规定,她也爱莫能助。我当时很气愤,斥问经理:“你们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在中国国土上的餐厅,我们作为中国公民,却不能使用人民币就餐!这与民国时上海外滩英租界‘华人与狗不准入内’有何区别?”

说完之后,我们气冲冲地走出了餐厅。走到夜总会门口,同事说,虽然我们在西餐厅里没能吃到西餐,却吃饱了一肚子气。但我们毕竟进过西餐厅了呀,这也是一种荣耀啊,我们还是照个相

纪念一下吧。两个高大的同事不由我分说,硬拥着气还未消的我,在夜总会门前的马路上,叫个路人帮忙照下了这张相。路人没能完全领会我们的意图,以为我们只是立此存照,重点是帮我们拍好人物就可以了,哪知我们最想的是拍下背后这家西餐厅留作以后炫耀、吹水的资本。他等我们站好之后,恰好在快门按下那一瞬间,一辆客车驶过,刚好将西餐厅遮住了。当时用的相机是使用胶卷的,没能马上看到效果。而我们也没有留意到这一幕。后来回来把照片冲洗出来之后,才看到这个效果。我想,这或许是天意了。

1985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关于在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建设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利好信息,神州大地如春潮涌动,市面上物价开始松动, 形势一片喜人,人心大振。这年暑假,我们几个中学的年轻教师,相约去深圳走一走,欲亲眼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的深圳。

我们到了深圳,走下汽车,踏上了这块热土,感觉有如走进了一个大工地,满眼都是热气腾腾的建设场面,到处都是脚手架、推土机、挖掘机、泥头车,和穿梭往来的建筑工人。

作者(中)在酒店餐厅前留影。

本报地址: 广东省阳江市万福路5号 邮政编码:529500 总编办: 0662-3280686 3280636(传真) 广告中心: 0662-3280289 3280809(传真) 发行中心:0662- 2861212 定价: 全年350元/份 全国发行 阳江日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