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旅 团体辅导方案

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在校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和人际环境等方面的改变,很容易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难以适应新环境的焦虑心理、因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而形成的失落心理、因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的抑郁心理、因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因失去奋斗目标的迷茫心理等问题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性问题, 甚至会对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团体动力学的研究证明,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团体成员间的情感的互动和渲泄,易于引起成员间的共鸣,体验同病相连的情感,从而可以极大的提升成员的参与性和依从性,在团体中成员不仅可以交流信息,探索自己,也可以相互模仿、彼此支持而学习到适应社会的态度与技巧,团体在助人方面有着其它助人形式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

为促进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环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引导他们对自己身心发展的正确认识,增强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更好地把握自我、发展自我,因此拟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团体辅导,辅导方案如下所示:

一、 团体名称

心灵之旅

二、 团体性质

同质性的、封闭式的、结构式、发展性、自愿式的人际关系提升团体。

三、 团体目标

1. 总体目的:通过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气氛,希望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种归属感和被接纳感,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增强团体成员的人际沟通能力,改善他们与他人的交流方式,提高他们与他人人际交往技能,懂得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更好。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

2. 团体具体目标:

(1)增进团体成员的了解,建立团体规范;

(2)通过团体活动、沟通、交流、分享,促进自我了解,正确的对待自己;

(3)学习沟通技巧,从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4)团体成员共同分享,达成共识,学会人际关系的处理,改善人际关系。

四、 团体对象

在校大一、大二的学生,男女生均有,尽量确保组员之间是陌生的。

五、团体规模

团体共由20人组成,其中4名领导者,16名团体成员。

六、成员招募方式

各班心理委传达、宣传,自愿报名,量表测试、面谈筛选

七、团体活动次数及时间

共四期。具体时间:2012年11月6日、11月13日、11月20日、11月27日

八、团体活动地点

团体咨询室

九、理论依据

1. 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

根据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大学阶段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时期。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能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五种类型,等级越低者越容易获得满足,等级越高者则获得满足的比例较小。该理论揭示了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接受、尊重或欣赏,不过现实生活中如果想得到他人的接受、尊重和欣赏,必须从自我开始,从给予别人开始。

3.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星辰与个体的早起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1)包容需要: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奴隶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2)支配需要: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3)情感需要:个人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4. 社会交换论

是一组解释人际交往活动规律的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交往活动具有社会性,这个理论认为各种交往关系都会涉及谋划着的报酬和代价。这个理论认为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分配的公平”原则,这是与他交往活动后的心理体验。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换关系,忽视了人们间的相互帮助、支援、无私贡献,甚至献身的行为,贬低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只是其缺陷。

5. 人际交往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表明要信任他人必须要学会开放自己,接纳他人,坦露自己的情感、思想情绪、感觉与意见,愿意和别人分享资源和观念;要能和他人有效的沟通,建立亲密的关系,自己应先令人觉得可信、值得信赖、靠得住。

十、团体评估方法

项目一:领导者自我总结

项目二:观察员的观察记录

项目三:团体成员反馈单

十一、 团体方案

十二、团体活动具体安排

第一期 萍水相逢

第二期 沟通、信任

第三期 价值观

第四期 挥手再见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