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假设体系构建

审计假设体系构建

审计假设是针对整个审计理论框架而 提出的,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因此, 笔者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出发,推导出各 个环节所依据的假设。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计划审计业务阶段、审计业务实施 阶段、审计业务完成阶段,因此,审计假 设也可以分为三类:计划审计业务假设、 审计业务实施假设、审计业务完成假设。

• 1、计划审计业务假设。 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有主体与客体。审计就是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的过程。在这里,审计主体是指审计行为的执行者,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审计客体,指审计行为的接受者,即指被审计 单位的经济业务信息。在计划审计业务阶段, 要对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做出合理的假设,才 能开展审计业务。因此,计划审计业务假设中 包括审计主体假设与审计客体假设。 • (1)审计主体假设,即审计人员要具有 独立胜任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 审计人员若没有能力胜任审计工作,就无 法取得公众的信任,也就不可能开展审计 活动。同时,审计工作底稿往往都要有编 制人与复核人的签名,若审计人员不能承 担相应的责任,签名也就没有意义了,这 样的审计人员自然也就不能参加审计活动。 • (2)审计客体假设,即经济业务信息可被验 证和评判,是审计业务存在的首要假设。如果 经济业务信息不可验证或评判,那么就不可能 有审计。因为验证可以保证经济业务信息的真 实性,评判则是对验证过的信息的合法性与公 允性发表意见。若经济业务信息不能被验证, 就没有办法保证其真实性; 若不能评判,就不 能对其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也就不能帮 助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那么审计将不再被公 众所需求,审计业务也就不可能存在。

• 2、审计业务实施假设。审计业务实施阶段 主要程序有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 程序。风险评估程序主要是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进而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根据风险大小决 定是否承接业务。控制测试是测试控制运行的 有效性,如控制有效,可适当减少实质性程序。 审计人员只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 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因此相应的假设就包括: 风险可控假设、内控有效性假设、重要性假设。 • (1)风险可控假设。审计风险等于检查风险与重大 错报风险之积,重大错报风险是审计前就存在的,是不 可控的,审计人员要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将检查风险控 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检查风险不可控,那么 审计业务将不可能顺利开展。因为风险若是游离于人们 所能控制范围之外,无论采取何种审计方法、增加多少 审计程序和扩大多少审计范围,检查风险都不可能降低, 这样,审计就只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只有假 设检查风险可控,审计人员才可以继续进行审计活动。 这一假设可帮助审计机构理性地选择审计业务,对那些 明显有较大风险的业务不予承接,尤其是在现在风险导 向审计盛行时,这一假设显得尤为重要。 • (2)内控有效性假设,即完善有效的内部 控制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降低审计风险,减少审 计程序。审计人员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经常 将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并且,有 些时候必须实施控制测试才能有效应对评估出 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控制测试,实际上已经 承认了内控有效,否则控制测试就没有意义。 若内部控制无效,实施控制测试也是多此一举, 既不能减少实质性程序而降低成本,也不可能 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 (3)重要性假设,即重要性水平以下的会计项目 的错报、漏报不会影响总体审计结论。由于企业规 模日益扩大,经济活动和交易事项内容也不断丰富、 复杂,审计工作量也迅速增大。为了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工作必须使用抽样审计,也就是对某类交易或 帐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并 且只对重要性水平以上的项目实施实质性程序。即 假设重要性水平以下的会计项目的错报、漏报不会 影响总体审计结论,否则审计人员要选取全部项目 并实施细节测试,这显然是不经济的,也是不现实的。

• 3、审计业务完成假设。审计业务完成阶段的重 要假设是无反证假设,即如果没有明确的相反证据, 对被审计单位来说,过去被认为是正确的事项,将 来也将被认为是正

确的。审计业务完成时,审计人 员所要检查并发表审计意见的对象通常为被审计单 位当年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财务资料。由于会计及其 他经济业务信息具有连续性,若没有无反证假设, 审计就会陷入对受托审计时段以前的经济业务信息 进行无限验证的漩涡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必须对审计时段进行明确科学的截取,即承认无反证假设的正确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