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聊斋志异·田七郎]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长短不一,《田七郎》算是比较长的。要把故事完全复述,需要很长的篇幅!

如果说一个大概,也很简单:

有一个武承休的人喜好交友养士,有一次梦见有人告诉他:“你现在结交的那些人,只知道和你共富贵,却不会和你共患难!只有一个人,真正值得结交?”武承休问是什么人,那人就告诉他是田七郎。

武承休四处寻访,终于找到了田七郎,想与他结交!但田七郎的母亲看出武承休一脸晦气,预计他将来必有大难!加上自家只是寒微的猎户,就极力阻止田七郎与武承休交往。但武承休一如既往献殷勤,加上田家确实有种种困难,所以最后还是接受了武承休的接济。

后来田七郎打下猛虎还了钱债,田母乃力拒与武承休的交往。不巧田七郎惹了人命官司,武承休为了解救田七郎,用重金疏通关节,摆平苦主,田七郎得以释放。自此,田母再不阻止田七郎与武承休结交,理由是从现在开始田七郎的生命都是武承休的了。再后来,武承休被人陷害,申冤无门,田七郎为武承休杀了仇人和狗官,然后自杀。

武承休的冤情得以澄清,就把田七郎厚葬。

电视剧《聊斋》中,在细节上有一些修改。电视的最后,田母在坟前祭奠田七郎!有小孩问她儿子是怎么死的,她说是因为欠了别人的。小孩问为什么不还,她说:“钱换得了,人情还不了.”

《聊斋志异·田七郎》的三个主角是田七郎、田母和武承休。

田七郎的出场写的很神秘,之后的表现也很低调。呈现他英雄气概的第一个情节就是为了不欠武承休的人情,上山打死猛虎的一段。第二段就是最后为了武承休慷慨赴死。

如果说在田七郎身上体现的是“勇”的话,那么田母身上体现的就是“智”。田母初见武承休就看出武承休将来有难,并且考虑到儿子和他身份悬殊,很难有平等的交往,所以极力阻止儿子和武承休的交往。但在武承休解救了田七郎之后,田母却不在阻止儿子与武承休交往,也不拒绝任何接济。并让田七郎要谢大恩,不谢小恩。

从田母后半段的表现来看,他们母子一个“智”,一个“勇”,但更可贵且共有的是“义”。也正因为这一脉相承的义,才有了最后田七郎的以死谢恩。

武承休是一个线索人物,也是故事的推动者。田七郎也罢,田母也罢,在没有认识武承休之前,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正因为武承休的出现,才会一次次表现出田七郎的勇,田母的智,以及田氏母子的义来。

而武承休没有结识田七郎以前,也只是一个“雅典的太门”一样的人物,但武承休比太门幸运,因为他遇到了田七郎。

当然,很多人包括马瑞芳都认为武承休是用钱买下了田七郎的命。我则认为武承休还是真心结交田七郎的。原因有二:一、武承休一向喜欢结交,听说有田七郎这样的义士,前往结交,是习惯使然;二、就原著而论,武承休结交田七郎的时候,只是在梦里听说田七郎是一个可以共患难的人,但他对田七郎的付出确是尽心尽力的,也没有希求回报的流露。

蒲松龄在文章最后感叹说:一钱之惠不敢轻受,一饭之恩不敢稍忘——田母是多么的贤能啊!至于田七郎,出于义愤,死了还能伸张正义,是何等的神勇啊!如果说荆轲也能这样,千秋万代就没有遗憾了。只可惜,像田七郎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蒲松龄有这样的感叹,虽然说包含对当时世道的斥责。但对田氏母子的敬佩却是由衷的。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