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黄油烙饼

汪曾祺《黄油烙饼》阅读体会

中文11104 周宇才

我读了汪曾祺的《八千岁》《黄油烙饼》《詹大胖子》等短篇小说作品。他的风格有些像沈从文,给人一种近生活的质朴感。汪曾祺的小说总是突兀的说到一个人,然后这个故事便这样开始了。但你看这故事却并无一点突兀,仿佛他们真是活生生的生活着的人。 有人说,汪曾祺“经常在文中刻意营造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氛围,并在浓郁的田园风光和地域特色中表现着淡泊宁静、超越功利的人生境界。”想来是这样的,他的文章我都读得出一股“土”味,那是一种质朴浓厚的乡间气息。这些气息本就和功利格格不入,他文中常有些功利的事情,不谙世事的读者未必懂,但是“江湖上的老油条子”定能看出这些隐藏的内容。他把这些事情藏得越深,这种宁静超越的人生境界就越高,相对的对这种功利的事就讽刺的越深。

《黄油烙饼》写的就是小孩萧胜的事,一个真正不谙世事的小孩。汪曾祺独具匠心的通过萧胜那一双童稚的眼睛展示着时代的沧桑变化。汪曾祺在这篇文章里用的是萧胜的视角,却仍旧用第三人称来叙事,这无疑是高明的。置身事外,作者就能冷峻的思考萧胜不懂的那些事情,他也就可以写更多对这个社会的揭示以及表现。

这篇小说的背景在“大跃进”时期,萧胜爸爸修水库,大炼钢;萧胜奶奶交了家里两口锅;奶奶给他到村上食堂打饭;萧胜妈妈画土豆;马铃薯研究站的员工都在食堂吃大锅饭,这些都很好的体现了那一时期的特征。

文章前半部分写萧胜和奶奶生活的七年,后半部分写和爸爸在马铃薯研究站的生活。这两部分都出现具有讽刺意味的事件。一个萧胜奶奶的饿死,另一个是“三级干部会”。然而萧胜是天真的,甚至是无知的。他一直置身其中,却当局者迷,什么也不懂。但是作者确是清醒的,他叫萧胜去问:“啥叫三级干部会?”这个答案无疑是可笑的,这个答案也是萧胜父母不想给他知道的,这个答案对萧胜来说太肮脏。讽刺的不只是这个,社员们腾出南食堂给三级干部很讽刺;南食堂的干部换着法儿的吃羊肉,北食堂社员们仍旧吃高粱饼子喝甜菜汤很讽刺;社员们闻着南食堂飘来的香味儿说“好香,好香”,这无疑更是讽刺。汪曾祺没有说南食堂干部们怎样怎样,他只写了社员们那“理所应当”的样子。但他真没写吗?他写明了一切。

文章还有一条隐线,萧胜的吃食无时不在变化着,好变坏,又好,然后又变坏。正如那个时代,三天两头换着来,一次又一次的掺着假。

黄油烙饼直到最后才出现,这瓶黄油也放了好几年。奶奶一直舍不得吃,奶奶死了,妈妈拿回家却将它锁在柜子里,家里人也是舍不得吃。但干部们吃这个,可笑的是这瓶黄油的的确确放了许久,萧胜偏偏没见过黄油烙饼,“黄油烙饼他连闻都没闻过”。干部们吃,谁说老百姓就吃不得,萧胜就吃了。黄油烙饼发出的香味儿和南食堂的一样,真好吃。 以前萧胜没吃过,不馋,现在他馋了,也吃上了黄油烙饼,黄油烙饼真好吃,它是甜的。萧胜哭了,他想起了奶奶,眼泪的咸味儿和黄油烙饼的甜味儿拌在一起,但他还是吃得很香。 他一定在想,奶奶要是也能吃上这黄油烙饼就好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