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社会管理研究现状及述评

  摘 要:文章对国内外社会管理的研究做了一个简要的研究现状分析及述评,由此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和参考价值,对指导我国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学;社会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070-02  对社会管理的关注,其实古已有之,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都关注过它。而对社会管理的现实考察,最深刻最系统的主要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这里面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晚年大量的人类学笔记的摘录,后经恩格斯整理其中一篇重要的历史唯物主义文献《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就可以看出,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人类活动,确证人类作为主体的存在。人类脱离自然界,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自觉的社会性活动。该笔记摘录中,马克思和摩尔根有着如此惊人的相似,对人类社会早期的各种活动进行考察,得出近似的结论。人类社会的管理活动是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的,而且时刻也没有离开过。也就是说,社会管理活动就是人类社会本身的实践。返本开新,我们今天研究社会管理,仍然可以从前人那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吸收丰富的营养。那么国内外对社会管理的研究大致有哪些成果呢?  1 国外研究社会管理的成果  国内外对社会管理的研究,大致有以下的成果。二十世纪八十年,贾泽林先生等人翻译原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著名的社会管理的研究学者阿法纳西耶夫《社会管理中的人》,掀开了对社会管理研究的序幕。该书主要研究人在管理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人之作为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这两个方面对人做了具体分析,对作为人们相互关系的管理关系,进行了相当深刻的说明[1]。作者认为管理关系具有主观和客观双重本质,因为一方面管理关系归根到底都是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所产生的,而管理关系本身就具有这种基础的性质,所以说管理关系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管理关系都是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又具有主观的性质[1]。实际上,作者把管理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由赵承先先生等翻译原苏联学者波波夫和休休卡洛夫编著的《社会认识和社会管理》,从哲学上论述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者把社会管理看成是从社会认识过渡到社会实践的一个复杂的辩证过程,因为科学认识社会管理,首先就要科学论事社会认识的过程,同时反过来社会实践又是检验社会管理理论正确的标准[2]。肯定了哲学的认识论对科学认识社会管理的作用。该书对认识社会管理的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由王思斌先生等编译原苏联学者奥马罗夫的《社会管理:某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一书,则把社会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译者在序言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们对于整个社会及其个别领域的有意识影响,其目的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管理活动,使社会及其个别领域正常的发挥自己的功能,并不断完善与发展,以保证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3]。”该书中,作者依次对社会活动基本领域的分析以及确立社会管理的目标,确立社会管理科学的对象与方法,揭示社会管理的规律与规律性,认识控制论在社会管理中的系统方法,分析社会管理的功能,建立社会管理的组织结构,社会管理的组织形式,社会信息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管理关系的调节等各方面的内容,比较全面的研究了社会管理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确立为一门学科。作者仍然沿袭阿法纳西耶夫对管理关系主管和客观的统一的认识,以及分析社会管理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问题。由俞仲文先生翻译保加利亚著名学者马尔科夫著的《社会管理学》一书,概括和总结了当时社会管理的研究成果,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了社会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与上书一样,作者把社会管理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分别从当时对它的认识,社会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科技革命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技术以及社会的管理和社会组织的管理等方面建构社会管理这门学科体系。该书认为,管理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管理过程中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管理理论的对象首先是研究管理的社会关系[4]。该书对社会管理主体和客体的分析比较深刻,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 国内社会管理研究的成果  20世纪90年代,童星先生编著的《社会管理学概论》,这是国内学者第一部社会管理学的专著,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学、社会管理的主体与客体、社会认识与预测、社会决策与计划、社会组织与协调、社会控制与整合等方面,而由王兰垣、金愈庆、荣长海等先生主编的《社会管理学纲要》以及风笑天、张小山和周清平编著的《社会管理学概论》,都从不同方面对社会管理有进一步的研究。进入新世纪新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对社会管理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一片生机盎然。其代表性的人物和著作有如下这些:窦玉沛先生主编的《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郑杭生先生主编的《走向更讲治理的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6)》、黄舜先生著的《中国社会管理研究》、何增科先生主编的《社会管理与社会体制》、邓伟志先生主编的《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陆学艺先生主编的《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探索·发现》等。这些著作的主要内容都把社会管理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加以研究的。  国内学者研究社会管理的论文代表性的主要有:李培林的《重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人民论坛,2005年第10期),马凯的《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何增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深化十大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构想》(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周红云的《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原因与方向》(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理解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体制:一个角度和框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3期),邓伟志的《如何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龚维斌的《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丁元竹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需建设四个机制》(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第41期)、《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三个基本环节》(论坛2006年第12期)、《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江海学刊2007年第5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的思考》(观察与思考2007年第6期)、《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挑战、进展与问题》(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天津师范大学荣长海先生指导的已毕业博士王勇,其博士论文就是以社会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其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研究》,该论文是一篇比较系统研究中国社会管理的著作。以上论文围绕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内容较多。

  3 对社会管理的研究述评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社会管理的关注,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从诸多层面反映出社会管理问题的重要性,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些研究成果大致呈现如下特点:第一,注重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管理诸方面问题。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认识,从宏观上把握,这样有利于我们看到事物的全貌。这些著作和论文,已经囊括了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第二,注重研究当前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也是社会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改革重要的方面。第三,注重与社会建设的研究紧密相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应该说从社会建设的角度研究社会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这些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也些许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略显不足。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分析有一系列的范畴,虽然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概念和范畴的内涵发生变化,但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和研究的地方,赋予它们新的内涵。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指导实践的发展。社会管理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一定有着其独有的内涵,因此就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论证的准确性。第二,重综合轻分析。马克思认为,分析与综合互为对方思维的前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分解事物的现象,从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分析为综合提供了前提;反过来,只有经过综合,才能把相互联系的各个侧面联合成一个整体,使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事物的整体把握。第三,研究社会管理的一般性理论少。表现在一方面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研究界限模糊,社会管理并未“独立”,对社会管理的研究有附属之嫌。虽然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紧密相关,但是作为研究对象应该有清晰的边界。另一方面,社会管理研究的学科模糊。各个学科的研究大有交流的必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这样更加有利于我们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阿法纳西耶夫.社会管理中的人[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  [2] 波波夫,休休卡洛夫.社会认识和社会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3] 奥马罗夫.社会管理:某些理论与实践问题[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 马尔科夫.社会管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