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一、“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微时代”是以微信息、微媒体、微社区为主要形态的新网络空间。它以手机、掌上电脑等现代电子设备为依托,在网络系统中塑造“微支付”、“微创造”、“微阅读”等个人生活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大学生价值观在“微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个体性与集群性

“微时代”个体的生活世界首先呈现为个体性,个体的生活轨迹、情感世界、价值观念等通过微博、微信等“独语”呈现给大众,个体可以自主发表言论陈述对自身及社会问题的见解与态度,追求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个性特质。同时,“微时代”个体的交往需求进一步强化,个体在微博、微信上的言论不仅是价值观、生活态度的自我流露,也期待得到他人的回应和关注,对与自己相一致

的价值观念尤为期待,表明网络生活中个体的个

性超越了自身范围,渴望得到认同。因此,“微时

代”大学生群体潜在的价值观念得到深层次释放,

个体不再以自己的价值态度去判断和影响外界,

而是在网络中寻求共同的价值群体,通过价值观

共同影响外界,比如“微公益”把社会成员个体公

益行为整合成为社会群体的整体行动。这表征着

“微时代”人们观念力量巨大,同时也提出了新的

难题,即如何预防或制止此种价值力量积聚而产

生消极后果。

(二)开放性与流变性

“微时代”不同价值观个体在“微空间”中能够

进行价值观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价值观的开放性

源于社会群体的开放性,“微时代”中的社会群体

的开放性体现在个体之间的跨越,这种跨越既是

物理地域,又蕴涵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融合”。[1]一

方面,“微时代”通过大学生个体各类微传播方式,

比如 QQ 说说、新浪微博、微信等能够跨越时空阻

隔,使得个体之间的距离感被缩小。另一方面,“微

时代”中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学生个体通过微平台

形成信息共享系统,人们可以发表、甄别、遴选自

己倾向的价值观念,由此形成开放的价值观表达

和共享平台。传统大众传媒运用声音和图像打破

了大学生个体价值信息传递之间的隔离,“微时

代”进一步利用微博、微信等技术平台将人们价值

信息的开放性日益显现。“微”技术推动价值观等

信息在大学生个体之间的传递,使现实生活的变

化迅速反映到大学生个体头脑中,并会对其价值

观产生持续影响。

“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

挑战及应对

周 琪 罗 川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微时代”是一个蕴含信息传播、个体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多种形态的“新”网络

空间。大学生价值观念在“微时代”的新变化推动价值观教育在内容、方法、运行方式等方面的相

应调整。要充分把握“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4)1-0068-03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高校德育发展的价值构建与实践追求(项目编号:09YJC710038)”、中

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wu1309225)阶段成果

2014 年 1 月

第 1 期 总第 232 期

思 想 教 育 研 究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观察与思考 68(三)多元性与主导性

“微时代”大学生愿意将自己的思维方式、情感 经历、生活体验等用微博形式呈现给大众,在“微 空间”中,具有不同价值观的大学生通过信息传递 和交换形成不同的价值群体,而不同价值群体一 旦形成,便形成价值观的影响源。“微空间”中的大 学生个体,尤其是新注册用户在面对众多信息源 时,可以根据自我价值倾向鉴别和选择符合自己 价值要求的群体,并融入其中,扩大其凝聚力和影 响力。因此, “微空间”能够更加彰显大学生价值观 选择的多元特点。同时,微博传播的各类价值信息 会对受众产生影响,使其价值观内容也呈现多元 化倾向。大学生价值观呈现的多元性一定程度冲 击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主导性,间接消解其信息 传播主导权和话语主导权。网络传播主题在“宏

大”与“微小”间游离,“微民”一方面对社会宏大问 题表现出漠视态度,另一方面又可能将个人生活 世界无限放大,出现了淡化主流,强化非主流倾 向。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介入其中, 充分认识“微空间”的新特点,推动大学生群体思 想观念在主导价值观轨道上运行。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挑战 大学生的价值观、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在

“微时代”的变化,使得大学生价值教育面临一系 列新的挑战。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有效供给不足

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如何将直接影响价值观教

育的成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大多来自课堂 等渠道,教育者可以根据价值观教育的目标要求 设定教育内容。而大学生在“微空间”能够自主接 触各类信息,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教育者在教育内 容和信息上不再具有明显优势。教育者可能无法 较好把握和回应大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上的困惑, 从而导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导地位 弱化。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微空间”所获信息日益 多元化,大学生所接触的多元化价值观与主导价 值观产生冲突时,容易导致大学生对教育者传递 的主导价值观产生怀疑或抵触心理。一些大学生 在陷入价值混乱和困惑后,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 思想引导,就会产生价值选择和行为选择的困惑。 因此,这种教育内容有效供给不足将导致一元价 值观教育内容导向与“微时代”大学生多元化价值 观之间的张力加剧。

(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单一化

价值观教育方法是保证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效

果的重要支撑。传统教育方法多以硬性管理、理论 教育为主,缺乏多样化。“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 不愿接受单一枯燥的教育方式,他们求新、求变, 需要的是一种探讨式或互动式教育方式,教育者 要在话题选择、讨论方式、内容设定等方面进行革 新,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使其在“微时代”仍 然具有生命力。在传统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由 于社会价值导向单一化,学校聚焦于强化大学生 社会主流价值观,因此采取“你打我通”、“你听我

说”的单向传递方式。但“微时代”大学生的主体性 得到唤醒,他们开始从以往的他赋性角色向自主 性角色嬗变,传统的强制性色彩浓厚的教育方法 将面临严峻挑战。

(三)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面引导难度加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

响价值观教育效果,及时把握学生思想观念变化, 尤其是价值观变化,对其进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的教育,才能使大学生的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的 要求。“微时代”信息量虽大,却良莠不齐,一些非 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信息也在不断传播。 而大学生群体特有的猎奇心理可能使他们不加甄 别地关注和吸收,容易形成不科学、不健康的价值 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积极融入“微时 代”,了解学生之所想,解决学生之所难,以更好地 加以引导和教育。

三“、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应对

(一)革新价值观教育理念

“微时代”冲击着教育者的信息主导权和话语 主导权,这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更新 教育理念,树立“微时代”意识。一是防微杜渐理 念。人们的价值观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价值观 教育者要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需 要社会主导价值观积极介入。“微时代”人们言语 2014 年 1 月

第 1 期 总第 232 期 观察与思考

69方式由独语向共享转化,各类信息纷繁复杂,尤其 是一些消极落后信息进入“微生活”,对大学生的 价值观形成负面影响,教育者必须要树立防微杜

渐意识,及时发现“微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信息,并 迅速处理,引导大学生价值观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二是以人为本理念。“微时代”教育者要注重对大 学生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微时代”是一个个 体狂欢的时代,大学生在微博空间里超越了自我 狭隘界限,与“微大众”形成信息交流、共享的时空 体系。但同时,网络制造了虚拟的现实,越是微博 中的絮絮叨叨越折射出现实的空虚和孤独,教育 者要体察“微个体”的精神生活需求,引导他们走 出狭隘自我意识,融入真实社会生活,走向健康和 完善。三是微言大义理念。价值观教育者向人们传 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高度抽象化、理 论化的科学体系,与“微世界”人们生活化、直白化 的话语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利于“微民”的有效接 受。教育者要把理论性强的价值观转化为“微民” 所能接受的话语形式,做到抽象的“大义”与“微 民”的接受心理相契合。

(二)更新价值观教育内容

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

容,必须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符 合他们的成长特点、接受心理和行为习惯。这对价 值观教育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在对大学生 进行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与“微时代”的文化消 费特点和心理接受特点相符合;二是价值观教育 内容要以“微时代”大学生乐意接受的语言形式出 现,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这些“微 言”中的鲜活内涵,而且要融入这种“微言”中,充 分利用和展现其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微时

代”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多元、多样的信息

充斥着网络空间,教育者要做好“微时代”的教育 工作,实现价值观教育目标,必须关注学生所关注 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从信息素材、话题选择、理论 内容等诸多方面更新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价值 观教育内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特定社会事件 发生的背景下,微博呈现众多更为个性化、私语化 的叙事特征,信息上传和意见表达缺乏节制与约

束,成为典型的自媒体和草根媒介”[2],教育者要习 惯用微博语言来展示教育内容,消除大学生群体 对教育者的“刻板”印象。

(三)创新价值观教育方法

“微时代”丰富了价值观教育方法,传统单一 的单向传递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较好适应大学生 多样化的主体需求。“微空间”在实现信息网状传 播、个性传播、快捷传播同时,对传统教育方式形 成挑战,教育者只有创新价值观教育方式才能满 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价值观教育实效。首 先,变传统的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充分调动教育 对象的积极性。传统的教育方式形成了教师主动、 学生被动的教育格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激 发,潜在其中的群体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微 时代”大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制 造者和传播者,发掘学生中的潜在力量,提高教育 对象的自组织能力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微公益” 说明了广大“微民”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正是他 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展现。其次,创新“微时 代”价值观教育的信息传播方式,“微空间”,音频、 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实现了实时、 互动和高效传播,一旦信息聚焦,便会呈链式反应

结构向外蔓延,这对传统价值观教育中“点对面” 的教育方式形成极大冲击,价值观教育工作要增 强实效性必须创新教育方式以适应“微时代”信息 传播的方式。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利用 3G 网络、手 机、互联网等传播载体,整合各类信息传播通道, 形成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有机融合的态势。教育 者要积极介入“微空间”,引导个性化“微言”向正 确方向发展。微博、微信等是大学生倾述情感、交 换思想的重要场所,是他们价值观变化的“温度 计”,教育者要把握学生群体价值观念的变化,关 注其心理健康和精神世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补充与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信息内容。

参考文献:

[1] 周琪. 微时代下社会群体思想行为特点透视[J].思 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

[2] 阚道远. 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4).

[责任编辑 赵静]

2014 年 1 月

观察与思考 第 1 期 总第 232 期

70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