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虹:认识昆虫,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

?主讲人:庞虹——昆虫学家,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馆长

编者按:

庞虹,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馆长,主要从事昆虫的物种多样性起源与演化、鞘翅目昆虫的分类、天敌瓢虫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前不久,作为《科学队长》第二季节目《昆虫学家带你探索虫虫世界》的主讲人,庞虹在《知识分子》主办的微信直播课堂中,跟大家分享了关于昆虫的小知识,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经验与思考。

● ● ●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8:27 庞虹:与人息息相关的悠久物种 来自知识分子

在科普工作中我感觉到,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实是非常强烈的,作为家长和老师,最重要的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保护、鼓励孩子们的好奇心。科学并不神秘,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到,只要我们去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获得正确的认知。

说起昆虫,可能大家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

昆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是地球陆地动物界最为繁盛的类群。昆虫和人类的关系是复杂而密切的,有些昆虫带给人类的是灾难,但也有些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悠久物种

昆虫家族在地球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目前的记录,昆虫最早出现在四亿年前的泥盆纪中期。在这几亿年间,有些物种消失了,比如恐龙,但是昆虫却凭借良好的适应能力演化出了许多类群,成为“繁盛的家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昆虫可能多达一千万种。那么,生物界中昆虫的种类为什么会如此繁多呢?

这跟昆虫的特性相关。首先,昆虫的体型很小,只需要消耗很少的能量和很小的生存空间就可以完成生长发育,同时小体型也让它们有更好的灵活性,既能更好地隐蔽自己也有利于顺风迁飞;其次是昆虫惊人的繁殖力,即便死亡率达到90%以上,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甚至有些昆虫仅仅依靠雌性就可以独自生殖;第三是昆虫的翅,飞翔使昆虫有广阔的地域觅食、求偶、躲避敌害;第四是多样化的口器,让昆虫这个种族几乎可以无所不吃;而外骨骼的特性让外在的骨骼更好地保护了昆虫的身体,变态发育的过程在不同阶段为昆虫提供了保护,比如蛹就是很好的保护壳。

大家平时可能没有意识到,昆虫与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其实有着密切关联。关于这一点,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例子。

?1896年的蜉蝣图、2008年的蜉蝣照片。来源:Wiki

大家知道“朝生暮死”这个成语最初说的是一种叫作“蜉蝣”的昆虫,因为它们的寿命非常短,早上刚羽化出来,傍晚就“死”了。这个时间通常为几天时间,最短的只有一到两个小时。所以这个词就用来形容“生命短暂”。其实,这个短暂的过程只是在说蜉蝣的成虫期,在这期间蜉蝣只要完成一项使命——繁殖下一代春夏季的午后雌雄成虫会在水上翩翩起舞,在飞行中完成交配,雌虫把卵产在水中,就相继死去了而事实上每个蜉蝣个体的发育要经历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才能完成,直到成熟。

蜉蝣是昆虫纲非常古老的类群,最早的蜉蝣化石出现在3亿年前的石炭纪。蜉蝣是现生昆虫中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代表,在中生代已经发现的昆虫化石中,蜉蝣的比例最大,对比现生的蜉蝣标本,蜉蝣几乎没有多少改变,保留着大量的原始特征:优美的身姿、长长的尾须,颇为复杂的翅脉构成的前后翅。所以蜉蝣是研究有翅昆虫起源、演化的重要代表。

?左:侏罗纪跳蚤化石(大的雌性、小的雄性),右:2009年的跳蚤的扫描电镜照片。来源:新华网、PHIL

第二个例子说的是虱子和跳蚤这类“外寄生”昆虫,顾名思义,它们寄生在生物的体表,以取食生物的血液、皮屑和毛发为生。虱子和跳蚤就是靠吸食人类的血液生存繁衍的,曾经引发了多次传染病的死亡事件。随着卫生条件的提高这两类昆虫现在比较少见了。

那在哺乳动物出现之前,它们又以什么为生呢?近年,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多块类似跳蚤的化石,从中可以看出这些似蚤科昆虫和现生的跳蚤在很多地方都非常类似,但体型巨大,超过现生跳蚤的10 倍以上。它们可能寄生在有羽恐龙和有羽翼龙的身上。在随后的演化中,随着恐龙的灭绝,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这些寄生虫也逐渐转移到了新的寄主身上了,并且随着寄主的变化,身体变得更小、触角更短、后足形成跳跃足,演化成了现生的跳蚤。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生物防治的,化学农药的出现曾为害虫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在被普遍采用,但是化学农药的滥用也导致了害虫出现抗性,生态平衡遭破坏,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一般不污染环境。我们可以利用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关系来防治害虫,而保护自然天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最有效、环保的手段。

在新入侵的害虫到了新的地区缺乏有效天敌控制的时候,我们也会从害虫的原产地引进天敌。

比如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澳洲瓢虫,在1888年引入美国加利福利亚,用以解决严重为害的柑桔吹绵蚧,如今柑桔吹绵蚧的为害得到解决;1955年从前苏联引入的原产于澳大利亚东部的孟氏隐唇瓢虫对防治橘粉蚧、嗜橘粉蚧、可可粉蚧、大红花粉蚧等也非常有效,在林间防治入侵松树害虫湿地松粉蚧效果显著;中国林业科学院的科学家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为确保2008年“绿色奥运”做出了贡献;还有寄生在害虫体内的赤眼蜂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种植基地。

让孩子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

很多家长朋友都会问,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参加户外活动的时候,又该怎样观察昆虫呢?我还是以我自己为例。

我开始学习昆虫学可能是出于家庭的原因。我父母都是从事昆虫学研究的,我在“文革”期间长大,那时候我们几乎没有课外活动,寒暑假中的大部分时间,我就在妈妈所在研究所的图书馆里度过。在我的儿时记忆里,跟着爸爸去野外采集,在妈妈的实验室里打下手,跟昆虫“打交道”的那些日子都是我童年的美好时光。妈妈的显微镜就是我的玩具,制作标本、画图是我假期的主要消遣,能够成为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当时还很自豪的。直到为人母,我才知道这需要多大的耐心。 其实,小朋友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是与生俱来的,只是由于现代都市的生活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变少了。

从女儿到母亲,再到为人师表,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信任和支持,进而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和责任感,学会包容和付出,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热爱,知道自己要什么,且不断为之努力,独立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每一个困难和选择,快乐而坚定的前行。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email protected]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显微新技术 | 中美CUSPEA | 新罗德学者 | 狗

屠呦呦 | 王晓东 | 白岩松 | 何江 | 张锋 | 杨振宁

大隅良典 | 科学队长 | 冬虫夏草 | 艾滋 | 疫苗

死 | 吃 | 卢煜明 | 王小凡 | 核心期刊 | LIGO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投稿:[email protected]授权:[email protected]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