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济和改革

热点专题二 中外经济和改革专题

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五计划:

①重点掌握: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成就:1、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一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等。

2、交通运输: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修建。(图)

二、关于美国史:

20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的三大进程: ①1929-1933年:首先卷入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国际地位提高,政治经济实力大增,是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国家。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进入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

【美国经济发展中国借鉴】: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③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④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⑤我国的经济建设在产业结构上应该注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在空间分布上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开发的力度。

【美国史启示】 ①维护国家独立和统一,是一个政府神圣的使命;②只有不断的改革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③在风云激荡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国家想要据有一席之地,需以独立自主为政治前提,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综合国力,适时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对外政策;④历史证明,走和平发展之路,才是一个民族繁荣强大的正确途径。

何为“改革”,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可以分两种类型的改革。第一类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局部调整,例如美国罗斯福新政、列宁新经济政策、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等;第二类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自上而上的变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等。(第二类今年不考)

一、古代史: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雅典(前5世纪后半期

隶制改革;⑶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⑷核心:广大公民直接参与。⑸评价:①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②本质上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民主权。

二、近代史: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1、洋务运动(19世纪60到90年代)

三、(现)当代史

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中国改革进入一

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时间:1978年底;(2)最早出现的地区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3)建立的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4)内容(具体做法):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5)影响:①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是目的);②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

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进行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①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此段不可死记,应理解)

【启示】①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③改革要注意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④改革要符合国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⑤改革要遵循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原则。

案例1。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引导;中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㈡世界史

1、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

(1)“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此话的含义:三年内战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和平建设时期发展。

(2)重点掌握:①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引起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B 。国内战争结束,恢复经济);②首要任务:恢复经济;③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㈩④内容: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⑤评价:

(A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为苏联的成立奠定基础;B 。是列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 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创新. )

(3)“新”的表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4)给我国的启示:①制定政策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③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

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

2、罗斯福新政(1933年)

⑵前提: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⑶特点( “新”的表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说明: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⑷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罗斯福新政成效显著——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美联邦政府权力明显增强。⑸给我们的启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需高度重视以增加农民收入;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需振兴民族工业以增强综合国力;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政府要适时适度宏观调控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6)面对经济危机,美政府采取的措施的启示:深化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度过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提高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程度。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此段不可死记,应理解)

【新政对我国的启示:】罗斯福新政中体现出来的政府诚信、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注重发展农业、扩大内需、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等等,都是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予以借鉴的东西。

【. 中国的改革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比较的启示】①任何国家要想发展必须根据国情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有生产力的发展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③中国改革开放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中国30年综合国力j 极大提高使我们更加坚定一个信念:我们要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规律总结】

1、改革的基本要素:原因、目的、内容、方式、性质、特点、结果、作用、影响。这也成为进行两种或多张改革比较的比较项。(1)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3)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4)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

2、对改革持肯定或否定评价的依据:①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 其一改革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如洋务运动尽管是地主阶级主持的改革,而且是失败的,但它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符合工业革命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性,对此应该持肯定态度。其二,改革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如罗斯福新政,推动资本主义由垄断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并捍卫了美国民主制。因此它值得肯定。②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

3、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②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 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 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4

1)(规律)①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②;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2)(经济规律)①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的实质是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3)(政治角度) ①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②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③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4)(经济角度)我们要坚

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⑸(文化的角度)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1、列举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同点:都是在确保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不断调整政策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中美两国生产关系调整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美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中国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中国调整或变革生产关系都是由政府干预的结果,美国则不完全是政府干预。

3.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新时期,“新”的特点: (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新”的特点)

(2)罗斯福的“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过渡到国家资本主义。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在世界现代发展的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发生经济大危机的美国,还有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1)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美、中三个国家的“调整”各是指什么?各有何特点?其出现的背景有何相同之处?(2)试分析三次改革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并指出三次改革在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答:(1)①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②特点: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民的市场交流。 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之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克服计划经济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相同背景:都是在各国面临困难情况下进行的

(2)①实施过程中共同之处:都是注重调整生产关系,都符合当时实际需要

②作用:a 新经济政策有利于苏俄恢复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b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c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③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5、人物贡献:

⑴邓小平: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八下P36 )实行改革开放(八下P39) ,领导中国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使得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l999年12月20日回归.(八下P57-58) ⑵伯利克里: 进行了著名的“伯利克里改革”,主要内容是扩大了公民(成年男性) 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等,这一改革使雅典达到全盛。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联系九上P14--15) 。

⑶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使苏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国民经济恢复。(九下P7)

⑷罗斯福:美国连任时间最长的著名总统。l933年实施了“罗新福新政”,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经济大危机,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九下P22-23)

〖二战期间,主张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加了雅尔塔会议。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此段不必背诵)

·6、先进中国人的探索给后人的启迪:以天下为已任;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

习题精练

1、伯利克里在一次公众演说中阐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其中“大多数人”指的是

A、全体居民 B、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C、全体成年公民 D、全体贵族

2. 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

①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②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③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进步

④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实际上,我们现代生活中的一切都受惠于希腊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希腊文化是所有现代文化的开端 B.古希腊文化是世界文化之源

C .古希腊文化对现代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D.古希腊已经开始现代化的进程

4、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他的本意是

A .指出中国农业文明的特色 B.强调中国轻工业发展的优势

C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D.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

5、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又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这说明两者

A .性质上完全相反 B.后者是前者的发展C .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D .都是为了促进和发展生产力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7. 我们之所以肯定洋务运动,主要是因为它

A. 建立了近代化的政治制度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C. 导致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和技术人员产生D. 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8、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看,洋务运动的实质

A .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 B.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C .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D.发展资本主义

9、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 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市场规律促进生产力发展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0、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 “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

C .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快。请问,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有( )

①跨国公司的推行 ②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普遍认可和接受

③国际金融的发展 ④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12、材料分析题

1、历史表明:科学决策并适时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有三次重大改革:一次是20年代初期的苏俄,一次是30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70世纪末期以来的中国,请写出前两次改革的名称。(2分)简述第三次改革在农村展开的主要形式。(1分)

①材料一中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30年代的美国改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分)

②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3分)

(3)与时代潮流相随,在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中,中国大胆创新,及时调整政策,走出了既与世界相联系又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国外称之为“中国模式”,有人认为,中国模式就是“经济自由加上政治压制。”也有人认为,中国模式就是“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据此,你认为国外对“中国模式”有不同看法的原因是什么?(1分)谈谈你对中国改革开发30年成就的认识或体会。(至少两点。2分)

1、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1点1分,共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1分)

2、①新经济政策。(1分)政府开始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符合题意即可。时间1分,内容1分,共2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1分)

3、立场、角度、视域等不同。(1分)认识或体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持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科学决策、适时调整、大胆创新,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道路;顺应时代

1点1分)

1、说明唐太宗为安定社会、保障民生采取了哪些措施?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善民生方面在农村做出了哪项重大决策?试从“衣、食、住、行、用”中选择二个方面,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的变 化 (3分)

3、简要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实施(社会保障法) 的积极作用。为什么罗斯福新政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4、从“贞观之治” 、“改革开放”

和“罗斯福新政”中你体会到了哪些启示?(2分)

(1)①轻摇薄赋 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变化:

2分,

共4分。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和后顾之忧,起到了稳定社会、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社会动荡,平息了社会不满。(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答案有创新且符合题意即可给分)

原因:这些措施不能化解产生危机的根源或这些措施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1分)

(4)执政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实行惠民政策,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生产发展、社会进步。(2分)

1、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教训:①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使我国迅速强大起来。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启示:①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弘扬爱国主义。②和平发展始终是硬道理。③始终保持忧忠意识与自信气概。④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旅根本利益。

2、(促进农业发展)体现了:农业的发展一是靠好的政策,二靠科技创新。、中国近代的社会巨变及其启示

3、对不同地区文明的认识:所有文明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应当积极吸收不同文明的积极成分,抵制其消极影响,提倡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平等交流,融合互补、共同发展。

4、邓世昌、左宗棠事迹,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启蒙”。 抗日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

5、台湾问题体现:两岸人民同根同祖的历史史实,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坚决反对台独分裂祖国活动。

6、中国近代的社会巨变及其启示

(1)巨变表现

(1)社会性质上: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完全主权、独立自主的国家。

(2)社会主要矛盾上: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其中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

(3)革命性质和任务上:旧式的农民革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4)阶级结构上:从单一的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结构变成多个阶级并存的复合结构。

(5)经济结构上:由原来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发展为半封建与半资本主义并存局面,形成多元的经济结构。

(6)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由独立自主的世界大国沦为任人宰割的东方弱国,特别是在甲午战争后,急剧下降,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就是一个明证。

(7)外交国防观念逐步更新:由闭关自守走向世界,国防观念也由重陆轻海转向海陆并重。

(8)思想文化上:由盲目自大转为向西方学习。

(2)百年巨变的启示

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部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一部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

启示(另一角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统治者没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任务。只有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7、结合古代中央政权对西藏等边疆地区的管理史实,总结其成功的经验。 ①政治上设立相关行政机构,加强行政管理。②经济上 加强与内地的联系与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经济文 化的发展。③民族政策上遵循平等,各民族和睦发展。④军事上加强对边疆的保护和对分裂势力的镇压等。⑤文化上实行包容,尊重文化多样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