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网络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及对策完善

公民网络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及对策完善

摘要: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在扩大参与主体、深化沟通交流和促进政策调整完善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之而来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推行电子政务,跨越“数字鸿沟”,引领舆论导向,提高公民网络素质是解决当前问题和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公共政策;网络参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日益成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一座互相沟通的电子桥梁。它扩宽了政府与公民交流的渠道,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的空间。因此,研究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探索在网络舆论下如何趋利避害,使公共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进而推动民主进程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公民网络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影响

网络参与作为一种新兴和广受民众欢迎的政治参与形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起到了积极影响。①

1. 扩大参与主体,打破话语权垄断

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网络参与具有匿名性、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公民利用网络参与社会政治事务,门槛低、风险小。只需一台电脑和网络,公民就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见解,对某一政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视野扩大,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必然会扩大参政主体的规模,提高政策制定的公共性。同时,网络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具有一定的去权威化功能,在某种限度上保障着公民广泛参与公共政策的直接民主。

2. 深化沟通交流,提高政策接受性

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公共政策最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政府只有在了解民情、民意的基础上作出的决策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这时,网络参与就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网络在信息量、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上所具有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可以使决策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决策所需要的大量详尽的材料,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政策。公民网络参与作为有效的公民政治参与形式,有助于深化沟通,协调利益,促进公民对政策的接受性,最终充分发挥政策作用。

3. 反馈执行情况,促进调整完善 ① 罗章, 朱大钦.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双重价值辨析,商业时代, 2011(30)

政府出台的每一项公共政策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趋于完善。适时地调整政府政策,才能更好地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的科学性。②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反馈回来的执行情况和实践经验,是公共政策评估和政策调整的重要信息来源。公民网络参与形成的强大舆论和网络民意为政府提供了丰富的有关政策执行情况的信息,促使政府适时调整不合时宜、无效的公共政策,有效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二、公民网络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其他参与形式无法替代的优势,但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以及参与主客体存在的问题,公民网络参与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

1. 网络参与提供大量信息,政策合意难度加大

公民的网络参与提供了大量信息,政府面对信息的海洋无所适从,想要从中找到具有共识性的议题并非易事。在网络化的背景下,公民的网络参与一方面改变了信息量过少的弊端,另一方面又导致信息过滥、过泛、过杂,这令政府无所适从、盲目决策或者优柔寡断,产生所谓的“布里丹效应”。③同时,由于网民来自于各个阶层,其阶层利益、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网络民意也不尽相同,甚至存在激烈的冲突和对立,政府想要平衡各利益团体的诉求难度较大。种种因素最终导致了政府对民意的把握和整合难度加大,降低了政策制定效率。

2. 网络参与存在“数字鸿沟”,公民参与机会不平等

公民网络参与存在“数字鸿沟”,导致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机会不平等,造成公共政策制定缺乏代表性、公共性。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出现的“数字鸿沟”,使一部分公民由于资源分布的不平等性及自身网络使用能力的局限性不能通过网络来参与对公共事务的讨论,这就意味着这一部分公民没有享受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权利,他们的需求和利益,被忽视或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必然给网络民主带来难以克服的负面效应,使政策的制定产生偏差,造成了网络参与的代表性弱化和实际上的不平等性。

3. 网络参与“非理性”与网络谣言滋生,危害社会和谐稳定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 每个公民都可以自由、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以此表达自己的政治需求。但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一些网民便失去理性,借机发泄自己的极端情绪,甚至恶意传播网络谣言,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传播扩大,就会蒙蔽善良群众。部分网民的“非理性”行为,扰乱了公民网络参与政策制定的局面。④同时,也极有可能被非法组织、国际仇华、反华敌对势力等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操纵,散布谣言、恶意炒作、攻击政府,使广人公民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盲目相信,轻者会极大地削弱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热情,重者会严重地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对策分析 ② 李金河, 许锋. 当代中国公众政治参与和决策科学化,人民出版社,2009

④ 埃瑟·戴森著,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海南出版社,1998 贾宝林,网络舆论与政策议程,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2)

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对于公民表达诉求,政府采纳民意,增强公共政策的接受性和公共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发挥网络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的一面,提高公民网络参与的素质和水平,实现公民平等有序的参与。

1. 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收集系统,大力推行电子政务

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公民广泛的网络参与使政府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时无所适从,政策合意难度加大。因此,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收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而目前推行电子政务打造电子政府是当前应对信息化浪潮的必然战略。电子政府拥有完整和开放的网络系统,能够实现政府各部门间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并向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2. 多管齐下,跨越“数字鸿沟”

跨越“数字鸿沟”,归根结底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在此基础上加

⑤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发展。因此政府尤其要加快落后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把信息基础设施列为最重要的、应优先发展的公共设施投资领域。各级政府还要投入更多的物质资源大力发展教育,从而使“信息穷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表达利益诉求,达到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目的。

3. 提高公民网络素质,培育成熟网络参与主体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网络道德的责任主体,都应该为自己的网络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负责。成熟的网络参与主体,他的思想是理性的,行为是规范的,心态是积极的,只有具备一定素质的公民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才能在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公民在通过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树立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各项法律法规,保持理性思维和坚定立场,确保网络行为服从于社会的整体利益。

4. 引领舆论方向,应对网络谣言

政府要通过议题互动引导网络公共舆论朝着理性方向前行,及时对网络舆论中不健康、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言论加以澄清,防止舆论被恶意操控,引向不和谐,不安定的一面。政府官员可以通过接受网络媒体访谈,直接回答网民提问,开通微博等多种方式,针对网络热点问题,发布真实信息,澄清事实。同时,针对网络谣言,政府要及时、充分的公开信息。只有信息的公开才能有效消除民众心中的种种想象力。信息公开程度越高的社会,谣言生存空间越小。

四、结束语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既是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也是公共政策制定科学化、民主化的客观要求。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的网络参与为进一步扩大政治民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公民网络参与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共同努力,来逐步克服当前网络参与中存在的弊端,使我国公民的网络参与沿着积极⑤ 提姆·鲁克著,应对数字鸿沟—计算机世界里的严峻现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章, 朱大钦.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双重价值辨析,商业时代, 2011(30)

[2] 李金河, 许锋. 当代中国公众政治参与和决策科学化,人民出版社,2009

[3] 埃瑟·戴森著,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 海南出版社,1998.

[4] 贾宝林,网络舆论与政策议程,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2)

[5] 提姆·鲁克著,应对数字鸿沟—计算机世界里的严峻现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