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主义的意义综述_倪志娟

2009年11月第36卷第6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Nov.2009Vo.l36 No.6

当代女性主义的意义综述

倪志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杭州310018)

摘 要:当代女性主义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一种新的认知范式;二是具有解构能力;三是一种新的性别模式;四是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话语体系。对当代女性主义意义的这一梳理有助于人们理解当代女性主义的时代主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女性主义;意义;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3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9)06-0123-05

反思过去,历史上每个时代具有影响的哲学思想,都包含着对其所处时代的一种前瞻性描述。所

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0,绝大多数普通人难以看清自己所处时代的真实景象,只有少数智者能透过层层迷雾,看到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他们用思辨的语言加以概括和描述,又融贯自身的思考,便创造出那个时代的哲学理论。这些理论往往要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才能为大众理解并接受。可是在当代哲学这里,哲学的这种前瞻性明显弱化了,理论与现实表现出一种奇异的同步性:生存世界本身无所不能,却又缺乏一致的、连贯的中心,呈现出碎片化和瞬时性的倾向,当代哲学本身也以零散和解构的形式对应着这种现实。在现实面前,理论不再居高临下,不再指手画脚,而只是忠实地描述。罗兰#巴特的理论和昆德拉的哲理小说都是其典型代表。在经过几个世纪的冲突诋毁之后,理论与现实终于心心相印。后现代主义逐渐成为当代最主要的文化思潮,其解构模式在人类思维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智性运动。这一思潮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的语境和理论资源,两者表现出微妙的融合与制衡关系。

造了两性之间的矛盾,且刻意要寻求一种新的性别模式,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两性之间新的冲突,并出现了新的性别模式。女性主义正是对这一现实的描述和探讨。这种冲突的根源除了两性之间固有的矛盾对立之外,从深层次看,也产生于20世纪以来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深入探讨。

当代女性主义奠基于传统女性主义,建立在妇女长期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具体实践所积累的成果之上,而其在当代的推进则大大得益于后现代主义。当代女性主义对传统父权制文化逻辑的批判和解构既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启迪,也为后现代主义开拓了新思路,这种合作正是当代社会知识构成的基本方式。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在知识层面上,像华莱士所称之为同一性的复制,或涂尔干所说的机械性团结,正在减少;而华莱士所谓的多元纷杂的组织,和涂尔干所谓的有机团结则不断增加。0[1](P234)可以说,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结合,正是一种多元纷杂的/有机团结0。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涌现的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中,原本以社会运动为诉求的女性主义逐渐注意到文化论述的价值,开始与各种主流话语展开对话。这不仅使女性主义抓住了西方思潮中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脉络,也为女性主义在学院的扎根开拓了一片天地。其中一项重要的成果是,

一、当代女性主义的理论内涵

从同样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说女性主义的出

现也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呼应:并不是女性主义制

收稿日期:2009-03-16

作者简介:倪志娟(1970)),女,湖北天门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哲学博士。

)

从20世纪80年代起,全世界的一些大学已经开始普遍设立女性研究的专业科目。虽然这些专业科目在学术上依然处于边缘位置,并且与主流学术机制之间有着对立或合流的种种纠葛,但是这毕竟表明女性主义对男性中心文化所进行的反思与改造跨出了一大步,也意味着女性主义终于在象征知识权威的学院中占据了一定话语权。当代女性主义一方面致力于再现被历史所排斥、所遗忘的妇女历史和妇女经验;批判男权知识传统的褊狭和僵化;同时也包含着对启蒙现代性以及女性主义自身知识传统的反思和批判,力图重构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在理论上越发深入和趋于成熟。

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不是孤立的理论运动,它与20世纪以来的各种理论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体系繁杂。正如主编5社会性别研究选译6的学者王政在该书序言中所说:/女权主义学术不是由一个或几个权威人士创立的,而是成千上万背景相异的学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和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研究产生的成果,所以它不仅卷佚浩繁,内容广泛,理论、观点、方法变化频繁,而且各种立场观点之间常常矛盾冲突,争论尖锐。由于女权主义学者和理论家们与以往的理论家们不同,她们不是追求去建立权威的-真理.体系,而是关注对具体问题的探讨解决,并承认个人的局限,尊重别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见解,所以将近三十年的理论学术发展中没有出现一家独尊的局面,而呈现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0[2]

(P2)

同的声音,尤其是那些处于边缘群体的声音。这种多元化既使当代女性主义内部充满了歧义,也为当代女性主义发展带来了活力。[3]

二、当代女性主义的意义

之一:一种新的认知范式

当代女性主义的意义并不止于争取女性的权利、追求女性地位的改善,她从根本上追求的是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社会关系和社会模式,以代替我们现在这个混乱的、充满了歧视的社会。女性主义认为,只有在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下,女性的权利和地位才能得到根本改善。要完成这样一个/宏大0目标,除了社会层面的变革之外,更需要深入既有的思维模式中,作深层次的剖析和批判,以确立新的思维范式。

托马斯#库恩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认知/范式0的概念。他认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要从已知的知识中找出某种框架,作为进一步认识未知事物的依托,这便是所谓的认知范式。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对于认知范式的运用并不一定有自觉意识。我们往往把观念世界与客观世界本身等同起来,误以为这种观念就是客观世界本身,却忘记了这一观念世界只是我们凭借一定的认知范式有条件地获得的。实际上,我们所面对的客观世界,可以说是既无秩序、又无始终的一片混沌,我们说事物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乃是我们首先相信了它有规律可循。因此,我们唯有确立了某种认知范式,才能够赋予这一片无序的混沌以某种结构;唯有人为地划定某个起点,才能追寻其在时间中的发展线索。

人类社会每一次大的变革无不与思维范式的转变有关。比如,从中世纪的神学观到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再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转变,人类社会也经历了从神学认知模式到机械论认识模式再到相对论的认知模式的转变。而女性主义的思维模式与方兴未艾的混沌学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种新的认知模式有可能产生。

因此,当代女性主义始终应坚持两个立场:一是政治立场,一是学术立场。就政治立场而言,女性主义要面对的是现实社会中妇女群体的实际困境,要解决的是妇女受到的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就学术立场而言,女性主义并不是一种与男性相对立的、单一的女性视角,它应是一种性别视角,是一种新的学术视角,或者说是一种新的批评方法和认知范式。/作为一种学术视角,女性主义以性别为镜头透视和分析各个学科的历史与现状、理论与实践,并在这

当代女性主义研究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第一,弥散性。迄今为止,当代女性主义还没有形成一种

统一的主张,或者说,它的各种主张都弥散在不同领域、不同问题上。女性主义曾经有被称为/三大派0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而近年以来,女性主义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较有影响的有生态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等。如果按照学科来分类还有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社会学、女性主义政治学、女性主义哲学,等等,表现出明显的理论弥散性。第二,差异性。女性主义理论的弥散性决定了女性主义绝不是一个统一体,也没有完全一致的理论观点,而是各有不同的理论背景和方法来源,甚至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差异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父权制的批判和对性别问题的关注。第三,多元性。大多女性主义并不赞成单一的理论立场,而强调多元对话,认同人群内部的差异,注重倾听多种不)

)

种透视中,通过批评和建构来承载和刷新各个领域0[4]。它要从性别的角度对整个人类思想史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这种性别视角是以往被整个男权社会所忽视了的。/过去30年间西方女权主义的学术成就之所以辉煌,除了有大批女学者投入的首要条件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是整个西方学术界反思西方知识体系的大气候。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就是这种反思反省的学术表现。这些学术表现不仅体现了西方知识界独立思考的传统,也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左派在学术界的政治影响。在对国家之间、民族之间、文化之间、阶级之间的权力关系的分析中,上述主要学术流派的关注点是在如何反对霸权。在这一点上,女权主义学者对男性中心文化的批判同西方学术思潮主流没有逻辑上的矛盾。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受左派影响的西方学者所无法推卸的道德责任,在学术界,对西方霸权和男权的解构批判互相影响、互相交融,这种反霸权的批判性思维使国际人文社会领域在过去30年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0[5](P21)22)在学术批判问题上,当代女性主义既要坚持性别批判立场,同时也要搭建女性主义和西方文化传统之间的深刻关联。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理论自觉,逐步明确自己的理论目标,展现由单一的政治批评向文化批评扩散的趋势。

是一种拿来主义,借鉴了各种理论方法,以为己用,女性主义理论呈现了一种不同方法纷呈并杂的现象,有多少种主义,就有多少种女性主义。这种看法的确指出了女性主义理论本身的多样性与多元性,同时又隐含着对女性主义理论的歧视心态,认为女性主义只不过/随着男性大师的理论脚本起舞0罢了。但是女性主义与各种不同的文论、方法论之间的互动与结合,与其说是拿来主义,不如说是一种对话。当代任何理论方法都不能忽视与女性主义的对话并接受其挑战,由此对自身的理论观点进行修正。可以说,在各种理论流派中,女性主义都把我们从对男性中心的盲点中摇醒,看到以往未见的视野。

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家对解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所作的探讨,使得女性主义在后现代思潮中居于一个核心地位。在女性主义看来,以二元论为基础的父权制逻辑强调男性对女性、人类对自然的统治,男性始终是社会的主导者、真理话语的拥有者和权力的施行者,而女性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主体意识,成为父权制社会中欠缺的、顺从的、沉默的他者。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颠覆这种菲勒斯中心主义和二元论逻辑的形而上学传统。她们通过追根溯源,揭示这种哲学话语得以产生的条件,揭示其逻辑性和系统性运作的方式,揭示其背后掩盖和隐匿的权力真相,在这种揭示中,摧毁二元论话语机制。另一方面,当代女性主义也对女性特质、女性意识、女性身份认同等概念进行重新定义,试图重构一种新的叙事逻辑。由于女性主义鲜明的性别立场,这种新的叙事逻辑往往被简单定义为/女性的0叙事逻辑。但这里的/女性的0并非是与/男性的0相对立的一个概念,而是与二元论相对立的概念,也就是说所谓新的/女性的0叙事逻辑并非是要在二元对立的模式下树立起女权的逻辑,也不是以女性的优势和特权压抑男性。/女性的0叙事逻辑要颠覆的是二元对立的模式本身,要追求的是相互包容的多元逻辑。这是女性主义经常被人误解的地方,也是女性主义解构的意义所在。

三、当代女性主义的意义之二:解构

一种常见的对女性主义理论的简单化印象是,认为女性主义不具有方法论品性,缺乏理论体系。事实上,女性主义理论早已突破了简单的男女平权主义,涉及到精深的理论思辨,其表面上的非体系或反体系经常是女性主义的一种理论策略,以对抗父权制的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和理性主义传统。它以性别为基本视角,创造性或批判性地吸纳了各种文论思想,除了致力于对女性解放目标的追求之外,它更着力于解构深层社会意识、思维习惯和文化符码。/女性问题不是单纯的性别问题或男女权力平等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对历史的整体看法和所有解释。女性的群体经验也不单纯是对人类经验的补充或完善,相反,它倒是一种颠覆和重构,它将重新说明整个人类曾以什么方式生存并正在如何生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将把人类历史归结为性别斗争的历史,实际上,女性所能够书写的并不是另外一种历史,而是一切已然成文的历史的无意识,是一切统治结构为了证明自身的天经地义、完美无缺而必须压抑、藏匿、掩盖和抹杀的东西0[6](P3)4)。

另一种常见的对女性主义的批评是,它基本上

四、当代女性主义的意义

之三:新的性别模式

从人类历史来看,任何一种不平等关系不仅给弱者一方带来伤害,同时给强者一方也带来伤害,父权制模式对男性本身的压抑和扭曲同样是巨大的。因此,女性主义要争取的绝不是一种凌驾于男性之上的女性权利,也不是以女性至上的社会模式代替

)

父权制社会模式,它的目标是要确立一种新的性别关系、性别角色和性别视角,这必然是一个/有性人0的视角。

/有性人0的视角既不同于传统哲学中对抽象人的泛论,也不同于某些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对女性人的张扬。所谓有性人的视角,就是在人之存在(而非观念)的基本规定性上首先还原、进而重新审视人的全部存在。无论是从群体还是从个体、从发生学还是从发展进程中考察,人的基本规定总是体现在三个方面:(1)人是相对独立的生物个体;(2)人是有性的;(3)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在任何情况下,这三种规定性总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也就是说,没有作为生物个体的存在,不成其为人;没有社会属性的生物个体,同样不成其为人。前者是人类存在的前提,标志着人隶属于自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后者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属性,是人对自然的超越;而人的性别居于两者之间,恰恰是一个中介,是人类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具体存在形式。

但是长期以来这三个互相关联的基本规定性,被僵硬地割裂了:

对于人的自然属性,通常是在自然科学中讨论,并从中发展了专门为人的实用科学,比如医学。在自然科学范畴内,对人的判断,可以相对无视人的社会属性,并力图排除社会科学的干扰,使之获得一种纯粹性。纯科学以不可辩驳的真理形式面之于世,表现出对社会科学的轻视。

对于人的社会属性,历来是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哲学、伦理学、文学等学科中分别加以讨论,我们将这些学科统称为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分工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肢解了对人的认识;而在社会科学对人的自然属性的忽视中,又淡化了人对自身的客观态度。

有性人的视角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男人的或女人的视角,它实则是一种包容两性的对比视角,是对人的局限性的清醒认识。它不再妄想刻写一个大写的人,因为人本来是有缺陷的存在物)))人只能认识他能够认识的东西,人的想象力是同地心引力(世俗)妥协的结果。人并不能像诸神那样随心所欲地创造,所以人永远达不到终极的善与美。天生的缺陷决定了人苟且的生存方式。但是,女性主义对有性之人的还原,反而从另一途径接近了人的神性。如韩少功所言:/-女性.这个词已很大程度上与-神性.的词义重叠。在性的问题上,历史似乎让神性更多地向女性汇集,作为对弱者的补偿。因此,女权运动从本质上来说,是心界对物界的征服,精神对肉)

)

体的抗争)))一切对物欲化人生的拒绝。无论出自男女,都是这场运动的体现。至于它的女性性别,只能说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不太恰当的标签。它的胜利,也绝不仅仅取决于女性的努力,更不取决于某些辞不达意或-秀.色太浓的女权宣言和女权游行。0[7](P85)

可以说,女性主义不是只能由女性来发声,只不过女性的历史处境,使得女性更有迫切感,正如寓言故事里猎犬对野兔说的:/你一定要比我快。我只为一顿晚餐而奔跑,你则须为活命而奔跑。0[8]

(P185)女性主义所追求的不是一个独立于男性的、

自说自话的理论乌托邦,它的发言针对整个男权中心的语言/象征体系,并希望改变这一体系。萨皮罗解释:/女权主义既是对世界的思考方式,也是在世界中行动的方式。女权主义的意义不仅来自布满注释的书本,也来自世界上代表自己行动的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决定与行动。所以,对女权主义定义的不同意见是人们对应该如何行动及互相作用的不同意见。0[9](P135)女性主义为妇女提供了一个可行的主体身份。女性主义主体身份与社会心理学上的个人身份概念有关,但是有不同的内涵。女性主义主体身份是思想和政治上的自我定位,它在世界上调动起一种/存在方式0,使个人能够对既存的社会性别压迫结构有批判意识,同时又能对其抵抗并采取行动。[9](P140)

五、当代女性主义的意义之四:新的话语体系

当代女性主义在社会性别立场上开展了对传统话语体系的探讨,试图确立女性主义的话语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当代女性主义借鉴了后现代主义学者的话语理论。

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类的历史和理论都是一种话语建构。在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福柯看来,人类所接受的任何认识论体系,总有些东西框限其他的东西,总有些东西被视为比较理所当然,总有些问题和视点影响对其他事物的理解、讨论和规定方式,这些关于认知和言说的系统,就是所谓的/话语构成0。福柯指出,古希腊以来的西方话语体系,/通过在世界的生成变化之上(在一种像在斯多葛派那里的巨大的宇宙年代学中)来整理人类的时间,或者相反,通过把人类目的地(有点类似基督教的天命)的原则和运动一直伸展至大自然最小部分,人们就构想一种在其每个关节点上都是光滑的、千篇一律的宏大历史,这种历史已在同一种漂移、同一种

下落甚或同一种攀升中卷走了所有的人;随之卷走了种种事物、动物、每一个活生生的或惰性的存在,直至地球最平静的面貌。0[10](P479)这种统一性的话语建构本是为了使/人的科学想在普遍性要素中变得有价值这样一个意图0,结果却造成了主客体的分裂,而且它自身变成了一种僵化的理论形式。如学者马格林指出的:/西方知识的意识形态阻止了传统和现代的知识体系和平共处。成为西方科学根基的知识体系,在理论上可以和其他知识体系共存,但在实践上,意识形态使西方的知识体系提出了全面的和排他的要求,因而排除了和平共存的可能。西方学识的政治效果,使西方知识体系对于自己无法理解和利用的事物,不但不会欣赏,甚至不能容忍。0[11](P304)/所谓知识体系,我指的是从四方面组织知识的方法。这四方面是:知识论、传授、改进和权力。每个知识体系,都有自己关于知识的理论;关于获取和分享知识的规则;关于改变知识的内容的独特方法;最后,还有关于制御体系内部以及制定体系内外沟通的法则。,,西方知识论下的知识,是纯粹大脑的知识,思维与身体是分开的。0[11]

(P304)思维和身体的二元对立,

必须有女性敢于涉及这一由男性统治的领域,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只有先进入主流话语,建立一个对话的起点,做一种/集体性身份的反抗0,才有

可能颠覆之,或者可能恢复有别于这一传统的他者理论的意义。女性主义理论价值的丈量,不在其作为真理可以长存不朽,而在于它对我们所出生于、习惯于的主流话语的反抗,在于它指出了传统的知识话语所不明自证的真理或本质其实是一套精密的权力话语,从而给所有人打开新视野,女性主义自身寻求的是更能代表两性、第三性、中性权益的性别话语。

参考文献:

[1]阿伯杜雷.印度西部农村技术与价值的再生产[A].许

宝强等编.发展的幻象[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M].北京:三联书

店,1998.

[3]王宏维.女性主义哲学对哲学学科发展的意义[N].中

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04-07.

[4]肖巍.作为一种学术视角的女性主义[N].学习时报,

2005-07-04.

[5]杜芳琴等.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C].天津:天津

人民出版社,2003.

[6]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M].北京:时报文化出版

社,1993.

[7]韩少功.性而上的迷失[A].韩少功.阅读的年轮[C].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8]班努里.发展与知识的政治:现代化理论在第三世界发

展中的社会角色的批判诠释[A].陈耀波等译.许宝强等编.发展的幻象[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9]余宁平,杜芳琴等.妇女学的全球与区域视界:不守规

矩的知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0]福柯.词与物[M].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11]马格林.农民、种籽商和科学家:农业体系与知识体系

[A].许宝强等.发展的幻象[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12]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A].张京媛编.当代女

性主义文学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成为西方话语体系

的基本特点。

和后现代主义一样,当代女性主义话语体系表现出对西方传统知识体系的异质化态势。当代女性主义认为,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在父权制社会里,男

性占据了话语霸权,女性则被剥夺了话语权。因此,女性的自我表达和话语理论建构从一开始就缺乏自己的语言。面对一整套父权制语言,妇女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拒绝男权中心的规范用语,坚持一种无语言的女性本质,要么接受有缺陷的语言,同时对语言进行改造。当代女性主义书写理论事实上是将两条途径进行了融合,既接受了解构主义对权威话语的消解方式,又致力于建立一种新的话语传统,正如埃连娜#西苏所说,妇女写作至少分两个方面,有两个目的:击破、摧毁和预见、规划。妇女参与写作,写自己,把自己写进文本)))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样。[12](P192)198)

对于女性主义话语建构而言,最重要的一步是

)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