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农村人住的分散,但感情浓厚,而城里人住得那么近,却很陌生

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并不存在农村和城市之分,城市是在人类生产力得到提高以后,从农村中孕育出、分离出来的社居形态。两种社会形态在功能和分工上有所不同,因此出现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

为什么农村人相互之间住的比较分散,甚至有的要隔十里八乡,但却比较注重邻里感情、宗族感情、亲戚感情,而城里人就住在一个单元楼,连对门住的是谁都不知道,人们之间的感情显得比较淡薄呢?其实这不用说,相信大家都有一套说法,但总的来说,这和平日里的生产生活方式分不开。

居住在农村的人们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以后,长期以土地维系一个家庭的生存,并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兄弟析烟,亦不远徒。祖家庐墓,永以为依”的熟人社会。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不是家族,便是亲戚,使得整个村子内部便产生了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合二为一,或基本上合二为一。这种共同的地缘关系有利于人们之间血缘纽带的维系,同样,共同的血缘关系又使得地缘蒙上一层乡土的情义。这种浓厚的乡土观念和血缘亲缘观念,不仅是农村人际交往的重要纽带,也是农民性格中的最为显著的特征。

因为地缘和亲缘成了维系人们相互交往的纽带,就算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还相对较低,但在这种人口流动频率相对较小的空间里,人们相互之间闭上眼都知道谁家住那里,晚上摸着黑都能找到几公里以外的亲戚朋友家。同时,因为农村人主要依靠从事农业生产维系生活,在过去,人们需要相互之间的帮助,才能解决一些重要的生产问题,形成了相互之间的频繁交往,就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情义,在长期的情感交流中,使得人们都比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所以,从这些方面看来,虽然我们农村的人际关系交往范围较为狭窄,但是家庭、血缘观念就比城里人较为浓厚。农村的交往对象主要属于血缘和地缘关系,即宗族、亲戚、街坊、邻里,都体现在熟人社会之间。即时是现在,在农村,宗族和亲戚仍然是人们社会交往的首要对象,串亲戚仍然是人们的主要交往方式。人们之间朝夕相处,血缘关系密切,彼此十分熟悉,互相交往时的感情色彩就比较浓厚。由此延伸到陌生人,相互之间不认识也会互相帮个忙,打声招呼问个好。这也许就是我们农村人较为淳朴的一面吧!

而城里人就不一样了,因为城里的人口流动频率相对较大,人们之间的交往主要是近亲和业缘关系。虽然人口较多,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一个小区、一个单元楼里那么多人,但是没有近亲关系,没有业缘关系,相互之间仍然不认识。生活在城里,人们要是遇到个什么大小事,都是靠平时维系的几个朋友或者与自己走得较近的几个同事,以及有近亲关系的人相互之间帮个忙。这样的交往方式,使得人们不太注重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感情观念相对农村来说也就比较淡薄了。

其实,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人们的感情浓还是淡,这并没有好坏之分,高低之谈,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罢了。但是作为人类来说,有感情比没有感情好、感情深比感情薄要好,毕竟人是个感情动物,相互之间需要互通有无,互通信息,互通情感,互相帮忙,这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状态。

然而,由于现在农村大量的人口开始流往城市,很多农村人在城市生活以后,开始习得了一些城市里的生活方式以及城市性格,回到农村以后,不太注重人们之间的感情,一切都以物质在衡量一切,这使得农村那份淳朴的感情开始受到了挑战。虽然农村的生活面貌并未改变到与城市一样,但是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却变得跟城市一个样。

也许现在说的“住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这其中就包含了回不去的感情吧。很怀念以前人们一起玩、一起干活的那些日子………

文|山魈

欢迎订阅农记,看你想看的信息

农记,一个只说我们农村人故事的自媒体平台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