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到目前为止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各项制度措施方法也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段调试和完善。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既有着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着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与困惑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 新课程改革. 对策与思考

一、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在很多教师的头脑中简单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于是就隐入到了行动的“盲区”当中。于是就“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学生观上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也有部份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结果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认为新课改是对旧课程的全盘否定如把

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2、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情感与兴趣上有了很大改观。.我们学校做了个有关这方面的调查表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 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或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合乎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很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在最近几次研讨课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气氛表面上十分热烈但当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到底学了什么教师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完成了哪些目标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却很难评估。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接收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转变学生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但必须注意的新课程并不是单纯地否定或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这就是说我们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 再次课堂过于吵闹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往往一宣布讨论或探究开始学生便开始大声讨论.在课堂上根本听不不到学生在说什么说的内容与学习有关还是无关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再问几个问题就算结束。有的往往一节课都在讨论学生都在说课堂上乱哄哄的处于一

种无序的状态。教师不明确自己在学习方式转换中的角色或者对自己的角色困惑特别是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布臵完任务学生开始讨论有些教师往往在讲台上一站似乎学生的讨论或合作学习与自己无关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缺乏有力的指导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3、.新课程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仍然只关注知识目标注重结果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在重点中学考试成绩依然是评价教师的金标准尤其是职称评定对考试成绩的要求很高教师迫不得已在教学中还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用题海战术加课时加重作业等比较保险的方式提高学习成绩.与此相反而还有些学校为了适应新课程的理念过份地强调过程和方法认为结果已经不重要了从而在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体验却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抛弃了结果..笔者曾观摩了一次高一的数学模型研讨课.上课的教师为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简单引入课题后完全放手由学生独立思考。最后由各组代表发言的方式整堂课完全放手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得很充分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于没有体现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教师是一个旁观者没有对课堂进行 必要的指导也根本没有对知识系统必要的讲解或者引领学生思考的提纲不竟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走向或者只看结果或者只看过程两种极端的原因是这些学校没有正确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在培养“全人”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4、教材容量过大课时减少 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小学必须不断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但是学制课时是有限的还要缩短学制减少课时。在有限的学制课时里既要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永恒的矛盾。以高中数学为例。在新教改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课时少、参考资料少。教学难度大。 5、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对新课程改革的冲击与影响是革命性的它对课程改革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目前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

1迷信信息技术依赖心理过强:

一是以信息技术的运作代替人的主体性的发挥甚至出现电脑打开学生闹开教师跑开的不良现象

二是以信息技术无限制的增加知识传授的密度教学方式由过去的人灌变成了机灌教学效率很难有效提高。

三是以信息技术手段排斥其他教学手段无限推崇软件教学而忽视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

2硬件设备建设快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慢软件建设速度迟缓力度不够。3在技术使用和管理上观念没有与时具进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管理只是电教老师的职责学科教师的任务则在于完成学科教学。

6、在处理综合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及传统活动课程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些学校和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在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资源包使用等方面都带有明显的学科化教

学痕迹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作一门学科课程来加以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及方面1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教师使用无穷下手因此要求编写相关教材一些学校和教师甚至编写了教材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教学。 2把课程等同于学科和教材在使用各种版本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同时出现了以学科教学形式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基本按照学科教学过程加 以设计教与学的方法基本采用学科教学的方法.例如活动过程为:创设情境-提示主题-学生围绕课题在教室里展开各种活动-总结评价-活动延伸学生活动空间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时空。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对策 1、新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课改树立新课改的理念 注重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把握新课改的精髓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平时的教学。对于新课程实施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经常用新课程三维目标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改的精神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并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使新课程理念得到落实。同时要明白新课程虽新在创新但必须以继承为基础创新才会有生命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突破。课改主要不是否定什么改变什么而是要增加什么是渐进性、积累性的过程。不能迈大步更不能一刀切。课改是“国际理念本土行为”更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发挥各自教育智慧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积累、提升。 2、灵活整合新教材紧扣课标进行合理取舍 如果说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是属于宏观把握的话那么要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微观上对专题内教材

内容进行精心的取舍。以高中数学为例。在新教改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课时少、参考资料少。教学难度大教学进度缓慢。要想走出这个困境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扣新课标进行大胆取舍。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课标领会课标的意图把握每个专题核心内容及每节课的学习要点。由于课标没有对教学目标的上限作出具体规定这就给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回旋空间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切忌过分拔高课程难度和拓展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应该丰富符合学科的真实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应该少而精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3、要重视教法研究积极探索“高效互动”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一是教学过程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内容特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可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清醒的认识两点:一是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二是在教学设计“求新”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效果的“务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 “高效互动”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有效的互动达到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有目的的认识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要用继承和发展的态度对待课改 传统意义上的接受式学习与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各有所长。在过程感受和体验上探究式学习优于

接受式学习在对探究能力的培养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在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在课堂获得知识的效率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好的接受式学习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是有效的和经济的但从长远来说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科学知识所需要的多种智能接受式学习显得力不从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探究式学习的原因。但这并不是要否定接受式学习因为探究式学习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多的空间间接获得知识仍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当认识到各种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学习方式将探究的方式和其他的方式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新课程教学的评价机制要跟进 新课程实施关键当然是教师因为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执行者。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外部环境各种评价也很重要如何让教师无后顾之优地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 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新课程实施要下大力气制定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管理与评价机制。如果需要用期中、期末考试作为评价依据之一则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必须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其次当然是高考它犹如悬在教师头上的一把利剑对教师来说它事实上起到了三年教学的终结性评价。所以高考是否与新课程相适应是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主编《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杜 2、陈旭远主编《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gtgt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时见主编《当代世界教育改革》重庆出版社 4、张华主编 《课

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四探究教学不能搞形式主义 探究式学习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能替代的探究过程中的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分析归纳等过程都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要使探究学习不流于形式在设计探究教学时就要衡量探究的意义和价值看是否能把学生学习的本质特征体现出来。在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教学时不要让实验变成形式要出于学习的内在动机要注重理性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选好让学生探究的内容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适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杨长风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但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以自身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新课改实施中所遇到的突出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针对新课改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的 教育专家认为我国课改经历三个阶段激情冲动——茫然困惑——理性反思。众多的省市都在纷纷进行课程改革。我们有过激情冲动现在又面临茫然困惑针对这问题我们采取如下。 1提高教师素养迎接新课程挑战 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中富有个性的表现。提倡自主探索以探究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活动性体验以学生的现实活动为依托。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做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上老师的角色定位在指导

者、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组织者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提供平台、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参与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我们改变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增强课程意识提升教学能力。开展自己的研究发展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注重实践问题的解决、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认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努力使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师以模块内容为“基点”以开放式的思考路径关注模块本身知识的学习结合学生的经验同时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关注与其他模块之间、与科目之间、与学习领域之间的联系进行知识的整合实现课程的综合化使学生掌握由“点”到“面”再到“类”的知识与方法。这将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2增进教学效果的策略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 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时反馈搭建沟通的桥梁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或错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

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发现学生的潜能。教师要树立和深化课程意识值不值得让学生去学如何有效的教学树立教学设计的理念将活动带进课堂提高有效教学。 3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 判断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应看其参与的主动性参与的深广度参与的思维量。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巧妙的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尽可能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真正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有了保证。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并完成个人所属的责任能进行沟通并相互信任能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合作学习需合理分组、频率适宜、讨论有价值、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时调整教学思路确定有价值的问题或需要教师讲析的问题等。 4加强新课改常规教学研究 新课改研究做到“两个回归”向教师回归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向教学实践回归教学理论研究向教学实践行动研究转向。新课改研究程序发现问题、设计方

案、行动研究、总结反思。它是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落实新课改研究的基本形式教学观摩、教学诊断、个案分析、专题研讨、课题研究、听课评课、教学叙事、教案分析、经验交流。新课改研究要做到“四个重”重研究、重反思、重实践、重互动。改变单一的课程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让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聚集到教案中。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组活动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备课、练习、自习辅导和讲评确定有利于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内容集体探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撰写教学设计、搜集教学资源、准备实验备好每一节课。为了做好教学实施的反馈工作提倡备课组老师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了解教学效果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加以改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新课改中现有的困惑 1、新课改理论体系问题 目前没有形成系统的新课改理论体系和全面完整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蓝图用来指导对事实进行探索的大多数理论都是极其简单肤浅的同具有严密的可测性和预见性的科学理论相比课程理论的建立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还是描述性的急需要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

2、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问题 个别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是对旧课程的全盘否定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洗脑”不够“充电”不足许多教师原有的传统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做研究者不符。新评价机制空缺由于新的考试方案没出台教师失去了方向许

多教师把评价与应试教育教学等同起来素质教育庸俗化、形式化。 3、新课改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三维教学目标的虚化有人把扎实的“双基”训练作为课改的第一要革命的对象提出要弱化、淡化双基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一些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的教师没有理解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盲目追求教学形式甚至不能很好的设计自己的课堂随意采取学生分组讨论、表演、唱歌等还有的教师过分依靠多媒体由以前的“满堂灌”变为“满堂电”表面上看似热闹和谐而忽略了教学最本质、最深层次的东西。 3、启发式教学庸俗化合作教学形式化问题 低思维量的“假问题”充斥课堂影响了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简单的“问答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展开课堂气氛看似热热闹 闹实质是形式参与、被动参与、局部的参与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形式放任随意、低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 4、凸显学生主体性与忽略教师主导性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导之不足、自主有余”的偏差甚至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却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却忽视教师的引导性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过多的“廉价”奖励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 5、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 新课程在内容上不是不要基础知识而是强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以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相联系。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哪些对终身发展有利的内容应成为教育工作者不断

思考的问题。 三、对处理新课改问题的建议 1、新课程虽新在创新但必须以继承为基础创新才会有生命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突破。课改主要不是否定什么改变什么而是要增加什么.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