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发展调研

强化民本意识 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对陆庄子村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稳,则天下安,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破解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宽城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以陆庄子村为重点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就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

陆庄子村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4公里,有2个自然村,分为6个村民小组,共280户,980口人,耕地面积819亩,人均不足0.9亩,林地面积1206亩,其中经济林500亩。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2900元,无村集体收入,大多数村民都是靠外出打工来赚取收入。村民无娱乐休闲场所,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村党支部被县委组织部确定为2009年后进支部。

二、存在问题

通过座谈了解,许多村民反映近年来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人心整体稳定。村民普遍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度认同,对党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满怀憧憬。同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差。陆庄子村仍有3.6公里通村道路没有硬化,“晴通雨阻”现象依然存在;全村至今尚未通自来水,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为零。从全县看,至今仍有5个行政村和70-80%的自然村未通油路或水泥路;44个行政村未通自来水;185个行政村缺乏农田水利配套设施,靠天收等现象普遍。一直以来,农业、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农民无力投入下变得越来越差强人意,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水、电、路、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是代表。

二是支柱产业少。陆庄子村村民的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县内打零工和外出务工,养殖业中猪、羊、鸡出售获取部分收入,种植玉米、谷物等粮食作物主要用于搞养殖,部分作物出售获取一定经济收入。从全县情况看,80%以上的农户依旧靠天吃饭,从事着传统的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民73%以上的收入依然靠外出务工。可见,支柱产业的培植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真正能够在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的产业却为数不多。

三是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了农民面对市场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除天灾之外的另一种风险,即市场风险,而破解这双重风险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就陆庄子村而言,没有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大部分以其农副产品的初始形态面对市场,产品基本上没有附加值。从全县的42家农业产业化企业来看,追求更多地是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四是农民市场意识不强。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农产品销售难、增产不增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另外,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和组织,农民生产和销售成本都很高,处于无序的发散型经营,在生产上还不能顺应市场需求,抗御不了市场风险。我县有240万亩山场,有着发展特色种植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宽城板栗响

誉四方,也是核桃、苹果等林果最适宜种植的地区,但管理不到位,农户商品意识差,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林业产业。

五是农民增收慢。陆庄子村2008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900元,和全县平均水平4477元相差1577元。从全县情况看,197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5.7元,2008年为4477元,年均仅增长

1.3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社会各方面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足见其严重程度和深远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虽然一直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并没有出现明显转机。

六是农民开支负担重。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农业生产、医疗费、教育投入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的支出比重也会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进一步加剧家庭贫困;农村教育也让广大农民开支加重,特别是子女从上高中开始到大学毕业的7-8年时间里,每年平均需要10000元左右支付孩子学习费用,致使大多家庭无法扩大再生产。

三、下一步工作思考

通过这次蹲点调研,深入了解了农村的真实情况,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是一次有益有效的实践活动,对如何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得出了几点启示:

一要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生产力布局。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目标,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要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一体化规划体系,从建设城市的全局以及城乡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考虑城乡布局、生产力布局、要素和人口布局,形成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

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

二要合理选择产业,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陆庄子村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缺乏产业化支撑,单单依靠传统的土地经营产出极为有限,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那就没有“地位”,也难以有号召力。全县农业也是如此,必须要有产业作支撑。结合宽城的实际,在全县要重点发展以生猪、奶牛、无公害水产品为主的规模养殖业,以板栗、桑蚕、玉米制种、中药材、设施蔬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一是科学选择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坚持“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原则、农民自愿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从发展趋势看,我县农业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因此,应顺应这种趋势,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合理规划生产基地,促使这种经营格局的形成。二是大力培育特色龙头企业。目前,我县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竞争能力弱、带动能力差。应积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开拓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品牌开拓市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农户的牵引力。三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应扶持、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三要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推进城镇化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开拓农村市场、缓解内需不足、增加农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牢固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的观念,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

潜力大的建制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聚集人口,繁荣小城镇经济,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

四要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差一直是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是民心所向。下一步要认真谋划、及时对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中央1号文件,抓好新民居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农业开发、生态林业、农村道路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