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平台][渔歌子]教学实录(1)

赵志祥 广东省深圳市教科院教研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特聘授课专家,“教育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资源开发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特聘国学授课专家。师从于永正、徐善俊等语文教学名师,多年来,沉浸于语文教学研究,逐渐形成“漫画式”教学风格,简净真淳又童趣盎然、丰厚蕴藉又灵动多彩。崔峦先生誉之为“师生心理零距离”,杨再隋教授誉之为“妙语如珠”“想不到的精彩”,《教育家》杂志主编李振村先生撰文誉之为“好玩”的课,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撰文誉之为“妙语解颐,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渔歌子》教学实录

赵志祥

师:我听说你们读了很多书,学过吟诵,而且背诵了很多古典诗文,连《论语》《大学》《道德经》都读过,有些还会背诵?

生:是!

师:现在正在攻《庄子》?

生:是!

师:一般情况下,读过这么多经典的人,都有超强的自学能力。请问,我还有必要再给你们介绍张志和吗?

生:没必要!(众笑)

师:(出示《渔歌子》)“西塞……”读!(生齐读)

师:整齐、亲切、悦耳。真好!读得这么好,一定会背诵。都看着我。“西塞山前……”背!(生齐背)

师:能不能默写这首词?

生:能!

师:好样的。现在开始默写。(生默写,互相批改,更正)

师:这首词非常简单。光看字面,就能知道它写的什么意思。“青箬笠,绿蓑衣”好像有点难。见过蓑衣的举手。(生举手)见过箬笠的举手。(部分学生举手)嗬,还真有不少人见过。谁能说一说箬笠?

生:就是用竹子编的,防雨的帽子。

师:解释的简洁明了。现在要看一看你们在情境中理解诗词的水平了。(出示白鹭飞的图片)

师:看着这幅图,你会想起哪一句?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随学生话音,出示“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哇塞!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众笑)再看!(出示桃花流水图片)哪一句?

生: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再看!(出示“蓑笠翁”钓鱼图片)哪一句?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哇,诗意全都理解了!可不可以增加一点难度?

生:可以。

师:你们的语文老师一定会告诉你们:这首词描绘了非常美丽的、立体的画面。所以,我肯定不会问“这画面中有哪些景色呀?”那样就太低估你们的智商了。我要问,你从这首词描绘的画面中看到了什么美丽的色彩?

生:我看到了绿色。

师:从哪儿看到的?

生:青箬笠。

师:可以。青箬笠,青绿色。除了绿色呢?

生:我看到了白色。

师:从哪看到的?

生:白鹭。

师:白鹭飞,白色。下面的回答请把色彩和出处一起说。

生:我从桃花上看到了粉色。

师:桃花,一般都是粉色的。还有什么颜色?

生:小溪是蓝色的。

师:小溪、流水有时看上去是蓝色。

生:我也看到了蓝色。

师:你从哪儿看到蓝色?

生:天空。

师:你顺着飞翔的白鹭仰望天空,看到了蓝色的天空,好。还有人说吗?

生:彩色。(众笑)

师:我问色彩,你说彩色。(众笑)不要笑,不要以为回答错了,其实回答得挺好。在这里,彩色是色彩的妈妈。(众笑)请问“妈妈”,你的“孩子”有哪些?

生:粉色、蓝色、青色、绿色、白色……

师:够了,五个了,可以说“彩色”了。同学们,他在无意之中给大家做了个总结。

师:还有说的吗?

生:灰色。

师:灰色在哪儿?

生:斜风细雨。如果是阴天的话,蒙蒙的阴天就是灰色。

师:哇,好孩子!

生:我看到的也是灰色。

师:也是灰色?

生:就是那个老翁的背影,钓鱼的老翁。

师:斜风细雨中,灰色天空下,还有个灰色的渔翁的背影。有点味道!一般情况下灰色都是不太显眼的,请问此画面中的渔翁,显眼不显眼?为什么?

生:非常显眼!因为渔翁是这首词的主角。

师:好孩子,人长得帅,回答得更帅。(众笑)色彩就说到此了。聪明的孩子不仅能看到美丽的色彩,还能听到悦耳的声音。

生:我听到叮叮咚咚的流水声。

师:叮叮咚咚,多好听啊!还有什么声音?

生:我听到了风的“哗……哗……哗……”的那个声音。

师:请问什么样的风才会“哗……哗……哗……”?

生:飓风。

师:可是,俺这是斜风,是小风,那是什么声?

生:(轻轻的声音)呼……呼……

师:象声词直接模仿,惟妙惟肖,不得了!

生:我听到鳜鱼跳出水面的声音。

师:鳜鱼跳出水面的声音应该是很细小的吧?你是通过想象才听到的,好孩子。

生:我听到白鹭拍打翅膀的声音。

师:那声音就更小了,估计你是听不见的。但是聪明的孩子、善于想象的孩子、读书多的孩子一定能听到那白鹭扑翅的声音。

生:我听到雨打到那个蓑衣上的声音。

师:你披过蓑衣吗?

生:没有。

师:那你怎么能听到雨打蓑衣的声音呢?

生:因为下了雨,渔翁穿着蓑衣,雨打到蓑衣上相当于打到渔翁的内心。

师:跳跃性思维且设身处地!真聪明!

生:我听到白鹭的叫声。

师:生活中听过白鹭的叫声吗?(生均答没有)没听过的,可以到南山那边的红树林公园听。我经常去,好多白鹭,很好听的叫声。

生:我听到了下雨的时候,雨点落到地上“嘀嗒嘀嗒”的声音。

师:哦,不仅落到了地上,还落到了……

生:落到了……就是……渔翁的……身上。

师:孩子,莫慌张,大胆说!不仅落到了渔翁的身上……

生:还进了他的心里。

师:精彩!遇到聪明的孩子,我总是喜欢难为难为——来点高难度的。请问,渔翁那被雨水滋润的心田,是痛苦的还是恬淡的?

生:恬淡的。

师:是苦闷的还是闲适的?(生没有应对上)有难度了吧?恬淡和闲适,在这里是双胞胎兄弟。那请你再告诉大家,渔夫的心田是苦闷的还是闲适的?

生:闲适的。

师:真聪明!

生:我听到了柳树被风吹的声音。

师:柳树被风吹的声音是什么声音?别忘了,是斜风哦!

生:沙沙——沙沙。

师:好!若隐若现。不仔细听,不加上想象,根本听不到这美妙的声音。有个对联故事——“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请你去查找一下,给全班分享。我们可不可以说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是有声有色?

生:可以!

师:来,我们一起在这首词的词牌,也就是题目旁边写上这四个字:有声有色。(师生共同书写)

师:声音和色彩,让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格外美丽,更给其中的景物增添了活力。但是,聪明的同学还会发现,这充满活力的景色中,不光是静态的,还有动态的!

生1:流水是动态的。

生2:白鹭飞也是动态的。

生3:桃花落在水面上。

师:“落”前面加上一个词更好——飘,飘落。你再说一下。

生:桃花飘落在水面上。

师:对!颇具动态美。

生:鳜鱼,鳜鱼是游在水里的。

师:对!游的,跳的,动态的。好了,动态的很好发现,难的是静。

生:西塞山。

师:岿然不动。

生:渔翁。

师:渔翁?嗯,坐那钓鱼,乱动可不行。

生:(胆怯地回答)我也想说渔翁。

师:孩子,不必这样紧张。你的回答尽管也是渔翁,说明你俩答案是一样的,这不叫重复,这是英雄所见略同(笑声,掌声),也要潇洒地说出来。来,潇洒地说!

生:渔翁!(掌声)

师:现在我要给大家抬杠了!请问,你们坐在这的“坐”是动词还是名词?

生:动词。

师:那渔翁坐在那的“坐”是动词还是名词?

生:名词。

师:赖皮鬼!(众笑)你们坐就是“动”,渔翁坐就是“名”?郑重声明:渔翁的坐也是动词。这样吧,只要能说出理由,我就承认渔翁的“坐”是静态。

生:如果他钓鱼的时候动一下,那个鱼就不会上钩了。

师:我知道啊。猛一看他确实是没动,但他坐在那个地方确实是在动,连坐都是动词。

生:他不是在动,他是在享受。

师:享受就是动词,更是动。

生:坐是动,但是渔翁的心却是恬淡,闲适的。这就是静的。(掌声)

师:好精彩的回答!不过,你说的这个“心”是心情,只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才会有这样恬淡的、闲适的“心”。这种相融,与其说是静,不如说是更加厉害的动。(生欲言又止)

师:没词了吧?孩子们,别难过!我看到你们这么聪明,就故意给你们设的圈套,让你们“上当”。其实,这首词中的动与静,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不好单独地孤立地说动或者说静。因为,张志和写的景色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高手的作品啊!百读不厌,千古流传,妙就妙在,你越研究越觉着有味道。而仔细一看,写得又是那么简单。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这景色美吧?

生:美!

师:既然美,那咱们就把动静结合这四个字美美地写下来吧。(师生共同书写)

师:然而,志和老先生这么伟大的一个人,难道就这么简单、无聊到没事,钓个鱼,写个小小的景色吗?你们都是高手,肯定知道借景——

生:抒情。

师:很好!借景抒情。请问他抒的是什么情?

生:闲情。

师:说得完全正确!抒的就是闲情。这是我看到的“教参”当中、研究的资料当中都没有出现的一个词——“闲情”,闲适之情。如果后面再加上一个词就更好,叫闲情——

生:逸致。

师:好!闲情逸致!请大家把“闲情逸致”写下来。(生写,师巡视)有的写“意思”的“意”,有的写“有益”的“益”,有的写“意义”的“义”。注意,此“逸”是走之底,“飘逸”的“逸”,“安逸”的“逸”。(生更正)

(见下篇)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