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永远的朋友

  3月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刚刚下完第9场雪。这一天,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杂志社副总编云霞一行5人来北京丰台局队交流统计宣传工作,并看望了曾在《数据》杂志社帮助工作的我。虽然会见的时间短有些遗憾,但我感到短暂的团聚也是很快乐很幸福的,让我在正值2009年年报最紧张的日子里充满了喜悦,说起来,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在部队工作时就曾对新闻专业有兴趣,担任过军报和地方电台和报刊的通讯员。但最让我自豪的,当数2009年2月来到数据杂志社学习工作的日子,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我奉献了、感受了,更是收获了、珍藏了。今天回首总结这9个月的得失依然感觉回味无穷。我在这段时间是快乐的,甚至是富有的。      感动      2009年2月的一天,我在刚刚完成了2008年年报工作任务后,局队领导就对我说:“小友,市局数据杂志社需要一个人去帮忙,年龄不限,你去。不过有言在先,只能完成好,你代表的可是基层统计人啊!”   “不用扬鞭自奋蹄”,2009年2月19日,我就来到北京市统计局主办的《数据》杂志,开始了9个月的编辑记者生活。新的工作就是一种陌生,这绝对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而且更具挑战性。“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这9个月里,几乎每天都有感动我的事。北京统计局副局长、北京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多次来数据杂志社看望我们。记得第一次选稿,那是王许松编辑协助完成的;第一次给《热点调查》栏目约稿,那是单之卉编辑在家休假时帮我推荐的作者;第一次外出采访,那是在副主编云霞老师的带领下最难忘的一次采访。第一次约稿,那是李红英帮我联系区县搞定的。第一次单独采访,面对的是水晶石影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黄耀祖。张雪媛传授我校对知识、原永红教会我如何扫描、覃智勇教我电脑知识等。而每期杂志出片前的标题制作,是张来成编辑带着我对一个个标题进行精编……我是2007年因了北京统计体制改革的东风才有机会由街道“撤科建所”划转到北京市丰台区统计局的,到《数据》杂志社工作和学习这件事对我来说应该是“感动2009”的重大事件之一。      感受      《数据》作为中国统计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杂志之一,在宣传统计成果、展示统计风采、弘扬统计精神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拉近了统计系统与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统计调查对象的距离,扩大了统计的影响力和亲和力。而勤学好思是每一名统计干部做好工作的前提。在这9个月里,我有幸全程见证了2009年《数据》杂志从第3期到第10期出炉过程。我负责《区域扫描》和《热点调查》两个栏目的责任编辑工作,以及围绕每期策划主题担负《特别报道》栏目有关文章的采写任务。通过采访、写作、编辑的金过程,我开拓了视野,接触了众多的领域,组稿、选稿、改稿、改标题、对文章进行再创作成了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内容。细心体会着编辑这个为人作嫁衣裳和甘当无名英雄的岗位,感受着编辑工作的苦与乐。   “小天时决利钝,大天时决兴亡”。g个月里,我紧紧抓住“潜伏”《数据》杂志的学习机会,大胆尝试,不轻言放弃与失败,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   就拿我曾经担任过责任编辑的《区域扫描》栏目来说吧。《区域扫描》栏目是与区县通讯员打交道最多的栏目,也是杂志社与通讯员沟通的一座桥梁。《区域扫描》稿件的来源主要是结合当期杂志的策划主题特点,从各区县来稿,并发表在统计外网上的新闻信息稿中去选择,如果稿源不足,还得从统计内网上找,有时甚至要到某个区统计内网上去找;对稿件是否选用做一个最初的把关。这个栏目虽小,可是却要结合当期杂志的策划主题对18个区县的信息进行一些主题相对集中的鉴别,选择并修改稿件时要使本期杂志能从总体上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信息中反映出一个大主题来。   “满园春色关不住”。我发现2010年的《区域扫描》栏目改变了采编组织方式,面向基层协调通讯员或社会作者约稿、征稿,我认为,这是《数据》杂志编辑部密切与通讯员之间关系和培养壮大通讯员、特约记者队伍的一个新举措。这对扩大统计的影响力和亲和力都将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建议编辑、记者大凡在接到通讯员邮件、来信或电话后,应热情回复,哪怕最简单的解答、鼓励,都能为喜欢统计、喜爱舞文弄墨的朋友提供更多练手的机会,为加强统计宣传工作架起统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感谢      2009年10月,我在圆满地完成《数据》杂志每期《区域扫描》、《热点调查》等栏目的编辑、校对等各项文字宣传工作任务之外,还创造出自己真心向往的成果:给国家统计局主办的《中国信息报》投稿,仅2009年4月份就上稿3篇(见4月2日、1 6日、23日报纸)。让我惊讶的是,《北京:“一套表”是治本之策》还上了9月11日的头版头条。当然,在这些发表的文字中,有好多是经过总编及其他编辑老师给修改过的。这是我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经历就是经验,经验就是财富。虽非“天降大任于斯人”,却以更加开放、主动的态度,积极从区县统计所走出去,向市局、区县局队学习、交流与对话,经历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的煎熬。那些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真正被激发出来,实现了自我超越,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得到了更多的感悟,更是找到了差距与不足,让我对未来更加信心满怀。所以我很感激这9个月的时光带给我的感受和经验。   今年《数据》杂志第一期刊用了我写的《年报那些事儿》后,被我同年划转到统计局的同事看了,称我把年报的事写得很到位。文章同时被丰台局队内外网转载。说来也巧,《中国统计》今年第一期《热点坊》栏目也刊用了我曾经参与写作并编辑的《北京房地产统计数据是这样出炉的》文章,我真的是由衷地高兴。这些都得益于在《数据》杂志铭心刻骨的锻炼。   如今我虽然离开了《数据》杂志这个集体,但我对《数据》杂志更是爱不释手。尽管一年下来忙忙碌碌没“混”出个啥名堂,但一想起被那么多的编辑及通讯员当作了知心朋友,心里觉得更是一种幸福。我最想说的是那一句迟迟没有道出的感谢!感谢《数据》杂志给了我们区县基层工作的统计入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感谢所有在这10个月工作中为我辛勤付出的老师,感谢身边所有的同事给予我的支持与帮助,感谢这次经历使我进步成长!《数据》,永远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