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龙宫导游词

贵州龙宫导游词

安顺龙宫国家级风景区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境内,距离安顺市有27公里,距离贵阳132公里,属珠江水系,平均海拔约1000至1400米。

贵州龙宫景区以水溶洞、旱溶洞和洞穴瀑布为主,包括秀丽的田园山寨,粗犷雄伟的山野峰峦,嶙峋古怪、翠竹簇拥的石林等多种景观,风景资源丰富,类型繁多,景观奇特,集山、溪、水、林、洞、瀑、湖、石于一体,实属罕见 这里既有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巍峨壮观的悬崖峭壁和嶙峋峥嵘的石林,又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恬静淡雅的田园风光。同时有被游人称作国

龙门飞瀑所在的洞厅高50米,龙门飞瀑高38米,宽26米,那么这么神奇的龙门飞瀑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家看啊,龙门飞瀑上面就是我们的天池,天池的水由于受到沙页岩的阻拦又在西南处拐了个90度的弯,就这样年复一年的溶蚀着周围的岩石,终于裂缝越来越大,天池的水就这样一泻千里,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龙飞瀑了。

好的,现在我们就进入我们龙宫的第一洞厅游览,冲大家迎面而来的“龙宫”两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在90岁畅游龙宫时亲笔题写的游历了840米的水溶洞,现在咱们在蚌壳岩弃舟登岸,继续我们的龙宫之旅,现在咱们去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游玩,就是咱们龙宫的漩唐景区,漩唐的奇特之处在于,他的塘底像一个大漏斗,油菜河的河水从北边注入漩唐,潜入地下的消水洞,在成顺时针方向推动唐里的水,我们这就看到了塘水旋转的奇景。

荔波樟江导游词

樟江风景名胜区由大七孔、小七孔和水春河峡谷三个景区组成。景区内分布着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等,充满了神秘、奇特的色彩。同时,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和有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及古井、古墓群 。

小七孔景区也是因一座清代年间的小七孔古桥而得名,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畔万万年。这是一处融山、水、林、洞、湖、瀑为一体的天然原然始奇景。落差40多米,就在这不长的河段中,竟天然生成了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70余级瀑布、跌水。飞泻的水流用大块的白色铺展出一幅幅雪练。沿河漫步,一路满目银泉漱玉、满耳水扬乐声。

水上森林则是一片极其独特的森林。仔细看去,这里的千百株树木,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这种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奇景令人叹为观止。

穿越重重森林,你会惊喜地发现两大片蓝蓝的湖水,静静地躺在森林树木环抱之中。这一名为鸳鸯湖的美丽湖泊中,细心人会发现湖水的颜色浓淡不一,竟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环视湖边,葱茏的树木都向湖中披拂倾斜,多彩的树色映入水中,经过湖水吸收、反射和折射而成了七彩的湖水。

水春河峡谷位于樟江上游,两岸险峰对峙,浓荫蔽日,峭石突兀,江流如练。这里可荡舟,可漂流,对于追寻刺激和喜爱宁静的游人都能各行所好。河的上游水平如镜,宁静而清幽,荡舟河中,似在画中游。河的下游,一改平静的面孔,像一头狂怒的猛兽在高山峡谷间横冲直闯,橡皮舟在水春河的九滩十八浪中闯过喧闹、惊险、刺激的梅滩、白石滩、姊妹滩奔流而下。目前,水春河已成为贵州著名的漂流景点之一。

马岭河峡谷导游词

马岭河,发源于乌蒙山脉,流入黔、桂交界的南盘江,横穿贵州省兴义市境内达80余公里。它是一条非常特殊的峡谷,也称天沟地缝和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马岭河风景名胜区,以万峰、百瀑、六河、两湖网织而成,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具雄、奇、险、幽的特征。 马岭河两岸有瀑布近100条,是由两岸众多的支流、地下河、泉水,从100—200米高的陡崖上坠入主谷而成。其中有30多条集中在2000多米长的天星画廊。马岭河瀑布群,是马岭河峡谷的一大景观。这片瀑布群,有的如白练悬挂,有的如银沙轻抖,有的如万马奔哮,有的如珍珠飞洒„„水流有大有小,响声有高有低,仿佛在合奏着一部雄浑的山水交响乐。在马岭河峡谷里,.最值得一看的要数钙华石了.马岭河峡谷最精华的一段也被称做百米画廊.百米画廊的主要看点也就是钙华石了.它就象鱼的鳞片一样.一片一片的付在岩石上。传说中这些钙化石当年老龙王和4个龙子留下的鳞甲。马岭河漂流为大西南之一绝。目前已开放的漂流线长达12公里。 在这条漂流线上,共经历18个滩、20个湾、30个潭,可谓峰回路转,步移景迁。可观赏的两岸“壁画”达30余万平方米,与流水、瀑布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裂谷两岸高耸的丹霞赤壁上,还有古庙、古桥、古寨、古营盘、古战场、古驿道、古石碑、千年古榕树、古人类遗址等人文景观。在此进行的漂流活动被游客誉为“神州第一漂”。

十丈洞导游词

十丈洞景区位于贵州西北部的赤水市,相信大家对赤水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谁都知道“四渡赤水”的故事。其实除了长征文化以外赤水地质奇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128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切割雕塑成一条条峡谷,一座座绝壁,一处处岩穴,一条条瀑布,形成了门类齐全、质量上乘、品位高雅的自然风景区。

被旅游专家誉为“千瀑之市”、“竹子之乡”、“桫椤王国”、“丹霞之冠”。 风溪河,它发源于四川古蔺县黄金乡普照山。赤水境内可利用落差560米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建成了风溪口电站。风溪河水的开发利用最大贡献,就是偶尔发现了隐藏了亿万年的十丈洞大瀑布。十丈洞景区距离赤水城区39公里,因景区内有堪与黄果树大瀑布相媲美的十丈洞大瀑布高约数十丈而闻名遐迩,被中科院专家评定为“神州丹霞第一瀑。中洞瀑布高20米,宽75.6米,你看它垂直而下,绝壁没有突出的岩石阻挡,所以少了一份粉身碎骨的悲壮,就像一道长长的垂帘屏风,挂在绿色峡谷之中。山民们说它是一把美人梳。是中国帘状瀑布典型代表。

梵净山导游词

位于贵州省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传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时由于山高,马脚被拌了一下,即从马背上掉下了几叠经书,形成了梵净山上的峰群,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万卷书”。世界独有的奇石“蘑菇石”形似一本本经书堆叠而成的,据说这一天工巧匠就是当年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亲手所造,不管风吹雷打,日晒雨淋,历经万年依然屹立于山顶,丝毫不变,与之对应相称的梵净山次峰“红云金顶”从梵净山上冒然而出,直插云霄,凸出地面100米,堪称“蓝天一柱”,顶上分别驻着两座寺庙,即为弥勒佛殿和释迦殿,传说佛祖就是通过此顶来到人世的。所以我们来梵净山的朋友,只要登上这座红云佛顶,拜一拜佛祖就能共享人间太梵净山有佛光,心诚则灵,天气好时就能看到佛光。除了以上这些更能吸引你的就是那万步云梯了,来梵净山的人除了赏景和求平安外,还有一项就是对自己体能的一次挑战,凡能徙步登上梵净山的都是好汉

甲秀楼导游词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题词是“城南胜迹”,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留影。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 浮玉桥上的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20米,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底层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浮玉桥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涵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上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诗人更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幅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了它的神韵。翠微园在贵阳城南之南明河畔与甲秀楼毗连而呼应,与甲秀楼相毗邻,是一组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占地40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前身为南庵,后改名为武侯祠,观音寺,1993年经维修后改名为翠微园。园内拱南阁造型敦朴生动;端庄秀丽。

黔灵山公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就是黔灵山了,它由大罗岭、象王岭、白象岭、檀山、杖钵峰、狮子台、关刀岩、宝塔峰和北峰组成。现在的黔灵公园就是由黔灵山为主体,后又开辟了黔灵湖,动物园,麒麟洞,二坝和三岭湾等景点。现在我们脚下的九曲径共有380级台阶,24个“之”字拐,因有9个大弯道而称为“九曲径”。沿着山道旁的石壁上,有许多石刻,从“第一山”、“黔灵胜境”到“南无阿弥陀佛”走到上面还有一个“吹螺壁”,一些奇妙的小洞遍布在石壁上,洞眼大小象手指一样,如果用嘴贴着石壁可吹出海螺鸣叫的声音,传说吹响小洞,就能使人长寿。各位游客,现在我的右手边这幅大型石雕叫做“九龙浴佛”,它说的是释迦磨尼诞生时,有九条龙吐水为他沐浴。左手边就是弘福寺了。平时寺门只会开边上的小门,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在佛教,这叫做山门,分别代表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如果中间的门开了,那就是遁入空门,出家当和尚了。

大家在弘福寺上香后,我们可以顺着这条山间小路一直下到黔灵湖畔。黔灵湖碧波荡漾,让人心旷神怡。在这里,可以全身心地放松,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现在我们顺山而下,便到了麒麟洞。它的得名是因为在麒麟洞内有一块巨大的钟乳石,非常象一头麒麟。在麒麟洞旁的这个“水月庵”,曾关押过两位爱国将领

张学良和杨虎城,留下过许多故事

黎平肇兴侗寨导游词

肇兴,俗名“六洞”,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因此,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迁来,和睦相处,都为陆姓。为了区别,又在房族中定出“内姓”。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为“团”。肇兴先后发展成五个团,按当时民间奉行的“五常”命名,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每个团、也就是每个房族都各自建筑自己的鼓楼,于是才出现一寨有5座鼓楼的这一奇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肇兴鼓楼群。我们往四处看,都是侗族的木楼。《黎平府志·风俗》载,侗族多建造上人下畜式木结构的双面屋顶“干栏”楼房,当地汉族称为“吊脚楼”。侗寨房屋布局,多依所傍的山势朝向,面向田坝或流水,并根据地形由几户共同建连带状房屋。屋的前半部为开敞式宽阔的长廊,也叫敞廊,侗语叫“干栏”,是生活、接待宾客、纺织、刺绣的场所,后半部则是卧室与火炉房。侗族的桥梁以木桥居多,以长廊式的风雨桥最为出色,大都建于清末。肇兴寨这样的花桥共有5座。这种桥造型优美,桥身运载坚固,既可供人行走,又可挡风避雨,同时又是供人们休息和迎送宾客的场所。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族一个重要标志。鼓楼是侗家集会议事的地方。凡村中大事,由寨老派人击鼓聚众商议,作出决定,分派执行。如有民事纠纷,也由款首在此裁夺定案。第七、鼓楼又是侗寨中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很象过去北方的烽火台。萨”是侗族信奉的女神,传说,古时候有个侗家妇女,为了维护侗家的利益,与邪恶作斗争。因寡不敌众,纵身跳下九层悬崖下的龙滩,壮烈殉难。不久,在她殉难的地方,长出形似她的崖石,昂首矗立在龙滩边。侗家说这就是的化身。为了悼念她,侗家称她为“祖母”,奉为神。里面的萨坛用石头砌成圆丘,丘上栽一株黄杨,旁置一把雨伞,四周有十二个或二十四个小木椿或小石堆,据说这些木椿、石堆表示“守将”之位。此地有一世袭或由卜测产生的“登萨”——祖母之祖管理。非敬祭之日,不得入内。

镇远古城导游词

镇远县位于贵州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宋绍定元年(公元1226年),赐名镇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祝圣桥楹联:扫尽五溪烟,汉使夫差撑都去,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这里五溪指湘黔交界处的五条河流,烟指战乱。这幅对联既写出了镇远悠久的历史又反映出镇远与中原及国外的交往。青龙洞是贵州境内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依山而建贴壁临空。它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漫步古城头,举目远眺,宛如一组鬼斧神工的巨型浮雕,又像一幅淡抹素描的水墨画卷。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远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县至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古民居、古码头无一不在述说这这些历史。这里不仅有名闻遐迩的文物名胜,也有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迹。1934年至1936年,红军长征曾三过镇远,留下了全国仅存的驰名中外的“和平村”旧址,是中外游客必到之处。“和平村”原系国民党军政部下属的第二日本俘虏收容所,设于卫城十字街南侧五云山下的清代镇远总兵署中军衙门。先后关押日军俘虏700余人。因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优待敌军俘虏政策的影响和感召,镇远收容所中一部分有了觉悟的日军俘虏志愿组织起来,成立“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收容所由此也称“和平村”)。盟员们积极从事反战宣传,有的还到前线向日军喊话。在“和平村”内,制作手工艺品到市场出售,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些对于瓦解日军,改造俘虏,改善和活跃盟员物质文化生话,都起到了一定作用。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镇远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黄果树导游词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风景点是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高77.8米宽101米。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瀑布之一。1982年1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黄果树瀑布已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果树瀑布距省城贵阳市137公里,位于贵州省西部镇宁县和关岭县接壤处的打邦河支流的白水河上。从贵阳乘车到黄果树,约需一个半小时左右时间。 现在,我们来到了瀑布跌落处---犀牛潭。此潭乃因传说有神犀潜藏水底而得名。有没有神犀,谁也没有见过,但潭水的神秘幽深,至今依然,任何人驻足潭边,都会浮想联篇。若是晴天的上午10时或下午4时左右,由于阳光的折射,你还可以透过瀑布冲击时溅起的雨雾,看到从深潭中升起的七色彩虹,使你顿生雄姿盖世,艳丽昭天之感。清代贵州著名书法家、“颐和园”三字的题额者严寅亮在“望水亭”题写的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需梭织天生成”,更是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色。

水帘洞”已经到了,这个水帘洞全长134米,它由6个洞窗、3个股洞泉和6个通道所组成。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改编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水帘洞一场戏,就是这里拍摄。 这是第一洞窗,它的位置最低,离犀牛潭水面仅40米,但洞窗则最宽大,有十几米宽,位置在第一、二个瀑布中间,大水时两个瀑布就连成水帘,将洞窗全部封住;水小时则次第拉开,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闵像可以随意开合的窗帘。 这是第二洞窗,它离第一洞窗仅4米左右。这是一个静谧的世界,号称水晶宫。它是水帘洞的心脏部分,长11米,高9米,宽3米。路旁有一股泉水,清澈明净,水长年保持在一个水位。洞顶悬挂着许多钟乳石,在麦秆状钟乳石上还有名贵的卷曲石。洞壁上还悬着数不清的石幔、石帘。 这是第三洞窗,它向外突出,很像阳台。这个洞窗有1米高,3米长,外面围有护栏,游人站在护栏后面可以伸手摸到瀑布,所以人们把这里称之为“摸瀑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亲临考察后盛赞黄果树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天然盆景区由大大小小的水池、天然山石、水石盆景组成。雅致空灵,令人赞不绝口。

天龙屯普-天台山导游词

屯堡文化是明代西南军队屯田制的产物。在我国的历史上,历代都有不同规模的屯田,明代在西南的屯田制是为了解决远征军的给养,达到长治久安,才“遣汉制夷”。大量的征南军队和江南移民的到来,这对巩固明廷,开发西南,加强民族团结,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

可以说,正是明代的屯田之举,才有了今天的“屯堡文化”,正是这一群屯堡文化的创造者,六百余年的耕耘开发,才有今天黔中的屯堡文化。 六百余年来,屯堡人固执地坚守着大明朝的祖制。在服饰方面,屯堡妇女保持祖制,依旧是宝蓝色的长衣大袖,精致的花边体现了江南刺绣的神韵。 地戏源于明代的军傩,军傩这一种军队专司的仪典,它是由征南大军带入黔中的。屯堡人的祖先跳军傩不是娱人,更多的成份是娱神,用这一种傩仪作为出征的祭典,振奋军威,恐吓敌人。屯堡民居建筑既独立,同时又跟整个村寨的布局浑然一体,所有民居都可通过后门相通。天龙屯堡古镇的石巷纵横密布,将整个古镇连为一个整体,在错综复杂中却又井然有序。战争时期,敌人一旦进入巷中,就像进入迷宫,关上巷门,就如关门打狗一般。 天台山伍龙寺:是屯堡古寺庙建筑的典范,它雄峙于一峰独秀的天台山上,四周城墙怀抱,是军事功能和宗教功能合一的建筑。它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被建筑专家赞誉为“石头建筑的典范”、“深山明珠”。墙壁上开极少的猫窗,一望即知其军事堡垒的防御功能;内部本构件精雕细琢,特别是大殿前的木雕,一幅一个人物故事,生动逼真,各栋建筑更是灵施巧布,在有限的山岩上,创造出了丰富的建筑空间。天台山伍龙寺是一处佛道儒和一的场所,前殿供佛祖,后殿供玉皇,清末又学馆,像这样的文化现象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伍龙寺的最顶层曾是吴三桂在此悟禅的地方。

西江苗寨导游词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千户苗寨,是中国仅有的,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1285户苗家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相叠,鳞次栉比,气势恢弘。西江是苗语音译,意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西江千户苗寨由于聚居着众多的苗族人,被誉为“苗都”。在这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苗寨深处,隐藏着太多的传奇和神秘。寨子座落于河谷,四面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源于雷公坪的白水河蜿蜒流淌,穿寨而过。河水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层层叠叠的吊脚木楼,从河两岸依着山势,迤逦向上展开,连绵成片的红彤彤板壁,在阳光照射下,一片辉煌。 西江千户苗寨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为全省13个保护与建设的民族乡镇之一、被誉为

遵义会址导游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老城红旗路(原子尹路)80号。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上盖小灰瓦,歇山式屋顶上开一

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面积为36平方米,长方形。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原物)和两个壁柜(原物),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

作战室在会议室正对的楼下,面积为56平方米,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屋子正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铁座马烟、订书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信、报纸做的信封、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册以及《陈中日记》等。

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在会址主楼西头的第一间。室内按原状陈列:一张老式的暗褐色的木架子床上,铺白色粗布垫单,有一床灰色薄棉被;窗下一张红漆九屈桌上有铜墨盒、瓷质毛筒、美孚罩子马灯、军委会信、信封、毛笔、铅笔等物件。 室内一角置一挑铁皮公文挑箱。壁上持手枪、望远镜与竹斗笠。在引人注目的壁上还挂着一帧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留影。这张珍贵的历史的历史照片为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所摄,录下了周恩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

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在会址主楼东头第一间,与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相对。室内按原貌陈列:一张浅红色的老式木架床上,铺着白色粗布垫单、一床灰薄被、一床棕黄色的老式俄国毯。室内一角有一对铁皮公文挑箱。

窗下的红漆九屈桌上有铁座马灯、军委会信、信封、毛笔、红蓝铅笔等物件。壁上挂竹斗笠、手枪(康克清所用)、望远镜以及朱德和康克清长征到达陕北后在窑洞前的合影,为我国著名摄影家吴印咸所摄。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