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民众使用电器设施的安全意识

  摘 要:随着电器的普及和升级换代,民众在使用电器设施方面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普及安全教育有助于营造安全氛围,建设安全志愿者队伍有助于安全服务,健全安全检查机制有助于安全监管。实用的安全措施有助于增强民众使用电器设施的安全意识,提升民众安全生活质量。

  关键词:电器设施;安全隐患;安全意识;实用措施

  中图分类a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121-02

  引言

  党的十八大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1]。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乡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众对现代化的追求逐步升级换代。20世纪70年代,民众追求拥有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等初级现代化生活设施,家用电器以少量的手电筒、收音机等为主;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民众追求拥有电冰箱、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电器的种类和数量逐步增加;现代的民众追求拥有汽车、电脑、iPhone5等高档电器设施,电器设备无所不在,无所不见。

  在不同时代背景和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民众对电器设备的依赖程度各不相同。改革开放初期,民众不完全依赖电器设备,他们把电器作为奢侈品。在现代社会中,民众越来越依赖电器设施,他们把电器视为生活、学习、工作的必需品。在家庭、学校、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如果缺乏电器设施,人们就似乎一筹莫展、一事无成。

  随着电器时代的发展,一些电器处于老化或升级换代状态。由于缺乏使用电器设施的安全意识,民众在使用电器时不时出现一些安全隐患。例如,有人在使用正在充电的iPhone5时,触电身亡;有些年代久远的汽车发生自燃自爆现象;因电线老化,个别家庭发生火灾现象等等。

  增强民众使用电器设施的安全意识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它是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升民生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一些现存的安全隐患,探索一些实用的举措,是提高电器设施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是确保民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丰硕成果正当权利的重要途径。

  一、存在的部分安全隐患

  隐患就是问题,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安全隐患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受教育的差异情况比较明显、比较严重。在一些地方,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人缺乏教育经历和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看不懂电器设施上的操作说明书,购买时虽有演示,但使用时仍然存在某些误解。少数人盲目使用电器设施,容易引起操作上的安全隐患问题。

  其次,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对民众安全使用电器设施也有隐性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讲,健康的传统文化能推动民族的创新和兴旺发展,不健康的传统文化容易制约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是勤劳、节俭的民族,提倡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普遍受到“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再三年。”等传统理念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商品的使用时间越长越好、越耐用越好。一些民众过分贪图低廉的价格,经常到小商品市场购买便宜的电器商品,包括电热棒、电热毯等家用电器。这种勤俭节约的思想直接影响着民众使用电器设施的行为。只要价格便宜,只要能省钱,有人就忽视电器的质量标准。只要电器设施能用或修理后能用,有人就不愿意抛弃或报废这种设施。他们对电器设施的保质期、使用期限视而不见,完全不考虑在使用期限过后必须报废电器设施的处理方式,导致部分超期工作的电器设施出现安全隐患问题。

  再则,一些电器设施的生产厂商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偷工减料,非法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他们不按照行业的规范标准进行生产,标准要求过低。有的电器设备厂商将零部件生产权非法转包给不达标的家庭式作坊。这些家庭作坊的从业人员缺乏专门的技术训练,专业素质不高。他们生产的设备缺乏正规的质量检测工序,偷偷帖上正规厂家的商标,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不能保证电器设施的质量,存在电器质量安全隐患问题。

  二、普及安全教育有助于营造安全氛围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2]。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一切均为零。安全教育旨在培养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引导民众善于发现、寻找、消除不安全的隐患因素,懂得采用有效的措施,营造安全可靠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

  安全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学校安全教育、家庭安全教育、企业安全教育、社区安全教育组成综合性的社会安全教育网络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应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形成安全学习、安全生活、安全工作的行为方式,积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电器生产、维修专业人员。家庭安全教育是社会安全教育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家庭成员应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安全的生活态度,养成购买和使用正规电器设备,正确使用电器设施,经常检查、随手关好电器设施的良好习惯。设法引导民众自觉报废过期的、不安全的电器设施,消除贪图低廉的、不规范电器设施的陋习。企业和社区教育是社会安全教育网络的重点,应把安全教育融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在电器说明书上增加醒目易懂的安全使用符号,方便缺乏教育经历的电器用户。通过组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自检、安全生产互检等活动,克服侥幸、大意的心理,营造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为公众提供高质量、高安全系数的电器设施。

  三、建设安全志愿者队伍有助于安全服务

  增强民众使用电器设施的安全意识,一方面应依靠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应依靠安全志愿者队伍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讲,安全的理念要靠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和社会化的工作人员共同合作,共同实施。光有安全使用电器设施的意识、理念,没有全社会的参与行动,那就是不全面的安全行为。增强民众使用电器设施的安全意识,必须加强安全志愿者队伍建设,必须倡导为大众服务的奉献意识和良好行为。   广义上讲,志愿者就是不图回报、不图私利地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人员,包括为他人、为社会提供义务劳动的人员,即“义工”。狭义上讲,与电器设施相关的安全志愿者,主要是指不计报酬、不图私利地为他人、为社会成员能安全使用电器设施提供检测、维修等义务服务的人员。

  由于传统文化的一些负面影响,有些家庭、有些部门的电器设施时常会出现操作故障,发现问题后,不能正确、有效地处理问题。有些人为了省钱,让电器设施带病工作,或超期限使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电器专业人员应经常联合设计有关电器设施安全检查、检测、维修等方面的志愿者服务项目,组织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如“郭明义安全志愿者工作组”、“徐虎安全志愿者工作组”、“雷锋安全志愿者工作组”、“大学生安全志愿者工作组”等,组织技术人员免费为民众提供专业化的安全服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在全社会倡导义务安全服务的工作理念。

  四、健全安全检查机制有助于安全监管

  健全安全检查机制,加强安全监管,是增强民众使用电器设施安全意识的组织保障。各级政府、工商行政、市场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联、公安等部门应协调探索多元化监管的方式,探索一些实用措施,共享监管资源,对生产、销售电器设施的厂商实行诚信积分制考核,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杜绝生产、销售不合格电器设施的行为。

  政府部门应积极承担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的协调功能,总体部署安全工作,采取各种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宣传和推广先进、安全的电器安全技术,提高电器安全水平;制定、贯彻现代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使用电器意识和电器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分析典型事故实例,找出事故原因,举一反三,消除事故隐患。工商部门应积极发挥行政执法的功能,杜绝电器设备厂商将零部件生产权非法转包给不达标家庭作坊生产的现象,杜绝不合格电器产品的生产源头。工商联、市场管理、公安部门应引导厂商诚实经营、安全经营,杜绝不规范、不达标电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渠道。质量监督部门应督促和检查生产厂商保质保量、规范生产、规范标准,例如:电气绝缘;安全距离;安全载流量;有明显、准确、统一安全的标志。科研部门应积极创新,开发研制智能型电器产品,使电器设施出现过热、过期、超载等情况时能自动停止工作,使民众免受不规范电器产品的伤害。

  五、结束语

  安全是人类健康生存的一个关键要素,没有安全,就没有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增强民众使用电器设施的安全意识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体现了党和政府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分析民众在使用电器设施中存在的一些隐患问题,主要目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研究问题必须“研”到点子上、“究”在关键处[3]。针对传统理念、教育水平、生产质量等方面的不足,有必要加大安全使用电器设施的教育力度,把安全教育融入生产、经营、使用的各个环节,通过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自主检查、相互督查等宣传教育活动,克服马虎侥幸、粗心大意的心理,营造安全第一的社会氛围。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电气技术人员免费为民众提供专业化的安全服务,倡导义务安全服务的工作理念。

  健全安全检查机制,加强安全监管体系,有助于增强民众安全使用电器设施的组织建设。各级政府、工商行政、市场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联、公安等部门应共享资源、多元监管,对生产、销售电器设施的厂商试行诚信和质量积分制考核方法,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通过科技研发,研制现代智能型电器产品,减少或消除过热、过期、超载等安全隐患,提升民众安全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缩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袁贵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J].求是,2012,(12).

  [3]陈喜庆.说说“问题”[J].求是,2012,(12).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