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职生赢在职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要真正让中职生赢在职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去年以来的全球金融风暴,更让上海中职生感受到生涯规划并不遥远,它将直接影响着自己的求职就业。   从“无”到“有”的探索

上海市职教协会多年前的一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学生选择进职校的初衷大多很盲目,有七成学生是因为“成绩不好、考不上普通高中”,12%的学生是为了“较早地找到工作”,为“掌握一种技能”而报考职校的学生仅为8%。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表示乐观和有信心的学生仅占1/3。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求职途径的调查中,有81.7%的学生希望就业靠学校推荐、家长“找路子”或用人单位主动上门,只有18%的学生愿意最初的工作自己找;64%的学生希望未来的职业收入高、工作稳定。

主持这项调查的上海振华外经贸职业学校副校长陈玉说,只有近9%的学生有详细或比较详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30%的学生对今后的职业发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近60%的学生无规划或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未来的职业前景,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实施以生涯规划为中心的职业指导教育。”

的确,中职生在专业选择、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为此,2005年起,上海在市商业学校等5所中职学校率先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如今,已有70%的中职学校自主选用了这门课程,每周两个学时,并融入就业求职指导与自主创业方法等内容,这从“无”到“有”的探索,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取决于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加强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有调查发现,中职生初次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率不高,就业的稳定性较差。在调查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初次从业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基本不对口;有52%的毕业生在初次工作6个月内更换了工作岗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开展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会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联系,加强学校和企业、行业合作,形成“一体化、大市场”的体系,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身心特点顺利就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就是在尽量实现个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愿望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4年多的课程实施实践,让师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大家感到,对自我了解越深入,职业生涯规划就会越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越明确,毕业选择的满意度越高,毕业选择结果与最初打算的一致性也就越高。

从“职业”到“生涯”的规划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上海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的价值追求,也是中职德育课改革的灵魂。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王向群介绍说,生涯规划课程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从“职业”到“生涯”的转变,从“指导”到“规划”的转变,突出了职业道德的核心地位,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倡导将个人的就业、创业与国家、社会的需要有机结合。

记者在多所中职学校听课后,感受到上海先行先试的生涯规划课程具有几个鲜明特点。首先是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课程富有职教特色,融思想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基本知识、事例、数据、警句、格言等具有较强的教育性,能启发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会选择,培养社会责任感。从学校的教学反馈情况看,中职生迫切希望从中获得求职、择业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的具体指导。同时生涯规划教材充分考虑了中职生的特殊性,对于理论知识没有过于强调体系,而是找到了较为实际的切入点,使课程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其次,课程联系中职生实际,具有一定适切性。生涯规划课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对学生学习就业前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从业者所必备的社会交往的技能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注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显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近80%,学生普遍认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密切相关,所学内容能切实解决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引起他们对将来自身发展的思考。

再其次,课程非常注重应用性,内容组织也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生涯规划课程以学生原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出发点,强调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使学生学了后就开始思考并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由于教材的呈现方式比较新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非智力因素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记者发现,教学空间变得更加开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不受压抑的;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学生思维空间是开放的,教学改变了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尽可能地将生涯规划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明显加强。生涯规划课程倡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频率大为增强。各所学校的实践证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使课程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学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规划。因此,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可程度较高。

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至今,最受益的就是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这些原本很概念的名词,却因为一门课而生动鲜活起来。与此同时,也因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许多学生以这门课程为依托,为自己制订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逐渐实现了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这里撷取三个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的故事。

故事一:职业生涯指导让他目标更明确

孙逸仙从小就对机械制造感兴趣,喜欢研究钟表。中考前,他根据自身的特点做了一个决定:报考职业学校。对于他来说,考高中不成问题,但报考中职学校、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更有吸引力。在填报专业时,他觉得自己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又不是非常强,如果报考模具专业不一定适合,但数控专业就不一样了,既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又需要懂计算机,能编制操作程序。孙逸仙也很喜欢计算机,于是他就把选择方向锁定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上。

如愿进入上海工业技术学校后,孙逸仙在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下给自己确定了几个目标:第一阶段提高专业课成绩,为分专业做准备;第二阶段提高基础课成绩,为高考做准备;第三阶段提高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为职业发展做准备。在校的3年中,为职业发展做准备的阶段目标始终贯穿在孙逸仙学习生活的始终,他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在口才与交往、社区服务、体育健身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高。

故事二:给植物当大夫

作为上海市城市管理学院附属园林中专的一名学生,穆冲聪坚信自己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她认为,当下的上海乃至全国都在大力发展绿化事业,尤其是随着奥运会的举办和世界博览会的即将举办,人们对绿化行业的关注将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穆冲聪认为,绿化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最大区别是需要后期管理,这就意味着绿化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她说:“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穆冲聪来说,最希望的是毕业之后,通过自主创业开办一家“植物医院”,并能够与上海大大小小的社区物业挂钩,对社区的绿化进行养护和整治。

故事三:做研究型金融工作者

作为未来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上海南湖职业学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夏依倩认为,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管理,才能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夏依倩给自己制订的长期目标是:通过钻研业务和刻苦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10年以后,成为一名研究型金融工作者。

学习是职业生涯的“加油站”。对于金融行业的人来说,学习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实际工作的需求。因此夏依倩说,不断变化的现实,要求我们随时掌握未来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保证个人职业生涯的顺利转型、调整和正常发展。她笑着说:“为了实现我的职业规划目标,我必须终身学习,不断适应各种变化。”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