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信号源的制作与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高频信号源的制作与原理

所属系 电子工程系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起讫日期 设计地点

高频信号源的设计与制作原理

摘要(一)

无线电设备中广泛使用各类频率源,通常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或网络需要大范围能任意切换的频率点,需要采用频率合成技术来实现。频率合成技术是现代通信对频率源的稳定度、准确度、频谱纯度及频带利用率提出愈来愈高要求的产物。它能够利用一个高稳标准频率源合成出大量具有同样频率标准高性能的离散频率。

单片机在数字时钟中的应用已是非常普遍的,由单片机作为数字钟的核心控制器,可以通过它的时钟信号实现计时功能,将其时间数据经单片机输出,利用显示器显示出来。

本次设计是利用高频合成技术和单片机的计时功能,本文详细阐述了高频信号源的设计过程,涵盖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原理图,PCB 图以及最后的试验板焊制等基本过程。 关键字:频率合成技术 高频信号源 单片机

摘要(二)

High-frequency signal source principle of design and production

Abstract

Radio equipment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requency source, usually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or network requires a large range of arbitrary switching frequency point, require the use of frequency synthesis technology. Frequency synthesis technology is a modern communications on the frequency stability, accuracy, spectrum utilization for purity and moved more and more demanding products. It can take advantage of a high standard frequency synthesis out of a large number of sources with the same frequency standard high-performance discrete frequency.

SCM in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clock is already very widespread, the MCU core as a digital clock, you can pass it to the controller of the clock signal timing features, its time data output by the microcontroller, the use of the monitor is displayed.

This design is the use of high frequency synthesis technology and single chip timing functions, this article details the design of high-frequency signal source, ranging from requirements analysis, system design, programming, PCB diagram schematic diagram, as well as the final test of the basic plate welding system. Keywords: frequency synthesis technology for high-frequency signal source SCM

摘要(一)………………………………………………………………………………………......... 2 摘要(二)…. …………………………………………………………………………………………3 第一章 引 言…………………………………………………………………………………....... …5

1.1课程背景……………………………………………………………………………….... …5

1.2课程目地 ................................................................................................................................... 5 1.3课程任务 ................................................................................................................................... 6 第二章 介绍......................................................................................................................................... 7

2.1高频信号源的用途 ..................................................................................................................... 7 2.2高频信号源的制作 ..................................................................................................................... 7

2.2.1概述………………………………………………………………………………………………….7 2.2.2 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 8 2.3高频信号源的电路组成 .............................................................................................................10

2.3.1电路框图………………………………………….........................................................10 2.3.2 PLL频率合成.................................................................................................................. 11 2.3.3直接式频率合成器的组成 ................................................................................................12 2.3.4吞脉冲式频率合成器的组成.............................................................................................12 2.3.5 MC145146并行码输入集成锁相环频率合成器………………………………………………...13 2.3.6环路滤波器………………………………………………………………………………………..15

2.4单片机......................................................................................................................... 17

2.4.1单片机的概念……………………………………………………………………………………..17 2.4.2 单片机的特点………………………………………………………………………………….....18 2.4.3 AT89C51的单片机简介…………………………………………………………………………..19 2.5 频率设置和显示电路................................................................ 21 第三章 调试总结………………………………………………………………………………………………... 22 第四章 心得体会……………………………………….......................................................................................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一(C 语言源程序)……………………………………………………………………………... 25 附录二(输出电路原理图)……………………………………………………………………………32 附录三 (电路原理图)………………………………………………………………………………. 33 附录四 (PCB 印刷版图)…………………………………………………………………………….. 34

第一章 引言

1.1 课程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讯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

势头也一定会更好,为了自己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理论知识的把握。

无线电设备中广泛使用各类频率源,通常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或网络需要大范围能任意切换的频率点,需要采用频率合成技术来实现。频率合成技术是现代通信对频率源的稳定度、准确度、频谱纯度及频带利用率提出愈来愈高要求的产物。它能够利用一个高稳标准频率源合成出大量具有同样频率标准高性能的离散频率。

单片机在数字时钟中的应用已是非常普遍的,由单片机作为数字钟的核心控制器,可以通过它的时钟信号实现计时功能,将其时间数据经单片机输出,利用显示器显示出来。 本次设计是利用高频合成技术和单片机的计时功能,本文详细阐述了高频信号源的设计过程,涵盖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原理图,PCB 图以及最后的试验板焊制等基本过程。

1.2 课程目的:

学生在学习完模拟电路和单片机后,需要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课程设

计,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模拟电路和的单片机的理论知识,会使用模拟和单片机设计一个高频信号源的电路,掌握常见元器件的几根知识和电子线路的设计方法,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熟练运用Protel99完成PCB 的设计。通过电路的装配,调试和性能指标测试,掌握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学生的时间动手能力

1.3 课程任务: 1 元器件基本知识

使学生辨识常见的元器件,了解常见的基本元器件的封装,参数,掌握元器件的选型 2 频率合成器原理,及设计

使学生掌握频率合成器的原理,学会设计方法,依据设计的结果正确选择元器件 3 频率合成器PCB 设计

使学生熟练运用Protel99绘制电路的原理图,设计PCB 图 4 频率合成器电路装配,调试及性能指标

训练学生的电路装配基本技能,完成频率合成器电路的准高配,调试及性能指标的测

试,并攥写测试报告

5 频率设定及显示原理,仿真及设计

使学生熟悉频率设定及显示的常见应用电路,掌握频率设定及显示的基本原理及运用

Protel99软件仿真设计方法 6 频率设定及显示电路PCB 设计

使学生熟练运用Protel99绘制电路的原理图,设计PCB 图 7 频率设定及显示电路装配,调试及性能测试

训练学生的装配基本技能,完成频率设定及显示电路的准高配,调试及性能的测试,

并攥写测试报告

8 输出电路原理,仿真及设计

使学生熟悉常见输出电路的应用,掌握输出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9 输出电路PCB 设计

使学生熟练运用Protel99绘制电路的原理图,设计PCB 图 10输出电路装配,调试及性能指标测试

训练学生的电路装配基本技能,完成输出电路的装配,调试及性能指标的测试,并写

实验报告

12 课程设计论文攥写,答辩

训练学生的论文攥写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第二章 介绍

2.1高频信号源的用途:

无线电设备中广泛使用各类频率源,比如发送设备中药采用振荡器产生高频正弦载波,而接收设备中药采用振荡器产生本地振荡信号用于混频。这里的振荡器是一种无需输入激励信号就能自动产生交流信号的装置。

通常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或网络需要多达几十至几千个以上的能任意切换的频率点,这就需要采用频率合成技术来实现。频率合成技术是现代通信对频率源的稳定度、准确度、频谱纯度及频带利用率提出愈来愈高要求的产物。它能够利用一个高稳标准频率源(如石英晶体振荡器)合成出大量具有同样频率标准高性能的离散频率。

2.2高频信号源的设计与制作原理:

2.2.1概述

根据设计任务拟定设计框图如下图所示:

高频信号源电路框图

总电路由三部分构成 1)频率设定和显示电路

2)PLL 锁相环路:送出高频振荡信号 3)输出电路:调节输出阻抗 高频信号源的实现方法: 1)直接频率合成 2)DDS 合成 3)PLL 合成

2.2.2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

1. 设计功能指标:

a. 振荡器输出频率:f0=28—34MHz; b. 频率误差小于0.15KHz; c. 频率稳定度优于5×10-3; d. 震荡波幅度:Uom ≧1V 。 附: 设计要求:

采用按钮设置频率,LED 数码管显示频率。 ①画出电路原理图; ②确定元器件参数; ③电路仿真与调试; ④PCB 文件生成输出

2. 设计步骤(示例) a. 电路原理图设计

选择变容二极管压控振荡器电路如下图所示:

VCO MID

LC 正弦波振荡器电路

低通滤波器的输出通过高频扼流圈L32加至变容二极管两端,使其结电容随着相应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使以Q501为核心的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输出频率随之变化,实现压控。

b. 计算电路中各元器件参数

①电源电压可选为9V 。

②三极管可选为S9018,其特征频率为1100MHz 。

③振荡器的工作点的选择原则为:在保护起振的条件下,静态工作点电流应尽量小。在本电路中,采用分压式偏置电路,上、下偏置电阻都为47K ,发射极偏置电阻为100,Ie ≈38mA ,具体设计和计算方法请读者自行考虑。

④CE31、C31、L31、CE32、C32组成∏型滤波,其作用可防止交流电流流过电源。L32为扼流圈,可防止高频振荡信号进入控制信号源。

振荡回路的元件参数:

振荡频率

f 0≈

12π

LC

式中,CΣ为C 34、CV31串联再和4个变容二极管的等效电容值Cj 并联的总电容值,在本次课程设计中,f 0=28~34MHz。 其次,振荡回路特性阻抗

ρ=

L C ∑

=2πf o L =

12πf o C ∑

选取ρ值时需兼顾回路的空载品质因数(Q=ω0L/r)与有载品质因数(Q e =R/ω0L ), 取值不宜过低也不能太大,否则不利于振荡和提高频率稳定度。考虑到电感的自损耗电阻约为零点几至几Ω,可选ρ=100Ω。

由上述分析,可得下列二式:

f min ≈

12π

LC

max

=28⨯10Hz

6

ρ=

L C ∑

=2πf min L =

12πf o C max

=100Ω

联解上述二方程式,可得

L ≈

ρ

2πf min

L

=

1002π⨯28⨯100. 22100

6

H ≈0. 57μH 。实际取值为L =0. 22μH

C max =

ρ

2

=μF ≈22pF

而C ∑为C 34、CV 31串联后在和4个变容二极管等效电容并联后的总电容值,满足

C ∑=C j +1/(

1C 34

+

1CV 31

)

从减小三极管和负载对振荡回路的影响的角度考虑,可选: 接入系数p ={1/(

1C 34

+

1CV 31

)}/C 34=0. 2,取值为CV 31max =50pF

可得

C 34≈200pF 。实际取值为C 1=360pF 。

若振荡频率的实际结果与期望值有误差,可通过调整电感或电容参数来解决。

2.3高频信号源的电路组成 2.3.1电路框图:

2.3.2 PLL频率合成

1. 基本锁相环的组成:

注:环路锁定时,鉴相器的两个输入信号的相位差恒定

锁相频率合成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式锁相环路。锁相环路(PLL )是一种相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它利用输出与输入量之间的相位误差来实现输出频率对输入频率的锁定,即“锁相”,实现锁相的方法称为“锁相技术”。

锁相环路的基本组成框图如图3.1所示。它由鉴相器(PD )、环路滤波器(LPF )和压控振荡器(VCO )三部分组成。 2. 锁相环路频率合成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直接分频式锁相频率合成器

直接式频率合成器构成如图3.2所示。它仅在锁相环的反馈支路中插入一个可编程控制的分频器(N )。如图所示,高稳定度参考振荡信号经R 次分频后,得到频率为fR 的参考脉冲信号。同时压控振荡器输出经N 次分频后得到频率为fN 的脉冲信号,它们通过鉴相器进行比相。当环路处于锁定时,fR=fN=f0/N,则:

f o =Nf

N

=Nf

R

显然,只要改变分频比N ,即可达到改变输出频率f o 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由f R 合成f o 的任务。在该电路中,输出频率点间隔∆f =f R

2.3.3 直接式频率合成器的组成:

频率控制编码

2.3.4 吞脉冲式频率合成器的组成:

吞脉冲分频式频率合成器:

在实际应用中,特别在超高频工作情况下,为降低N 分频器的输入频率,通常在N 分频器与压控振荡器之间插入高速前置分频器)(÷P )以后,使频率合成器的输出频率点间隔扩大了P 倍,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结果。

为了在给定的频段内合成更多的离散频率点,需减小上述方案之频率点间隔PfR 。为此,在实际通信设备中通常采用双模前置分频器(÷P/(P+1))和含有吞食计数器的可编程分频

器。其构成框图如上图所示,一般称它为吞脉冲PLL 频率合成器。

通常N 计数(分频)器的级数大于A 计数器的级数,即N>A。在计数循环开始时,模式控制信号MC=0,前置分频比为P+1,这样A 计数器每次比另一前置分频模式(P )多吞食一个脉冲。由于N 、A 计数器同时开始计数,A 先计满,输出使模式控制逻辑状态变为MC=1,前置分频比变为P ,直到N 计数器计满,输出将模式控制逻辑重置成MC=0状态。这样,计数链路的总分频比是:

N ∑=A (P +1) +P (N -A ) =PN +A

f o =(PN +A ) f R =PNf

R

+Af R

可见,吞脉冲式频率合成器的输出频率点间隔仍然为f R

2.3.5 MC145146并行码输入集成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MC145146的内部组成

MC145146是由四位总线输入,锁存器选通和地址编程的大规模单片集成锁相环双模频率合成器。图3.4给出其方框图。

MC145146内含有三个计数器,其中10位÷N (N=3~1023)计数器和7位÷A (A=3~127)计数器组成吞脉冲程序分频器,12位÷R (R=3~4095)计数器为

参考分频器,12位÷R (R=3~4095)计数器为参考分频器。

地址码与锁存器的选通关系见下表

MC145146的内部框图

表3-1 MC145146地址码与锁存器的选通关系

MC145146的引脚

·引脚1、2、20、19(D1、D2、D3、D4):数字输入端,将输入信号交流耦合到此引脚,其输入信号频率应小于30MHz ; ·引脚6、4(VDD 、VSS ):正电源与负电源,通常

VSS 接地。

·引脚11、10、9(A2、A1、A0);参考地址码输入端,用于选择内部锁存器; ·引脚17、16(ΦR 、ΦV ):鉴相器双输出端,用于输出环路误差信号;

·引脚14(MC )为模式控制端,输出的模式控制信号加到双模前置分频器,即可以实现模式变换; ·引脚7、8(osc in 、osc out )为参考振荡端,当两端接上一并联谐振晶体时,便组成一个参考频率振荡器; ·引脚3(f in ):输入端,将前置分频器的输出信号交流耦合到此引脚,其输入信号频率应小于30MHz ;

·引脚15(f v ):输出端,该信号是经N 分频器分频后输入到鉴相器信号。 ·引脚18(f R ):输出端,该信号是参考振荡器产生的信号经R 分频器分频的信号,也是鉴相器的另一个输入信号。

·引脚13(LD ):为锁定检测端,用于检测锁定,当环路锁定时,LD 为高电平,当环路失锁时,LD 为低电平。

·引脚5(PD out ):鉴相器单输出端,用于输出环路误差信号。 ·引脚12(ST ):启动输入端。

MC145146的基本特性:

(1) R 分频器分频比变化范围为3~4095; (2) N 分频器分频比变化范围为3~1023; (3) A 计数器分频比变化范围为3~127; (4) 编程控制方式:并行码分布输入; (5) 最高输入与振荡频率:>30MHz;

(6) 参考信号为片内振荡或外接输入,鉴相特性为线型; (7) 电源:+5V;

(8)工艺:CMOS ;

(9)封装:20引线双列直插。

显然,MC145146在实际应用时需外接环路滤波器LF 、压控振荡器VCO 和双模前置分频器。

2.3.6 环路滤波器

1. 环路滤波器的基本特性

在锁相环路中,环路滤波器实际上就是一个低通滤波器,其作用是滤出除鉴相器输出的误差电压ud 中的高频分量和干扰分量,得到控制电压uc ,常用的环路滤波器

有RC 低通滤波器、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及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等。 1) RC 低通滤波器

图3.6为一阶RC 低通滤波器,它的作用是将u d 中的高频分量滤掉,得到控制电压u c 它的传输函数为

F 1(j ω) =

u c (t ) u d (t )

=

1/j ωC R +

1j ωc

=

11+j ωτ

式中,τ=RC 为时间常数。

由此绘出一阶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如图3.7所示:上限截止频率为f H ,通频带f BW =f H 。

2) 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

如图3.8所示,无源比例积分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

F 2(j ω) =

j ωR 2C +1j ωC (R 1+R 2) +1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ω很高时,滤波器的传输函数近似为

F 2(j ω)

ω=∞

R 2C C (R =

τ21+R 2)

τ

1+τ2

成比例特性。这就是比例积分滤波器名称的由来。 3) 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

如图3.9所示,若设运放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则i 1≈i 2(虚断)即:

u d R =

-u c 则可得

1

R 2+

1j ωC

-(R 12+F c (j ω) =

j ωC

) j ωτ

2

+1

3(j ω) =

u u R =-

d (j ω)

1

j ωτ

1

环路滤波器LF

设环路滤波器的上限截止频率为f H ,从滤波的角度考虑,应有f R =(500~1000) f H 。

若选简单RC 低通滤波器,则有:

f H =

12πRC

取f R =10⨯103=1000f H =1000/(2πRC ) ,则RC =1/(20π) ≈15. 9(ms ) 取C =10μF ,则R ≈1590Ω。

这里选RC 有源比例积分滤波器作环路滤波器,取C =10μF ,R 1=1k Ω,R 2=10k Ω。

2.4 单片机:

2.4.1 单片机的概念:

单片机是一种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芯片,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如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中断处理)的微处理器(CPU )、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 )、输入/输出电路(I/O), 以及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SCI )、显示驱动器(LCD 或LED 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PWM )、模拟多路转换器及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片芯片上,构成一个最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

2.4.2 单片机的特点:

单片机是把微机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中断系统等电路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形成的微型计算机。它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与一般的微型计算机相同,但在具体结构和处理过程上又有自己的特点,其主要特点如下: (1)

在存储器结构上,单片机的存储器采用哈佛结构。ROM 和RAM 是严格分开的。ROM 称为程序存储器,只存放程序、固定常数和数据表格。RAM 称为数据存储器,用作工作区及存放数据。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有片内和片外之分,而且访问方式不相同。因此单片机的存储在操作时分为片内程序存储器、片内数据存储器、片外数据存储器。

(2)

在芯片引脚上,大部分采用分时复用技术。单片机芯片内集成了较多的功能部件,需要的引脚信号较多。但由于工艺和应用场合的限制 ,芯片上引脚数目又不能太多。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一根引脚往往设计了两个或多个功能。每条引脚在当前起什么作用,由指令和当前机器的状态来决定。

(3)

在内部资源访问上,通过用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的形式。在单片机中,微机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定时器/计数器、串行接口、中断系统等资源是用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用户对这些资源的访问是通过对对应的特殊功能寄存器进行访问实现的。

在指令系统上,采用面向控制的指令系统。为了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单片机有很强的逻辑控制能力。在单片机内部一般都设置有一个独立的位处理器,又称为布尔处理器,专门用于位处理。

内部一般都集成一个全双工的串行接口。通过这个串行接口,可以很方便的和其他外设进行通信,也可以与另外的单片机或微型计算机通信,

(6)

(4)

(5)

组成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

单片机有很强的外部扩展能力。在内部的各功能部件不能满足应用系统

要求时,可以很方便地在外部扩展各种电路,它能与许多通用的微机接口芯片兼容。

2.4.3 AT89C51的单片机简介

AT89C51 是美国ATMEL 公司生产的,一种带4K 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

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AT89C51单片机的主要特性:

(1)8位字长的CPU ;

T2/P1.0T2EX/P1.1

P1.2P1.3P1.4

MOSI/P1.5MISO/P1.6SCK/P1.7

RST RXD/P3.0TXD/P3.1

V CC

P0.0/AD0P0.1/AD1P0.2/AD2P0.3/AD3P0.4/AD4P0.5/AD5P0.6/AD6P0.7/AD7V PP

P2.7/A15P2.6/A14P2.5/A13P2.4/A12P2.3/A11P2.2/A10P2.1/A9P2.0/A8

T0/P3.4T1/P3.5WR /P3.6

XTAL2XTAL1GND

(2)可在线ISP 编程的8KB 片内Flash (3)256B 的片内数据存储器;

(4)可编程的32根I/O口线(P0~P3); (5)4.0V~5.5V电压操作范围 (6)3个可编程定时器;

(7)双数据指针DPTR0和DPTR1;

(8)具有8个中断源、6个中断矢量、2级优先权的中断系统; (9)可在空闲和掉电两种低功耗方式运行; (10)3级程序锁定位;

(11)全双工的UART 串行通信口; (12)1个看门狗定时器WDT ; (13)具有断电标志位POF ;

(14)振荡器和时钟电路的全静态工作频率为0~30MHz; (15)与MCS-51单片机产品完全兼容。

存储器;

P0.0~0.7

P2.0~2.7

V CC GND

PSEN ALE/PROG EA /V PP

RST

AT89C51的指令系统

2.5 频率设置和显示电路:

输出电路原理图见附录二

本实验的数码管LED 采用共阳极显示,输入端a 、b 、c 、d 、e 、f 、g 、h 分别输入低电位时,数码管相应的段位变亮,否则为暗。实验中采用单片机A T89C51的计时功能,通过输入程序,将频率设定在20~40MHz 之间。

采用单键开关设置频率,按一下S1,频率加10KHz ;按一下S2,频率加100KHz ;按一下S3, 频率加1MKHz 。

显示为十进制,分配控制数据是二进制。 芯片原理参见2.4.3单片机(AT89S52) 稳压电路,输出缓冲和射级输出器

U 4

V

此电路采用LM7805CT 三端稳压器为元器件(如MC145146)提供+5V的电压

第三章 调试总结

本实验中要保证在一定范围内锁相,必须先保证压控振荡器在压控信号为零时的输出频率为27—29MHz ,即电源接+9V,L35右管脚输出信号的周期约为3.5us 。本实验中,初次测得的周期为3.2us ,没有达到要求。遂于L33两端并联一个10pF 的瓷片电容,经调节可变电容 ,振荡周期3.4us 以上,峰峰值达到1V ,基本达到了要求。在不同压控电压的条件下,振荡周期如下表:

表5.1 在不同压控电压下的振荡周期

对分频器的调试

在无压控信号的条件下,测得分频器OUT 周期为2us ,得分频比为62.5,峰峰值为1.7V 。 调节静态工作点

在只接+9V的情况下,测量场效应管漏极电压,开始发现数据较大,经调节可调电阻后达到了4.5V ,保证了场效应管的最大输出幅度。 输出测试

插上所有芯片,输入为+9V,输出夹OUT ,观察输出频率是否随三个开关的按动而变化。经测,该电路的锁相范围为28—34MHz 。

在试验过程中,反馈系数太小,不易满足振幅平衡条件。但反馈系数并非越大越好,应适当选取。

又是在某一频段内高频端起振,但是低频端却不起振,这多半是在用调整回路电容来改变振荡频率的电路中,低端由于C 增大而L/C下降,致使谐振阻抗降低所起。反之,有时候低端振高端不振,原因可能是:

1、选用晶体管fT 不够高。 2、管的电流放大倍数太小。

低端已处于起振的临界边缘状态,在高频工作时晶体管输入电容Cbe 的作用使反馈减弱,或者由于Cb'e 的反馈作用显著等。

第四章 心得体会

本次课程设计结合了电子线路实践中的模电与数电知识,对学生的在这些基础方面的知识以及能力有些挑战,特别是本身理论知识学的不扎实的本人,在原理和理论的一些方面更是一窍不通,但是在本次实践设计中,在一些无意中学到一些本身书上学不到的或者能学到的一些知识,又或是一些思想,就如授课老师所讲的,有些书上的理论知识不清楚,但是实践也许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践中获得理论知识,经过了这么多天的实践,本人也算是深感老师这番话的意义,还有一些当然也是自己感悟的,就是一些理论知识学好了,在实践中不一定能派上用场,要理论结合实际才能让所要完成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或者至少是达到了所要的效果。当然,实践过程中有些问题也存在客观问题,例如元器件本身就是不够精确甚至是坏的,还有示波器等都有不可操控的问题。通过这个短学期的实践学习,本人学会了一点PROTEL 的一点皮毛,也对这个软件产生了兴趣,也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学习中的快乐确实能给人带来不小的充足和满足感,相信这些思想会带给我接下去这几年学习的改变,促进我能够真正花心思去学习,认真对待大学生活,珍惜这些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快乐的时光。当然这段时间的实践,也让我了解到自己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像太过急躁的性格容易导致本来能顺利完成的事情变得大打折扣甚至不能完成,还有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不够,需要加强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才能明白各种事情的本质,很多事情,需要真正用心去感受才能有好的回报。在此,谢谢本次课程设计授课的老师们,带给我这么多的知识和感想。

参考文献

[1] 康华光, 邹寿彬. 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王尧.

电子线路实践. 东南大学出版社.

[3] 李桂安, 丁则信, 田野. 电工电子实践初步. 东南大学出版社. [4] 刘京南, 王成华. 电子电路基础. 电子工业出版社. [5] 短学期综合实践指导计划.

附录一(C 语言源程序)

/*****************************************************************************/ // //

数字频率合成器的设计

配合AZ 综合系统,采用A T89S52,12MHz 晶振

//P1输出段码,P00~P03输出数据D0~D3,P20~P22输出地址到A0~A2,P33输出到ST

//P37~P34输出位码

//key0接P30,为加10KHz 用;key1 、key2接P31,P32为加100KHz 、1MHz

/*****************************************************************************/ #include “reg51.h ” #define 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int unsigned short int

char code dis_7[11]={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ff}; //共阳LED 段码表

char data dis[4]={0,1,2,3}; char data temp; char data temp1;

char data countk0=0,countk1=0; char data counta=0;

int countn=0,countr=0,countk2=20;

sbit key0=P3^0; sbit key1=P3^1; sbit key2=P3^2; sbit ST=P3^3; sbit b0=P3^7; sbit b1=P3^6; sbit b2=P3^5;

sbit b3=P3^4;

bit ldelay=0; //长定时溢出标记,预置是0

/*********************1ms延时函数*********************************************/ delay1ms(int t) { }

/************************显示函数*********************************************/ display() { int i,j; for(i=0;i

for(j=0;j

;

P3=0xff; P1=dis_7[dis[0]]; b0=0; delay1ms(1);

P3=0xff; P1=dis_7[dis[1]]; b1=0; delay1ms(1);

P3=0xff; P1=dis_7[dis[2]]; b2=0; delay1ms(1);

}

P1=dis_7[dis[3]]; b3=0; delay1ms(1);

/***************按键扫描函数**************************************************/ keyscan() { If(key0==0) { delay1ms(10);

While(key0==0); //等待松开键 If(countk2

}

}

}

}

If(key1==0)

delya1ms(10);

While(key1==0); //等待松开键 If(countk2

}

}

}

If(key2==0) {

delay1ms(10);

While(key2==0); //等待松开键 countk2++; If(40==countk2) { countk1=0; countk0=0;

}

If(40

}

counta=(countk2*100+countk1*10+countk0)%64;// 设置计数器A

P2=0x02;//送锁存器L2地址 P0=countn;//送数据 ST=1;//开锁存器 ST=0;//关锁存器

P2=OxO3;//送锁存器L3地址 Countn=countn>>4;右移4位 P0=countn;//送数据 ST=1;//开锁存器 ST=0;//关锁存器

P2=0x04;//送锁存器L4地址 countn=countn>>4;//右移4位 P0=countn;//送数据 ST=1;//开锁存器 ST=0;//关锁存器

P2=0x00;//送锁存器L0地址 P0=counta;//送数据 ST=1;//开锁存器 ST=0;//关锁存器

P2=0x01;送锁存器L1地址 counta=counta>>4;//右移4位 P0=counta;//送数据 ST=1;//开锁存器 ST=0;//关锁存器

}

dis[1]=countk1; dis[2]=countk2%10; dis[3]=countk2/10;

/**************************主函数*********************************************/ main() { ST=0; //关锁存器

delay1ms(1001); ST=0;

//关锁存器

countr=0x0400; P2=0x05; //送锁存器L5地址 P0=countr; //送数据

ST=1; //开锁存器 ST=0;

//关锁存器

P2=0x06; //送锁存器L6地址

countr=countr>>4; //右移4位 P0=countr; //送数据

ST=1; //开锁存器 ST=0;

//关锁存器

P2=0x07; //送锁存器L7地址

countr=countr>>4; //右移4位

P0=countr; //送数据

ST=1; //开锁存器 ST=0;

//关锁存器

while(1)

}

}

keyscan(); display();

附录二(输出电路原理图)

C 22+5V

附录三(电路原理图)

附录四(PCB 印刷版图)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