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语文试卷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

分数:150分 时间:150分钟 姓名: 得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读书与读自然书

①什么是书?书就是好事的人用文字或特别的符号或兼用图画将天然的事物或著者的理

想(幻想,妄想,滥想都包括在其中)描写出来的一种东西.这个定义如若得当,我们无妨把现

在世界上的书籍分作几类.(甲)原著,内含许多著者独见的事实,或许多新理想新意见,或二

者兼而有之.(乙)集著,其中包罗各专家关于某某问题所搜集的事实,并对于同项问题所发表

的意见,精华丛聚,配置有条.著者或参以己见,或不参以己见.(丙)选著,择录大著作精华,加

以锻炼,不遗要点,不失真谛.(丁)写著,拾取二人的唾余,敷衍成篇,或含糊塞责,或断章取义.

窃著著者,名曰书盗.假若秦皇再生,我们对于这种窃著书盗,似不必予以援助.各类的书籍既

是如此不同,我们读书的人应该注意选择.

②什么是自然?这个大千世界中,也可说是四面世界(Four dimensional world)中所有的

事物都是自然书中的材料.这些材料最真实,它们的配置最适当.如若世界有美的事,这一大

块文章,我们不能不承认它再美没有.可惜我们的机能有限,生命有限,不能把这一本大百科

全书一气读完.如是学“科学方法”的问题发生 ,什么叫做科学的方法 那就是读自然书的方

法.

③书是死的,自然是活的.读书的功夫大半在记忆与思索(有人读书并不思索,我幼时读

四子书就是最好的一例),读自然书,种种机能非同时并用不可,而精确的观察尤为重要.读书

是我和著者的交涉,读自然书是我和物的直接交涉.所以读书是间接的求学,读自然书乃是直

接的求学.读书不过为引人求学的头一段功夫,到了能读自然书方算得真正读书.只知道书不

知道自然的人名曰书呆子.

④世界是一个整体,各部分彼此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硬把它分做若干部,是权宜的办法,

是对于自然没有加以公平的处理.大家不注意这种办法是权宜的,是假定的,所以嚷出许多科

学上的争论.Levons说按期经济的恐慌原于天象,人都笑他,殊不知我们吃一杯茶已经牵动

太阳,倒没有人引以为怪.

⑤我们笑腐儒读书断章取义,咸引为戒.今日科学家往往把他们的问题缩小到一定的范

围,或把天然连贯的事物硬划作几部,以为在那个范围里的事物弄清楚了的时候,他们的问题

完全解决了,这也未免在自然书中断章取义.这一类科学家的态度,我们不敢赞同.

⑥我觉得我们读书总应竭尽我们五官的能力(五官以外还有认识的能力与否,我们现在

还不知道)去读自然书,把寻常的读书当做读自然书的一个阶段.读自然书时我们不可忘却:

我们所读的一字一句(即一事一物)的意义还视全节全篇的意义为意义,否则成一个自然书呆

子。

1、第①段将书籍分为四类,其目的是要说明什么观点?(20字以内)(2分)

2、下面是对“读自然书”的理解,选出符合文意的一项。( )(2分)

A.读关于大自然的书籍

B.对大自然观察、思考、探讨

C.读关于大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书籍

D.只对大自然和社会、人生观察、思考、探索。

3、下列理解文意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①段中“我们读书的人应该注意选择”,意在号召我们读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作者将“寻常的读书”与“读自然书”作比较,认为书是死的,自然是活的;“寻常的

读书”是是书呆子,“读自然书”才是真正的读书。

C.“读自然书”应与“寻常的读书”结合起来读,把寻常的读书当作读自然书的一个阶段。

D.本文着重批判了书呆子读死书和腐儒断章取义的读书现象,号召人们引以为戒。

E.文末“我们所读的一字一句的意义还需视全节全篇的意义为意义”,意在强调“读自然

书”要有整体观念,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彼此联系。

4、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2分)

5、作者介绍了“读自然书”的哪几种方法?(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1题。(22分)

亦短亦长多伦路

⑴多伦路终于安静下来了。当开发的热潮渐渐降温,繁华与喧闹逐步消退,多伦路又回

复当初的宁静和闲散。或许只有这个时候,承担着许多盛名的多伦路才能稍稍喘一口气。那

些历史的惊涛骇浪,自由进步灵魂的慷慨激昂,渐渐演化成为马路淡淡的背景。

⑵我在多伦路长大,在这条马路上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女时代。它于我而言,只不过是一条亲切温暖的马路。

⑶这条不长的马路位于四川北路最北端的一隅,呈L形。我家便在这L的折角处。在我

初有记忆的时候,多伦路甚至比现在更加人流如织。那时,这条马路还是条石子路,路面是

用一小块一小块的不很规则的石子铺成的,上海人叫做“台阶路”。大半条马路都是菜场,

总是充斥着讨价还价的叫嚣声、运输蔬菜家禽的卡车的来往之声。到了雨天便会污水横流。

马路上用塑料顶棚遮蔽着,那时你若要走过多伦路,多半也不会注意它两旁的各色洋房。即

使是晴天,你也看不见湛蓝的天空。

⑷多伦路文化街改造项目的启动,让菜场在瞬间轰然倒塌。菜场顶棚被掀掉的那天,我

站在一边相当诧异,多伦路的天竟会如此明澈和灿烂。那时翻新工程还未开工,老洋房也未

被整修,放眼望去,一幢幢灰扑扑的房子掩映在各家门前的绿树中,倒也质朴可爱。

⑸多伦路开发后不久,我家便搬离了那儿。城市开发热潮让本已隐退的多伦路又开始充

斥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躁动。这条交织着革命历史和海派文化的小马路将何去何从?

⑹穿越了历史的回廊,这里曾经是一条多么悠闲和富丽的街道,一条隐藏着激情和青春

的街道。景云里,那是当年鲁迅先生从北京南下,辗转厦门广州后,于1927年10月来到上

海后一直到死都居住的地方,是鲁迅与许广平相恋相知之地,是一个痛苦而伟大灵魂的栖身

之所。这条不过10余米的巷子里,还住着郭沫若、茅盾、瞿秋白、叶圣陶、丁玲、夏衍、

冯雪峰和柔石等当年左翼文化运动领导人以及进步文化人士,年少的我似乎能感觉到他们呼

吸的气息。

⑺短短不过500米的多伦路上汇聚了荷兰、西班牙、法国新古典主义等不下十种风格的

建筑。如果要找一个可以代言多伦路的地标,我会选择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鸿德堂。只因

为它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在上海甚至在中国的教堂建筑史上都算一个异类。教堂的设计打

破了西方传统,屋顶采用中国的斗拱飞檐结构,外墙用青砖砌成,檐下彩绘,中国韵味浓郁。

里面那些昭示着历史的物件尽管蒙上了尘埃,却依旧典雅地显示着当年的风貌和雅致。它们

老了,旧了,可是依旧风情万种,依旧让人赞叹。另外,名闻遐迩的公啡咖啡馆、孔祥熙公

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等遗址,更使得多伦路彷佛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⑻当年,我最钟意的去处是永安里对面的旧书店。书店充斥着萧瑟兮兮的怀旧气息。一

本本泛了黄、卷了边的古旧书籍、海报被主人用透明玻璃纸袋仔细装饰了起来,标上了让你

没有任何理由再把他们当作故纸堆垃圾的价钱。而后,你就学着去发现它们的价值与有趣;..

而后,你开始动了心;再而后,你就会流连于书香,迷恋于历史,久久不愿离去„„ .....

⑼如今,这条见证近代中国命运变迁的著名城市街道,被冠了名,立了牌坊。街道两头

矗立着颇具石库门风格的崭新银灰色牌楼,赫然刻着“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几个大字,不长

的街道两旁除了博物馆和展览馆,更多的是古玩字画、书屋文苑和茶室吧廊等各色店铺。马

路东头靠近四川北路的地方便是如今文艺青年汇聚的多伦美术馆。这幢灰红相间的建筑虽然

显得有些突兀,却应和了80年前多伦路存在的意义。而我则更喜欢这里不定期举办的艺术

普及活动。在六楼那个有着玻璃天花板的咖啡馆里,数十人围坐倾听,或是古筝,或是昆曲,

或是哑剧,无不让人获益匪浅,陶醉其中。

⑽多伦路作为上海变迁与发展的“软名片”,它有充满魅力的过去,也有发展求新的今

天。走在这条改造后的老街上,感受到的是“百年上海滩”的人文风情,还有“文化搭台”

衍生出的商业气息,她让我亲切,又感觉陌生了。

⑾多伦路将亲切温暖植入了我的记忆,也为这个城市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文化上影响

着这个城市,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多少还影响这个城市的未来走向。

6、文章标题中“短”和“长”分别指的是 。(3分)

7、第⑶段为什么要叙述马路菜场的脏乱与嘈杂?(2分)

8、多伦路给我的“亲切温暖”的记忆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9、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从“多伦路居民”的独特视角来打量多伦路的变迁。

B.本文对多伦路历史风貌的描述富于诗意,充满老上海风情。

C.鲁迅的定居与左翼文化人士的活动是多伦路久负盛名的原因之一。

D.鸿德堂因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被“我”当作多伦路的地标。

E.多伦美术馆在多伦路上显得突兀,与文化名人街不协调。

F.多伦路因冠名为“文化名人街”而成为“百年上海滩”的“软名片”。

10、第⑻段中的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2分)

11、本文与《胡同文化》的作者对叙写对象在城市发展中的变化都表达了复杂的感情,结合

文章内容评析两者的异同。(5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履至尊而制六合,

(2)古之学者必有师,

(3) ,余韵徐歇。

(4) ,善假于物也。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无人信高洁,

(7)春潮带雨晚来急,

(8) ,为他人作嫁衣裳。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六丑•蔷薇谢后作

【宋】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13、周邦彦,字 ,我们在高中学过他的词 (2分)

14、词的上片“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三句,有人说它“一波三折”,试析之。

(3分)

15、请选择一个角度鉴赏下片划线词句。(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9分)

游石钟山记

【明】罗洪先

①昔郦氏注《水经》,载石钟山,以为风起微波,激石有声,不详其故。东坡夜舣(1)

渔舟山上,听其所以鸣者,本石多窍,遂为辩,以补其遗。

②丙午春,余过湖口。临渊上下,两山皆若钟形,而上钟尤奇。是时水未涨,山麓尽

出。缘石以登,若伏轼(2)昆阳(3),旌旗矛戟,森然成列。稍深,则纵观咸阳,千门万户,罗帏绣幕,掩映低垂。入其中,犹佛氏言海若献琛,珊瑚珠贝,金光碧彩,错出于惊涛

巨浪,莫可辨择。睇而视之,垂者磬悬,侧者笋茁,缺者藕折,环者玦连。自吾栖岩穴以来,

攀危历险,未有若是奇者矣。

③夫音固由窾以出,苟实其中,亦复喑然。故钟之制,甬则震,弇则郁。是石钟者,

中虚外窾为之也。虚者大,窾者小,故出之有余,而应且远。今夫瓮盎罂卣,均虚器也。注

之水,则瓮盎不若罂卣之声,此中外大小之验也。东坡舣涯,未目其麓,故犹有遗论。

④呜呼!石本无声,虚犹足以召之,又况人之心乎?是石当彭蠡入江处,众流迸驰,

湍回洑射,日刔月消。石虽坚,久矣其力之不胜。故其形亦备钻研磨刮之工,莹莹如玉。其

未入于水者,色黯理疏,顽悍而轮囷(4),略不相肖。然则风靡波荡,其亦有助于石,而致

虚者固有道耶。因记以俟好古者。

【注释】(1)船靠岸。(2)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3)指刘秀王莽昆阳大战古战场。(4)盘

曲貌。

16、本文第二段“丙午春,余过湖口”一句用的是 纪年法。(1分)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垂者磬悬 ②是石当彭蠡入江处 ..

③略不相肖 ④而致虚者固有道耶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词性、意义均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听其所以鸣者/因记以侯好古者 B、注之水/又况人之心乎 ....

C、遂为辩以补其遗/因记以侯好古者 D、错处于惊涛/巨浪其亦有助于石 ....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夫音固由窾以出,苟实其中,亦复喑然。

(2)石虽坚,久矣其力之不胜。

20、本文对石钟山的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第二段划线句予以赏析。(3分)

21、分别概括本文与苏轼的《石钟山记》阐发的道理。(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4题(10分)

伯夷颂①

韩 愈

①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

②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②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③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③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④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古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注释】①伯夷:殷朝孤竹君之子,放弃君位隐居周山。曾阻止武王伐纣,殷亡,不食周粟,

饿死于首阳山。②亘万世:终万世,穷万世。③徽子:殷纣王之兄。

22、纵观全文,请完整概括韩愈对伯夷的评价。(3分)

23、本文论证具有哪些特点,请就第②③段予以分析。(4分)

24、历代对于本文均有不同评价,有认为其“振聋发聩,直指国人积弊”的吗,也有认为其“哗众取宠,搬弄是非”的,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现实阐述之。(3分)

二、写作(70分)

25、作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请以“立着和靠着”为话题作文。

月夜 ◆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朗朗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要求:(1)800字左右;(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

龙文教育教务处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