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凝血四项及纤维蛋白原多态性分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引起凝血,纤溶功能改变,导致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和凝血机制是CH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100例CHD患者进行了PT APTT FBg 的检测,结果显示CHD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凝血因子和凝血机制是CH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Fbg增高使血流粘度明显升高,从而使血流速度减慢,是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我们进行了CHD患者血浆 PT APTT TT Fbg 检测及Fbg基因多态分析,现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住院CHD患者100例,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平均年龄(69.6±10.8)岁,正常对照组50例,男女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   1.2 试剂由日本Sysmex公司提供试剂其配制方法按说明书进行。�   1.3 仪器Sysmwx 公司提供全自动CA,1500凝血仪。�   1.4 标本采集 清晨空腹静脉采血1.8 ml与枸橼酸钠9:1比例混合后立即离心3000 g10 min,分离血浆测定凝血四项,余血浆贮存,70℃保存,采用醇,氯方法提取DNA行基因多态性分析。�   2 结果�   2.1 CHD患者凝血四项结果 PT (10.5±1.0)sAPTT 27.7±4 sTT15.1±1.5秒Fbg5.0±0.6 g/L正常对照组成PT12.0±1.0秒APTT35.0±5.0秒TT 18.0±1秒Fbg3.0±0.5/LCHD组与正常对照组非常显著差异(P  2.2 CHD与对照组Fbg多态性分析�   2.3 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分析获得CC TT CT (杂合子)三种基因型。56例CHD组TT型6例CT型27例CC型23例。44例对照组中TT型19例,CT型11例CC型14例。CH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  3 讨论�   3.1 冠心病患者PT APTT TT Fbg 幸免高于正常对照组,所有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冠心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促凝功能增强,释放一系列促凝物质,导致凝血:抗凝血、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失调:①v,WF促进血小板粘附血管EC。②PAF促进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活化,导致凝血。③受损伤血管EC表达、释放TF触发外源凝血系统(4)血管EC,胶原暴露,启动内源凝血。⑤PAI,1产生,分泌增多是纤溶性降低加重血栓形成。⑥EC受损,减弱血管内抗中性料细胞粘附功能,使其粘附与血管EC,使凝血进一步激活,终致血栓形成。B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活化,FG与血小板GPIIb/IIIa介导血小板聚合反应,血小板活化释放ADP、ATP等物质,使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形成大量血小板血栓。C凝血因子活化,使凝血过程加速进行;D抗凝活性降低,由于PAI,1增加,是T,APT激活PA过程受仰;E血粘度升高;F高脂蛋白血症使血小板活化,凝血活性增强;G冠心病Fbg升高。有资料表明,高Fbg血症是CHD独立高风险因素之一。Bolibar检测657例CHD患者Fbg等指标,发现Fbg增加与CHD病变程度呈等级关系,与CHD是否存在、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2 Fbg是凝血因子I,存在于血浆的血小板a,颗粒中的一种糖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正常人血浆的含量为2.0~4.0 g/L。Fbg是由肝细胞合成,它的三条多肽链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三条多肽链的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提示它们源于共同的祖先基因且在基因上游仍有同源性。Fbg��β�,148 gC/T多态性位点表达影响Fbg水平变化。CHD患者血浆中Fbg浓度高,是动脉血栓发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基因改变在其中起着重要决定性作用。家族中阳性者T,C等位基因出现高,家族史阳性者T,C等位基因与家族史阴性者相比有较显著差异,可见CHD组及家族史阳性者C等位基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家族史阴性者具有阳性家族史者C等位基因高。多表现为CC,CT基因型。Fbg浓度相对增高,也说明CHD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确有遗传因素参与,而且C等侠基因可能是CHD发病的一个危险因子,是造成血浆Fbg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栓与止血是CHD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CHD凝血机制的检测,给临床工作中判断止血与凝血系统,病理变化及治疗提供了重要动态观察指标。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