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考试复习完整版

府经济学复习完整版(政府经济学网考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 .B .C

----高>中>低,对于B 而言-----低>高>中,对于C

而言-----中>低>

18

19

20

21.

在使用“成本—效益”。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

33.我国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年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4

)年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前提。

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是典型的

85

86

87

88

90

91

94

97

99

101

102

103

104

105

107

108

109.BOT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及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依其应税产品

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

123.

124.

125. 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就其转让房地产126.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的一种税。

二.多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 )。

2.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BC )。

3.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BCD )。

4.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CD )。

5.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AB )。

6.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B )。

7.混合物品具体包括(ABC )。

8.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有(ABD )。

9.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ABC )。

10.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B )。

11.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ABC )。

1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ABCD )。

13.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BC )。

14.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ABC )。

15.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ABCD )。

16

.公共投资范围包括(AB )。

17.基础设施的特点有(ABCD )。

18.财政投融资和一般商业投融资相比,其特点有(ABC

)。

19.BOT 方式融资的优点有(ABC

)。

20.我国当前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有(ACD

)。

21.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文化支出具体包括(BCD

)。

22.社会保障的功能有(ABCD )。

23.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ABC

)。

24.社会保险的水平受到(ABC

)的影响。

25.社会救济与一般意义的慈善事业根本区别在于(BCD

)。

26.财政补贴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相似之处有(ABC

)。

27.对财政补贴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补贴的环节划分可分为(ABC

)。

28.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ABCD )。

29.税收三性是指(ABC

)。

30.政府收入的内容主要有(ABCD )。

31.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来源的是(AB )。

32.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BC )。

33.按照计算方法和依据的差别可将累进税率分为(ABCD )。

34.直接税的特点是(BCD

)。

35.属于价内税的有(ABC )。

36.税负的转嫁方式有(ABCD )。

37

.按照税收负担衡量的方式不同,可将税收负担分为(BD )。

38.从拉弗曲线我们可以得知(AC )。

39.下列项目中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内容的是(

ABC )。

40.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ABCD )。

41.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有(ABCD )。

42.第二步利改税的内容有(

BCD )。

43.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临着(

ABC )的选择。

44.由政府经营.公共定价或价格管制方式提供自然垄断基础设施和服务相比垄断经营有着(

ABC )好处。

45.我国

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属于(AD )。

46.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ABCD ):

47.公债市场功能有:(ABCD )

48.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有(ABCD )。

49.公债偿还的方法有(ABCD )。

50.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ABCD )。

51.下列各个监测公债适度规模的指标中正确的有(AD )。

52.与单式预算相比,复式预算的优点有(BC )。

53.政府预算具有(ABCD )的特征。

54.部门预算相对于传统的功能预算而言有(ABCD )的优点。

55.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的在预算执行中的功能是(AB )。

56.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职能有(ACD )。

57.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功能有(ABCD )。

58.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整的情况有(CD )。

59.持续的通货膨胀会造成(ABD )。

60.财政补贴从形式上可分为(ABCD )。

61.货币政策相较于财政政策(AD )。

62.区域经济政策有(ABCD )特点。

63.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是必须考虑(ABC

)。

64

.能起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制度有(AC )。

65

.衡量产业间资源配置状况,一般用(AC )指标。

66.与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相比,法定准备金率调整操作的缺陷有(ABCD )。

67.判定自然人居民标准的标准主要有(BD )。

68.判定法人居民的标准主要有(ACD )。

69.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ABCD )。

70.不会产生重复课税的条件是(BD )。

71.形成政府外债的途径有(ABCD )。

72.社会救济的功能有(ABCD )。

73.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

ABC )。

74.今后我国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支出事业支出重点应放在(ABCD )。

75.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BC )。

76.通常情况将外部性分为(ABCD )。

77.从20世纪90 年代起,OECD 国家实行绿色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有(ABC

)。

78.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ABC

)。

79.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需求膨胀,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采取(ABC

)。

80.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BC

)。

81.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ABC)。

82. 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居民的(ABD )征收的一种税。

83.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ABCD )。

84.

耕地占用税是对(ABCD),按其占用耕地面积一次性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85.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ABC)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86. 房产税征收的依据包括(AB )。

87. 所得税有以下特征: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可达到最优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效率”(

6

7

8

9

10

11

12

13

14.政府购买性支出不能遵循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准则。

15.皮考克和怀斯曼认为内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

GDP

16

17

18.

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

19

20

22

23

24.行政规费是指政府机关为某些特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应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25

26

27

28

29

30=(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 )×10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40

但可以在预算内外之间

41

42.

经济增长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追求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追求经济增长就是谋求经济的高速增长。

43

.一般而言,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的扩张,即一国平均GD

衡量一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是否有效和协调,关键就要看实施这些政策能否获得一国经济可持续的适度增长。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消费税是以所有消费品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

62. 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总称。

63. 行为税是以经济行为做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64. 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占用耕地面积一次性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66.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67.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68. 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从价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