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走进寻迹旧时光

  村落是我们农耕生活遥远的源头与根据地,作为拥有7000年农耕文明史的国度,我国各地遍布着各具地域与民族特色的古村落。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形成的传统村落,大量地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是宝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村落在中国的版图上日渐式微,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大批农民入城务工,人员与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致使村落的生产生活瓦解,空巢化严重。部分村落已经出现了人去村空――从“空巢”到“弃巢”的景象。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表示,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他援引官方公布的数字说,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冯骥才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已经迫在眉睫。”   古村落里有烂漫田野、古屋旧祠,还有说不完的古老故事,这种文化最朴实、最真率、最生活化,因此最富有人情味。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村落,寻迹旧时光。   那天我们起得很早,本来是直奔闽西的永定土楼采风去的,结果在距离龙岩市还有80多公里的朋口镇,一块“培田客家古民居群落,距此18公里”的提示路牌,诱使车上伙伴叫嚷着改变方向前进。于是车往右拐,按照路牌的指引,到达培田古村。   之后,大家都感叹:培田,真是坛久酿的好酒!   街巷、民居,百年陈酿酒醇厚   培田古村,隶属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坐落在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冠豸山脚下。村里保存着30幢高堂华屋、6家书院、31座古祠、两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多长的街巷,构成了具有明清建筑特点的民宅群落。它就像隐藏在地窖里的陈年老酒,不被人识,不知为宝。2000年,当地政府将其整理后向游人开放,这坛久酿的老酒立刻散发出迷人的醇香,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从远处看培田,整个古村民居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触摸着用青灰色防火砖砌成的外墙,望着蓝天下低矮敦实的黑瓦屋脊,个个飞檐翘角指向天空,着实令人疑惑:这也是客家建筑吗?我们见多了客家建筑的经典代表――土楼,以为那就是客家建筑的唯一。如果不是听了介绍,谁能相信,这些用料讲究,工艺精致的典雅建筑,与造型大胆、厚朴稳重、气势恢宏的土楼一样,同属于客家文化的组成部分。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营造出别样的天地,不由得让人赞叹客家人的智慧与聪颖。   时光、构件,建筑精美底蕴深   我们走进的第一座古民居叫大夫第,又称继述堂,始建于1829年,据说是“集十余年家之基业,萃十余山之树,费二、三十万之巨资,成百余之广厦”,历时11年建成,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跨过大门石槛,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庭院,明亮的天井,做工精巧的门楼、泥塑、砖(石)雕、彩陶和雕刻精细的梁檩窗屏,以及讲述着传奇故事的彩绘漆书……类似大夫第这样的建筑,在培田还有几座,如武进士、清廷四品带刀侍卫吴拨祯的故居进士第以及官厅等。这些建筑采取“九厅十八”的结构,即由门楼厅、下厅、中厅、上厅、楼下厅、楼上厅、楼背厅、左花厅、右花厅等九个正向大厅,还有五进厅的五井、横屋两直每边五井,及楼背厅的三井组成,每座占地近七千平方米,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风格,并根据南方多雨的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有着极高的研究与观赏价值。   徜徉于此,那砖雕、那柱头、那窗棂、甚至那门环等构件,时不时在一缕缕阳光下,表现出极强的质感,散发着农家酒般厚重的醇韵。我们纵情于光影中,并透过镜头,让悠然飘荡的心灵与远去历史进行一次次的碰撞,与工匠们大手之下创造的艺术进行着一次次的对话。   楹联、匾额,墨香和着酒香飘   在培田,每座宅院犹如一个雕花酒坛,让远方来的客人沉缅于此,陶醉其中。转悠了一阵,又隐约嗅着空气中的墨香。   培田的客家人恪守着“敬祖不敬神”的古训,走进这里的民居,很难见到神龛香炉。户户农家宅院大都打扫得整洁干净,举目望去,但凡是梁柱和门的两边,都贴着鲜红的对联。窗及门板,包括家畜栏圈的门上,都粘着写有喜、福、春等字样的正方菱形红贴。这与生活在土楼里的客家人的习俗是一脉相承的。楹联与红贴是春节前粘上的,三个月过去了,依然崭新如初,与厅堂里高悬着诸如“进士”“榜眼”“科举”等显示家庭荣耀与文化遗风的匾额一起,展现着客家崇尚文化的一面。   在培田,有个叫容膝居的宅院,地方不大,却是明初时期培田村为嫁到本村的妇女进行文化、伦理、礼仪、女红、烹饪等多方面知识教育的重要场所,因而被称为“婚前学习、婚后提高”的妇女学堂,这在其他古村中我还不曾见过,客家人对文化的重视与热爱也由此可见一斑。   乡亲、村童,情若纯酒意长存   培田不大,然而很密,几乎是房挨着房。房与房之间有门道相通。在培田,任何一座民宅都是不设防的。我们扛着脚架,自由自在地穿行于厅堂室居、长街窄巷之中,就像农民荷锄走在自己的故乡一样,那感觉真好。时不时还有热情的乡亲与我们搭腔引路,孩子们也个个乐于为我们带路。   在不设防的培田,乡亲无论老少待人淳朴、厚道、实在,不像其他地方的一些村民,当古镇老村成为旅游热点后,原本朴实无华的性格中竟多了几分商人般的虚伪、势利与狡诈。培田的村民也在自己的老屋一隅摆出摊子,向游客出售老祖宗留下来的古董家什,你买也罢,看看也罢都无妨,那双直望着你的眼眸始终带着真诚的微笑。   你尽可以挑起布帘,走进培田人的厨房、饭堂,将镜头对准客家人的生活。正是晌午时分,起了个大早的我直到肚里蛙声响成一片时,才想起该找伙伴们一同去吃饭了。路经双灼堂,与另外几个伙伴不期而遇。省内外近十个摄影师,正把长短镜头对准一个普通人家的午宴。宴中,主宾在相互敬酒,也不忘邀请我们入座。大家都忘记了饥饿,为宴中那融洽的氛围所陶醉。路上,我心头忽然泛起了陆游的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那天傍晚,我们终于要和培田告别了。培田的村外,风吹着大树,大树围着牌坊,牌坊上的天空流云在疾走,流云下的草地,孩子们在追逐着我们的车子奔跑,远远地还听到他们的笑声。   直到现在,我和同伴们还记得那时候的情景。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