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专制主义

东方专制主义

作者:(美)卡尔·A·魏特夫 出版日期:1989 页数:595 关键词:亚细亚生产方式 卡尔 A 魏特夫 徐式谷 分类: 经济管理 >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东方专制主义

显示全部目录 章节目录

第一章 治水社会的自然环境

一、自然界变化中的人类的变化

二、治水社会的历史地位

三、自然环境

(一)历史条件相同时,重大的自然差别可能导致决定性的制度差别

(二)耕作所需的一些自然因素

(三)某些不可能补偿的必要因素;另一些比较容易起反应的因素

(四)水的特性

四、治水潜力必然能变成现实吗?

(一)开放性的历史局面――却是可以辨认的反应形态

(二)灌溉农业的公认优点

1.如果……那么

2.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和潮湿地区:相互作用和发展的假定形态

第二章 治水经济――一种管理者的和纯属政治性质的经济

一、治水农业中的劳动分工

(一)与耕作本身分开的准备工作和防护工作

1.大规模的准备工作(目的:灌溉)

2.大规模的防护工作(目的:控制洪水)

1.规模

3.领导

二、大型水利工程和重工业

四、治水社会习见的其他建设活动

1.供应饮水的导水管和水池

(二)大型的非治水建筑

2.道路

4.寺庙

(一)美学方面

2.宏伟的风格

六、治水政府也管理大部分非建设性的大型工业

(二)治水国家控制劳动力的权力大于资本主义企业的这种权力

一、和国家争夺社会领导权的非政府势力

二、治水国家的组织力量

(一)治水社会的伟大建设者――伟大组织者

(二)有效组织的基本因素:计算和档案的保管

(三)有组织的和治水的管理工作

1.治水和其他大型建筑工程所固有的组织工作

2.治水管理工作

(四)快速交通和情报的组织工作

(五)治水社会中战争的组织形式

1.独断决定和统一指挥

2.训练和士气

3.供应的组织工作

4.有计划的战争和军事理论

5.兵力

6.百分比

三、治水国家贪得无厌的权力

(一)组织的和官僚机构的先决条件

(二)公田上的劳动和(或)田赋

(三)治水国家普遍而沉重的税收

(四)没收

四、治水财产――软弱的财产

(一)削弱私有财产的四种方式

(二)治水继承法:原则

(三)应用

(四)影响

1.对固定村社的影响

2.对小私有财产持有者的影响

3.对大私有财产持有者的影响

(五)西方的有关发展

1.古代希腊的民主城邦

2.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3.惊人的对比:欧洲封建后期和封建以后时期地产的力量

(六)反对财产永久所有权的各种社会力量

1.小规模的动产

2.欧洲封建时期和封建以后时期的各国情况

3.在西方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国家失败的地

方,治水专制主义获得了成功

(七)治水社会的财产持有者在组织上的软弱无能

五、治水政权使国家中占优势地位的宗教附属于它

(一)唯一的、占优势地位的宗教和次要的宗教

(二)附属于治水国家的宗教权势

1.治水政权――偶尔也是(半)教士政治的政权

2.治水政权常常是神权政权

3.农业专制主义常常使占优势地位的宗教成为其权力系统的构成部分

4.占优势地位的僧侣集团在治水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改变

六、三方面的功能,但却是一种极权的单一制度

一、极权力量

(一)缺乏有效的宪法上的约束

(二)缺乏有效的社会制约

1.没有独立的权力中心能够牵制治水政权的权力

2.所谓反叛的权利

3.选举专制君主――无济于事

4.政府内部之间的影响:专制主义和独裁政治

(三)自然法则和文化模式,两者都不是有效的制约力量

二、乞丐式的民主

(一)行政效果变化法则在管理方面的变形

1.治水农业:行政效果递增法则

2.行政效果平衡法则

3.行政效果递减法则

4.理想的曲线和效果变化的真实状况

5.政治经济的非治水性方面

(二)行政效果变化法则在权力方面的变形

1.必要的和值得花时间的努力

2.半管理社会中全面社会控制所付出的可怕代价

3.永远维持农业管理专制主义并不需要全面社会控制

(三)治水社会中的个人自由部分

1.管理上控制的局限性

2.思想控制的局限性

(四)享有不同程度自治的团体

1.比通常所想象的独立性少

1)家庭

2)农村

3)基尔特

4)从属地位的宗教

2.仍然存在着真正的自由因素

(五)结论

1.和政治无关的自由

2.乞丐式的民主

三、治水专制主义是仁慈的专制主义吗?

(一)极权力量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吗?

(二)要求和现实

1.不能和仁慈混为一谈的工作上的需要

2.治水社会的理性因素

3.是谁的理性因素?

(三)最适合统治者的理性条件占了上风

1.治水政权政策的必要性和选择

2.最适合统治者的管理条件

3.最适合统治者的消费条件

4.最适合统治者的司法条件

(四)“绝对权力使人绝对地腐化”

(五)最适合统治者的宣传条件

(六)仁慈神话的双重作用

1.它强调专制政权的长远利益

2.它削弱潜在的反对派

3.好皇帝和清官不能扭转风气

(七)治水专制主义:仁慈的形式,暴虐的实质

一、极权力量下自主的人

二、维持最适合统治者的理性条件所必需的恐怖手段

(一)需要

(二)公然承认:“刑罚是最高主宰!”

(三)暴力形态

1.暴力的完整模式对分裂模式

2.有控制的暴力对无控制的暴力

三、治水专制主义的恐怖

(一)恐怖的物质方面

(二)恐怖的心理方面

1.不可预测性

2.列宁:“……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

3.不法的恐怖和法律许可的恐怖

(三)“以鞭挞进行统治的政府”

1.管理程序中的恐怖手段

2.财政程序中的恐怖手段

3.司法程序中的恐怖手段

4.西方的相应事例:特点在于暂时强大和受到一些限制

(四)治水世界的各种恐怖方法

1.比较温和的发展

2.正常的和过分的发展

四、全面的屈从

(一)人们对于全面恐怖威胁的反应

1.共同观念的要求和善良公民的美德:服从

(二)绝对服从的准备工作:纪律教育

(三)绝对屈从的重要象征:跪拜

五、全面的孤独

(一)恐惧所造成的孤独

1.统治者:不相信任何人!

2.官员:永远在猜疑中

3.平民:担心被牵连

(二)极权力量使人疏远的潜在可能性

(三)每天的应付

(四)毁灭时刻的全面孤独

一、旅行中途的初步调查

(一)一些基本结论

(二)三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治水强度问题

二、治水核心地区

(一)一个已知的治水地区的治水体系是怎样连贯起来的?

(二)一个已知的治水经济的经济和政治影响有多大?

(三)治水工作的第二个重要因素――防洪工程强大到什么程度?

(四)紧密的和松散的治水社会

(五)巨大的农业管理帝国――常常是松散的治水社会

(六)治水的强度和官僚机构的强度

1.原则

2.治水地区官僚机构强度的变化

(七)治水社会中关心和不关心水利的统治者

(八)农业管理的调整、衰落和恢复时期

(九)衰败中的农业管理治水社会的持久力

三、治水世界的边缘

(一)治水世界边缘地区的各种活动和官僚机构的强度的模式

(二)财产势力的增长

(三)边际性质的东方专制主义在制度上的持久力

1.有利于恢复专制秩序的官僚政治的利益

2.晚期拜占庭:衰弱而不是中兴

3.沙皇官僚机构的特殊持久力

4.奥托曼土耳其

5.最后演变的各种形式

(四)包含明显治水因素的边际农业专制主义

1.辽帝国

2.马雅社会

(五)是“松散治水社会2”还是“边缘治水社会1”?

(六)继承权的分裂模式和依靠政府的占优势地位的宗教

(七)边际农业专制主义的位置、起源和制度上的弱点

1.位置

2.起源

3.制度上的弱点

四、治水世界的次边缘地区

(一)现象

(二)实例

1.史前时期的希腊

2.早期罗马

3.日本

4.蒙古统治时期以前的〔基辅〕俄罗斯

(三)评注

五、越过制度分界线的社会

(一)采用并传播农业专制主义权力手段的非农业民族

1.这种手段不是游牧生活所必需,但却适合于它

2.东方式专制权力在治水世界的游牧边缘地区的脆弱性

(二)越过制度分界线的农业文明

1.希腊

2.罗马

1)东方专制主义的希腊变形的兴起

2)西罗马农业管理专制主义的衰亡

3.476年以后的欧洲

1)试行专制统治的失败

2)《土地丈量簿》这一“空前未有”的事例

4.西班牙

1)东方的征服

2)再度征服

5.东方专制主义进入俄罗斯

六、东方世界强度模式的结构和变化

(一)结构

1.治水社会的强度分类

2.事例的不同频率

3.治水经济本身的重要性在不断递减

(二)社会变化的能量

一、人们的“所有权”关系

二、所有权的对象

三、所有权的潜在范围

四、治水文明中三种主要的复杂类型

(一)所有制的简单、半复杂和复杂类型

(二)补充评论

1.“简单类型Ⅰ”和“简单类型Ⅱ”

2.所有制的复杂性和治水强度

五、部落治水社会中所有制情况的非特殊和特殊的方面

(一)非特殊方面

(二)特殊方面

(三)简单类型Ⅰ

六、以国家为中心的简单治水社会的所有制类型

(一)国家与原始政府的对比

(二)政府逐步专业化的步骤

1.查加酋长制和古代夏威夷国家

2.所有制的后果

(三)土地和工商业方面的简单的所有制类型

(四)治水所有制和社会的简单模式的各种变形

1.夏威夷

2.印加秘鲁

3.法老埃及

4.古代中国

5.苏马连

(五)官僚资本主义的起源

(六)吸水海绵

七、治水所有制和半复杂的社会类型

(一)实例

1.征服前的中美洲

2.印度、中国和近东

3.拜占庭和俄国

(二)半复杂治水社会中的私人动产和积极财产的代表者能强大到何等程度?

1.各种各样的发展

2.印度教统治时期的印度

3.古代美索不达米亚

4.结论

八、治水社会中所有制的复杂类型

(一)治水社会地主制度的今昔

(二)治水社会中政府控制的和私有的土地

1.政府控制的土地类型

1)政府管理的土地

2)政府节制的土地

3)政府分配的土地

2.私有土地

1)各种定义

2)起源

3.土地所有制类型

1)农民土地所有制

2)官僚地主所有制

3)其他社会集团

4)不在地主所有制(一般趋势)

5)不在地主所有制(传统俄国的情况)

6)受节制的和私有的土地占有权难以确定的两可情况

4.各种治水社会亚型中土地私有制的限度

1)简单治水社会

2)半复杂的治水社会

3)治水所有制和社会的复杂类型

(三)治水社会中的土地私有权自由到什么程度?

1.以专制方式强加的和以民主方式确立的对私有财产限制的对比

2.自由在享有、使用、转让和组织方面所受的限制

九、私有财产对治水社会的影响

(一)治水社会的永存取决于政府维持其所有权关系的程度

(二)所有制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的日益复杂化

(三)小规模所有制提供了相当有力的经济刺激,但没有形成政治力量

1.私人占有制和所有制所固有的刺激力量

2.乞丐式的财产

(四)私有商业财产即使被允许扩大,在政治上也是无足轻重的

(五)统治阶级内部的财富问题

1.官僚享乐主义

2.官僚地主制度和官僚资本主义

(六)导向新问题的结论

1.治水财产:收益性财产和权力性财产的对比

2.私有财产在决定治水社会内部阶级分化上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一、需要有一种关于阶级的新的社会学

二、治水社会中的阶级结构

(一)主要的标准:同国家机构的关系

(二)社会各阶层的多种情况

三、统治者

(一)国家机构人员

1.基本的垂直结构

1)统治者和宫廷

2)高级官吏

3)下级役吏

2.横向发展

1)古代波斯总督

2)附属王公、库腊卡、罗?

3)现代极权主义国家的权力等级

(二)附属于统治机构人物的等级

1.以亲属为基础的附属关系

1)统治家族

2)士大夫

3)下级役吏和普通士兵的亲族

2.以半官方、准官方或候补官方地位为基础的附属关系

1)世俗的半官方人员(商业和财政代理人)

2)宗教的半官方人员(占优势地位的宗教的神职人员)

3)具有候补官方地位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和有功名的候补官员)

4)一段比较性评论(苏联的职业意识形态家)

3.即使再划分,仍然是一个整体

四、被统治者

(一)以财产为基础的平民阶层

(二)奴隶

五、征服社会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

(一)引起分层社会形成的征服(主要征服)

(二)引起分层社会进一步分化的征服(次要征服)

(三)治水社会征服王朝中的阶级变化

1.汉人并不总是同化他们的征服者

2.保持征服者统治权的手段

3.阶级的重叠现象

六、社会对立的情况多而阶级斗争少

(一)社会对立和阶级斗争

(二)极权力量使阶级斗争陷于瘫痪状态

七、各阶层平民成员之间的对立情况

八、“人民”与统治机构人员的对立

九、统治阶级内部的社会冲突

(一)高级官吏与下级役吏之间的对立

(二)官场的竞争

1.不同社会中不同的竞争形态

2.治水社会中的官场竞争

(三)文武官员的对立

1.专制君主和军队

2.文武官员的对立

(四)在职官僚与士大夫之间的对立

(五)专制君主与统治阶级其他成员之间的冲突

1.专制君主与他的亲属之间的对立

1)血亲

2)姻亲

2.专制君主与高级官员的对立

1)又是专制政体的问题

2)通过制度上的安排所表现出来的人事(社会)关系

(六)控制官吏的专制方法

1.统治者对世袭官僚(官僚贵族)的控制

2.削弱或消灭高级官员自我延续能力的专制手段

1)僧侣

2)平民(一般观察)

3)平民:中国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和限制

4)宦官:原则

5)宦官:几个历史事实

6)专制君主的亲信代理人并不是政党的雏形

7)征服王朝的部落贵族

8)奴隶

(七)“正途出身的”官吏,有控制力量的集团和人民

十、社会地位的升迁

(一)社会地位升迁的贮存器和主要原因

(二)社会地位升迁的判断标准(“+”号品质……)

(三)奴隶种植园中社会地位的升迁

十一、极权统治阶级――垄断官僚阶层

(一)治水社会的统治阶级和其他分层社会的上层阶级

(二)权力主义团体并不一定行使极权统治

(三)社会领导权方面的垄断与竞争的对立

(四)在东方专制主义中,社会领导权的垄断以对官僚组织的垄断的形式(“垄断官僚制度”)出现

一、单线发展的新旧理论体系都忽视了治水社会

(一)19世纪的单线发展论者

(二)消极的评论

(三)理论上的真空状态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新单线发展论的传播

(五)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亚细亚制度”和东方专制主义的观点需要重新考察

二、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接受亚细亚概念

(一)马克思在有关东方制度结构和发展状况的问题上追随其前辈古典作家

(二)马克思对印度、中国和蒙古征服结束后俄国的亚细亚式的解释

1.印度(“亚细亚社会”……)

2.中国(“……亚细亚生产”和农民土地私有制)

3.俄国(“东方专制主义”……永远存在)

(三)马克思警告人们不要把国家控制的亚细亚农业秩序和奴隶制度或农奴制度混为一谈

(四)“普遍奴隶制”

(五)列宁也曾多年持有亚细亚概念

1.“亚细亚专制主义”――一种具有“特殊经济、政治和社会学特点”的特殊的总体

2.列宁详细推敲了马克思关于沙皇俄国的半亚细亚式的解释

3.列宁认为“封建的”这一名词不适用于传统俄国

三、从真理面前退却

(一)马克思

1.马克思把统治阶级的性质“神秘化”

2.进一步倒退

(二)恩格斯

1.亚细亚社会――是的!(恩格斯的基本态度)

2.亚细亚社会――是与否!(《反杜林论》)

3.亚细亚社会――否!(《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4.一种似乎进步的姿态中的倒退倾向

1)马克思维护科学的客观性,反对一切无关的考虑

2)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的犯罪”

3)从进步的到反动的乌托邦主义

(三)列宁

1.列宁进一步阉割马克思已经阉割过的关于亚细亚概念的说法

1)一贯忽视东方专制主义的管理方面

2)对俄国统治阶级的杂乱无章的陈述

2.一个强权战略家对待真理的态度

3.亚细亚复辟的威胁(1906―1907年)

4.进一步的动摇(1907―1914年)

5.全面退却(1916―1919年)

1)列宁的《帝国主义论》(1916年)

2)《国家与革命》(1917年)

3)列宁关于国家问题的讲演(1919年)

6.列宁的晚期:亚细亚制度的幽灵重新出现

(四)斯大林

1.老赤卫队员的异议

2.一种对东方社会理论的冷淡的批评

1)列宁格勒的讨论(1931年)

2)1931年讨论的意义

3.意识形态的朦胧状态

4.斯大林“删改”马克思著作

5.盎格鲁一撒克逊世界姗姗来迟的反应

6.摧毁了臭名远扬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

四、封锁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三种形式

一、社会类型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类型

1.社会的基本因素、特殊因素和非特殊因素

2.工业社会以前的分层社会

1)游牧社会

2)古代社会的几种类型

3)封建社会

4)臃肿的治水社会

5)其他分层的前工业社会

(二)社会变化

1.形式

2.价值

二、治水社会的变迁

(一)治水社会自我延续的四个方面

1.制度和文化的发展潜力

2.停滞、反复和倒退

3.治水社会的持久力

4.取决于外部影响的社会变化

(二)外部影响的近代模式

1.相互关系的模式

2.起影响作用的方面

3.治水社会制度上的差别

(三)社会结果

1.俄国

2.殖民地化的治水国家

3.半独立(“半殖民地”)国家

4.一种新的发展力量的兴起:苏联共产主义

(四)治水社会处在十字路口

1.成为布尔什维克革命基础的发展问题

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俄国的亚细亚复辟吗?

3.共产党中国――是一种真正的“亚细亚复辟”的产物吗?

三、亚洲何处去?

四、西方社会往何处去――人类往何处去?

正文注解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