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蚩尤问题致贵州省苗学会的一封信 (三苗网)

就蚩尤问题致贵州省苗学会的一封信

尊敬的贵州省苗学会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

民族是社会真实的物质形态,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民族意识。民族意识是民族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识和独特地位的政治权利主体加入到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程序中的集体成员共有的稳定的思想趋向和思想状态。民族意识是区别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苗族自身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蚩尤对苗族民族意识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也是苗族民族意识的充分的体现。蚩尤和“迁徙”都对苗族人确立稳定的信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历史不同的解读我们都应予以尊重,但触及对苗族最普遍的文化认同和共同的信仰,我们应该站在自身的角度利用我们的“资源”进行必要探讨,以达成共识。

近年来,围绕蚩尤与苗族的关系问题有不同的意见,进而产生争论。甚至有别有用心的人借“三祖文化”议题挑拨民族关系,刻意模糊苗族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贵州是全世界苗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苗族传统文化相对保存完好,贵州省苗学会是中国最大的苗学研究组织。我们有理由认为贵州省苗学会应该担当维护蚩尤形象和苗族精神家园的义务和责任。最近凯里学院附中刻意丑化蚩尤,各级苗学会对这样的事件都应当有所作为,尤其应该对凯里苗学会予以理论支持。

断断续续的汉文献中我们无从考证和厘清苗族对蚩尤的认同,同样也无法定论中华民族是一祖、二祖、还是多祖。就蚩尤的历史地位,史学界有过多次激烈的争论。但他们往往忽视了苗族人怎么想,怎么传唱,不听苗族人的“心声”。我们认为应该仔细研究苗族这样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是怎样把蚩尤“记忆”在自己的神话传说、服饰歌舞和习俗祭典之中的。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甚至“变异”,但不能改变苗族整体的“记忆”状态。

蚩尤的历史地位和苗族的民族意识的形成有必然的联系。在苗族的民族主体意识中,有抹不去北方古老农耕生活,更有无法抹去的部落战争记忆。诸多中国西部苗族古歌唱叙了蚩尤的强盛和“九黎”失败被迫迁徙的历史。其中,苗族古歌《根支耶劳、革缪耶劳和耶召玖副蒿之歌》叙述古时候苗族(古歌称“髳”)住在“东方大江边”,土肥粮丰,人畜兴旺。后来,“沙召玖帝敖”来攻打。“沙召玖帝敖”意思是“沙族那位年轻的姑爷”,“沙族”即夏族,称之为姑爷,表明苗汉先民的亲戚关系。沙族来攻打,打不赢,就和谈,这时,苗族放松了警惕,被打败,便牵着牛渡过浑水河(即黄河)来到笃那依摸(即长江)边,后又被打败,不断迁徙。古歌明确了部落时期苗汉民族的基本关系,并且苗族人普遍认为,蚩尤和九黎部落是代表正义的力量。

这里有两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为什么一个几千年文明古国遗留下来的所有汉文献资料大都肯定炎黄二帝的历史地位而贬低和蔑视蚩尤。而丰富多彩的苗族民间口头资料则多为褒扬蚩尤而贬斥炎黄?我们怎样从汉文献的记载和苗族人自己的“记忆”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在探寻蚩尤的历史地位的同时,我们会明显的认识到探寻苗族自身“记忆”更具有可靠的历史价值。

我们应该反复用不同的角度来考量汉文献关于蚩尤或苗族的记载,汉文献资料不完全是信史,它在传承过程中,完全可能因人因时因地而产生变异,渗进了或阶级的、或民族的、或功利的偏见,有的被神话化了。就是当今中国也还有为实现“开发”目的而假造历史文物、虚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事情发生,更何况漫长的中国历史不可能百密而无一疏。任何文字书写历史都会出现误笔和偏见,只要我们设法去掉偏见,剥离虚假的成份,广泛深入考察鉴定,相互印证,就可以去伪存真。

从司马迁笔下,我们可以看到苗族先人不愿与炎黄思想和价值取向苟同的事实。史前文明乃至以后相当长的时期人类本来就没有明显的善恶之分,司马迁笔下的‘暴’,在史前文明社会既可能是蚩尤或者“九黎”部落文明的特质,也可能是合理的秩序,甚至有可能是社会进步的“萌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不一定是犯上作乱或挑起事端,也许是利益之争,也许是形成苗民族雏形过程中“九黎”自由意志的大胆彰显。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蚩尤具有善的反面的可能性。但我们应该历史的、理性的、辩证的来分析儒、道、法诸教史官们对蚩尤的道德度量和裁判。

苗族人大量的古歌、史诗和歌舞祭典均将蚩尤尊为“战神”,这是不争的事实。

1989年版的《蚩尤的传说·蚩尤的神话》记载民间有这样的传说“苗族最早住在黄河边上的蚩尤坝,蚩尤带领八十一个兄弟,种庄稼,建城池,神鸟带他去找药,他又发现铜,冶炼铜,制兵器。黄龙公来攻打,蚩尤头戴牛角帽,身穿牛皮袍,挥舞铜宝剑,杀退了敌人。黄龙怕铜(现在人们还说龙怕铜),逃跑了。黄龙公又用宝葫芦来收苗家,蚩尤就用火烧葫芦。雷老五假意拜蚩尤为兄,向蚩尤学到了医药和冶炼铜造兵器之术,还骗走了蚩尤的铜板斧。最后,黄龙公联合赤龙公和雷老五一起攻打蚩尤,蚩尤牺牲,苗众渡黄河南迁。

1979年编选的黔东南苗族的《苗族古歌》用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了蚩尤与黄帝争战的历史。古歌唱道,苗族第一个始祖叫姜央,他与雷、龙、虎、蛇等都是蝴蝶妈妈生的兄弟。枫木变蝴蝶妈妈,生十二个蛋,计宇鸟来孵蛋,才生姜央众兄弟。众兄弟长大了,争当大哥,姜央用火攻,制服众兄弟,当了大哥,后来兄弟分家,龙管水城,雷管天上,虎管森林,姜央管平地。雷公霸占了耕牛和家产,姜央去向雷公借牛来犁田,却又将牛杀来祭祖了。雷公报复,从天上下来劈姜央,姜央原有准备,便捉到雷公关到铁笼里,雷公得水,破笼逃跑上天,下大雨,发洪水淹姜央。姜央上天去与雷公斗,迫使雷公消了洪水。这一神话表面看是反映人与自然的斗争,实则是蚩尤与黄帝战争的曲折反映。姜央又叫姜炎、告炎(即炎公)也就是蚩尤。有的汉文史籍记,蚩尤为炎帝之裔(一说曾参加炎帝的部落联盟为炎帝的大将),更多史料记炎帝与蚩尤一起打黄帝,败了,炎帝不敢再打,蚩尤便打着炎帝旗号,自称炎帝与黄帝打。(见袁珂《中国神话传说》)炎帝是火神,用火攻;黄帝用水攻(雷公得水才破笼逃脱,又发洪水淹姜央),黄帝命令应龙发洪水淹蚩尤。

不难看出,苗族古歌中姜央与雷公的斗争,实为蚩尤与黄帝斗争的神话反映。古歌还反映这样一个观点:苗族始祖蚩尤与黄帝、炎帝以及虎、蛇等氏族都是兄弟,为争当大哥管天下,便打了起来,蚩尤开始是胜利者,当了大哥,后来,雷公上天了(黄帝胜了),这反映了蚩尤与黄帝之战的原始部落战争性质(兄弟争当大哥,争统治权),同时反映了这场战争的曲折过程。

新中国在客观研究苗族历史问题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出版的《苗族简史》、《苗族通史》对待蚩尤与苗族的关系或地位均有客观分析甚至基本结论。阳谷县和涿鹿县发掘整理的三祖文化,对传承苗族的文化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们不能总是习惯于用一种说法去颠覆另一种说法,历史“记忆”有不同的途径和载体,这些载体刻印出的民族“记忆”对民族心理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我们主张学者们应该充分尊重那些非常神秘但却非常古朴的“记忆”载体,挽留它,抢救它,给予它合法地位。

尤其在贵州凯里这样的苗族聚居地区,对苗族的文化和信仰应予十分保护和尊重,这就是我作为一个苗族人对待蚩尤的态度和意见。为此,我恳请贵州省苗学会组织苗学专家就这一相关议题进行及时深入探讨,形成民族共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苗族的小团结服从和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

此致

敬礼

王元丰(中国苗族)三苗网网名  丰收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