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学习参考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学习参考试题

一、判断题(共29题)

1.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一条。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一条。

3.人民法院设行政合议庭、审理行政案件。(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4.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

答案:对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四条。

5.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三审终审制度。(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七条。

6.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 )

答案:对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九条。

7.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汉语、汉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九条。

8.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有权进行辩论。( )

答案:对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十条。

9.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具体监督。(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

10.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诉讼。( )

答案:对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

1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所有第一审行政案件。(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

12.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

答案:对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二条。

13.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政府指定管辖。(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三条。

14.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判。(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

15.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

答案:对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

16.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

17.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类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为共同诉讼。(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

18.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

答案:对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九条。

19.原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20.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 )

答案:对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五条。

21.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

答案:对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六条。

22.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可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

23.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

答案:对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二条。

24.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

答案:对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25.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

26.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

答案:对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27.人民法院审理任何行政案件,均不适用调解。(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

28.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 )

答案:对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2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

答案:错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七条。

二、单选题(共17题)

1.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 ),制定本法。

A、刑法 B、宪法

C、民法 D、行政法

答案:B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一条。

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 )进行审查。

A、合法 B、合情

C、合理 D、正确

答案:A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六条。

3.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 )地位平等。

A、举证 B、诉讼

C、社会 D、法律

答案:D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八条。

4.( )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A、上一级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民及法人 D、同级人民政府

答案:B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

5.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 )人民法院管辖。

A、被告所在地 B、原告所在地

C、第三方所在地 D、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

答案:D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十九条。

6.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 )指定管辖。

A、上级人民法院 B、上级人民政府

C、中级人民法院 D、本地区人民政府

答案:A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三条。

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 )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A、共同诉讼人 B、第三人

C、原告 D、当事人

答案:B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九条。

8.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 ),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 )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A、十五年,十年

B、十年,十五年

C、二十年,五年

D、二十年,十年

答案:C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十五日,十日

B、十日,十五日

C、十五日,十五日

D、十日,十日

答案:C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 )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一个月 B、两个月

C、六个月 D、三个月

答案:C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1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 )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A、十日 B、十五日

C、二十日 D、五日

答案:A

出处:《行政诉讼法》四十八条。

12.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 )内决定是否立案。

A、十日 B、十五日

C、七日 D、五日

答案:C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

13.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 )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A、十日,五日,十日 B、十日,十日,十日

C、五日,十五日,五日 D、五日,五日,十日

答案:C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14.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 )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A、七日 B、十五日

C、五日 D、十日

答案:D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八十条。

15.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A、一个月 B、两个月

C、六个月 D、三个月

答案:C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16.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 )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A、十日,十五日 B、十五日,十日

C、五日,十日 D、十日,十日

答案:B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

17.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 )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A、一个月 B、两个月

C、30天 D、三个月

答案:D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八十八条。

三、多选题(共15题)

1.( )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公民 B、法人

C、人民 D、其他组织

答案:ABD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2.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 )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A、法律 B、法规

C、规章 D、规范性文件

答案:ABC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3.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 )的干涉。

A、行政机关 B、社会团体

C、人民检察院 D、个人

答案:ABD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四条。

4.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 )制度。

A、合议 B、回避

C、公开审判 D、两审终审

答案:ABCD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七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B、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C、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必须由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D、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答案:ABD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十七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

6.关于管辖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只能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原告向两个上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D、原告向两个上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后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

答案:AC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一条。

7.下列关于被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B、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C、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D、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答案:ABCD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

8.关于提起诉讼或原告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B、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直系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C、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D、以上都对。

答案:ABCD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

9.( )可以受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A、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B、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C、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D、具有法律知识的中国公民,

答案:ABC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

10.下列能作为证据的是( )

A、书证、物证

B、偷拍或偷录的视听资料

C、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

D、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答案:ACD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

11.人民法院有权向( )调取证据。

A、有关行政机关

B、其他组织

C、公民

D、当事人

答案:ABC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四十条。

12.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D、以上都对。

答案:ABCD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

1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 )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部门规章

答案:ABC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14.对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判决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B、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C、对主要证据不足的情形,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D、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

答案:ABCD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

15.下列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B、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书内容违法,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C、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情形,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D、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情形,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答案:BCD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九十条、第九十二条、第九十三条。

16.(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适用本法。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外国人 B、无国籍人

C、外国组织 D、归国华侨

答案:ABC

出处:《行政诉讼法》第九十八条。

思考练习一、单选题

1.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的决定》,自( )起施行。

A. 2015年1月1日 B. 2015年5月1日

C. 2015年7月1日 D. 2015年10月1日

恭喜你,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B】

2. 新《行政诉讼法》所称行政行为,不包括( )。

A. 法律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B. 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C. 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D. 规范性文件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是:D】

3. 以下( )是行政诉讼中特有的证据。

A. 当事人的陈述 B. 勘验笔录

C. 现场笔录 D. 电子数据

【正确答案是:C】

4.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 )内提出。

A. 一个月 B. 二个月

C. 三个月 D. 六个月

【正确答案是:D】

5.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 )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A. 1年 B. 2年

C. 5年 D. 20年

【正确答案是:D】

6. 行政诉讼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A. 5日 B. 10日

C. 15日 D. 20日

×

【正确答案是:×】

6.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

×

【正确答案是:√】

一、 单项选择题

1. 《行政诉讼法》规定,被提起行政诉讼的主体是( )。

A. 行政机关 B.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C. 受委托的机构 D. 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答案:E(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2. 《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A. 对等 B. 平等

C. 不平等 D. 基本平等

答案:B(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七条)

3. 《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是( )。

A. 上一级法院 B. 同级人民政府

C. 同级党委 D. 检察院

答案: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十条)

4. A市B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赵某私自从外省购进、染有口蹄疫奶牛30头一案进行行政处罚时,赵某不服并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于案情较为重大,他应当直接向( )提起诉讼。

A. B县法院 B. B县公安部门

C. 省级高级法院 D. A市中级法院

答案: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十三、十四、十五条)

5. 《行政诉讼法》规定,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死亡,( )可以提起诉讼。

A. 其近亲属 B. 其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C. 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公民 D. 经人民法院指定的人

答案:A(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

6. A养殖场因不服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所处罚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诉讼期间因A养殖场经营不善被B养殖场收购,那么行政诉讼的原告是( )。

A. A养殖场原法人 B. B养殖场法人

C. A养殖场所在地政府组织 D. 由人民法院指定

答案:B(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

7.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 )为行政诉讼被告。

A. 该派出机构 B. 该行政机关

C. 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D. 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答案:B(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

8. 郭某对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行政处罚不服,提出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经审理,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处罚偏重,改变了原处罚数额。但郭某仍不服,欲将( )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A. 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 B. 行政复议机关

C. 当地兽医主管部门 D. 作出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

答案:B(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9.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 )为行政诉讼被告。

A.该派出机构 B.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

C.该行政机关 D.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

答案:A(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

10. 《行政诉讼法》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 )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A. 申请人 B. 证人

C. 第三人 D. 原告

答案:C(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

11. 经人民法院许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代理人可以( ),但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

A. 向有关组织调查,搜集证据 B. 要求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提供材料

C. 向有关公民调查,搜集证据 D. 查阅本案庭审材料

答案: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三十条)

12.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甲某涂改了检疫证明的数量和日期,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被涂改的检疫证明在证据的分类上属于( )。

A.书证 B.物证

C.视听资料 D.当事人陈诉

答案:B(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

13. 诉讼过程中,( )负有举证责任。

A. 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 B. 当事人和被告

C. 被告上级机关 D. 当事人

答案:A(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

14. 行政管理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 )内提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 15日 B. 30日

C. 2个月 D. 3个月

答案: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

15. 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 )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

A. 3日 B. 7日

C. 15日 D. 30日

答案:B(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二条)

16. 刘某对当地执法部门的具体行政不服,起诉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做出了不予受理的裁定。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向( )提起上诉。

A. 当地执法部门 B. 当地执法部门的主管机关

C. 上一级人民法院 D. 当地执法部门和人民法院

答案:C(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二条)

17.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A. 3日 B. 5日

C. 7日 D. 10日

答案:B(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

18. 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

A. 3日 B. 5日

C. 7日 D. 10日

答案: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

19.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认为地方行政规章与国务院部、委规章不一的,由( )。

A. 参照地方行政规章

B. 参照国务院部、委规章

C. 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D. 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解释

答案:C(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

20. 人民法院以( )为由,判决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不可以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A. 主要证据不足 B. 违反法定程序

C. 超越职权 D. 滥用职权

答案:B(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五十五条)

21. 行政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A. 15日 B. 一个月

C. 三个月 D. 六个月

答案:C(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

22.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第一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

A. 15日 B. 一个月

C. 三个月 D. 六个月

答案:A(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23.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 )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第一审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A. 3日 B. 10日

C. 15日 D. 30日

答案:B(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24.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 )内作出终审判决。

A. 一个月内 B. 二个月内

C. 三个月内 D. 六个月内

答案:B(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

25. 基层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发生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 )。

A. 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B. 报请中级人民法院批准

C. 本法院自行决定 D.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答案:A(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

26. ( )对基层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行政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A. 同级人民检察院

B. 同级人民检察院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

D. 最高人民检察院

答案:A(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二、 多项选择题

1. 《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形包括( )。

A. 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B.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C. 认为行政机关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不合理的

D. 认为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答案: C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

2.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 )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A. 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 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C. 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D. 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答案:ABC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

3. A市B县赵某对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未附有检疫证明运输动物”一案,先申请B县兽医主管部门复议,B县兽医主管部门对B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处罚决定作出部分变更。但赵某对处罚决定仍然不服,他可以向( )提起行政诉讼。

A. B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在地人民法院 B. B县公安部门

C. B县兽医主管部门所在地人民法院 D. B县人民政府

答案:AC(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十七条,注:直接管理B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是B县地方人民政府、B县兽医主管部门)

4. 在何种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对于行政案件可以通过裁定移转管辖( )。

A. 受诉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

B. 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

C. 上级人民法院决定自行审理原属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D. 上级人民法院把自己管辖的第一审案件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E. 下级人民法院把自己管辖的案件移交给上级人民法院审理

答案:ABC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条)

5.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作为被告的可以是( )。

A.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 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

C.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答案:ABC(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

6. 15周岁的冯某因无证销售猪肉,被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查获,并作出罚款2000元行政处罚,( )可以代为冯某提起行政诉讼。

A. 法定代理人 B. 冯某所在村村委

C. 冯某哥哥委托的代理人 D. 冯某哥哥

答案:AC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八、二十九条)

7. ( )可以作为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使用,经法庭审查属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A. 视听资料 B. 当事人的陈述

C. 鉴定结论 D. 证人证言

答案:AC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

8. 《行政诉讼法》规定,证据种类有( )。

A.书证 B.物证

C.视听资料 D.证人证言

答案:ABCD( 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

9. 诉讼过程中,法庭证据的取得有( )等途径。

A. 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提供 B. 当事人提供

C. 法院自行调取证据 D. 代理人提供

答案:ABC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10. 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对专门性问题需要鉴定的,应当( )鉴定。

A. 有认证资质的鉴定部门 B. 指定鉴定部门

C. 交由法定鉴定部门 D. 专业技术执法部门

答案:BC(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五条)

11. 行政诉讼期间,原则上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哪项情形之一的,具体行政行为即可停止执行( )。

A. 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B.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停止执行的

C. 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经审查裁定停止执行的

D. 原告申请停止执行的

答案:AC(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

12.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 )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 对诉讼参与人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B. 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的

C. 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

D. 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威胁、阻止证人作证的

答案:ABC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

13. 《行政诉讼法》规定,具体行政行为( ),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A.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B. 违反法定程序的

C. 超越职权的 D. 滥用职权的

答案:ABCD(知识点: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

14.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时,可以做出( )等决定。

新行政诉讼法解读

一、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概况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于2013年12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进行初审

2.2014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进行二审

3.2014年10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进行三审

4.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的决定》,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9号),自2015年5月1日起与新行政诉讼法同步实施

二、总则

(一)立法目的

1.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2.解决行政争议

3.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4.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二)适用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这里的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三)行政起诉权利保障

1.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

2.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3.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和副职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

(四)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原则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三、受案范围

(一)行政诉讼受理案件的范围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3.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5.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6.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7.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8.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9.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10.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11.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12.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此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二)不受理的案件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四、管辖

(一)级别管辖

1.基层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2.中级人民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1)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2)海关处理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4)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3.高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需要注意的是: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确定案件的级别管辖。

(二)地域管辖

1.一般地域管辖

(1)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2.特殊地域管辖

(1)专属管辖: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共同地域管辖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三)裁定管辖

1.移送管辖

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2.指定管辖

(1)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2)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3.管辖权转移

(1)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2)下级人民法院对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指定管辖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决定。

五、诉讼参加人

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因起诉或应诉参加行政诉讼活动的当事人和处于类似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参加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诉讼代表人和诉讼代理人。

(一)行政诉讼原告

1.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2.原告资格转移

(1)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2)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二)行政诉讼被告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3.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4.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5.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6.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三)行政诉讼第三人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

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2.人民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的,第三人有权依法提起上诉。

(四)行政诉讼代表人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应当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五)行政诉讼代理人

1.法定代理人: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2.委托代理人: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六)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的权利义务

1.代理诉讼的律师,有权按照规定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有权向有关组织和公民调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证据。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保密。

2.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权按照规定查阅、复制本案庭审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六、证据

(一)证据的种类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电子数据;

5.证人证言;

6.当事人的陈述;

7.鉴定意见;

8.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二)举证责任

1.被告举证责任

(1)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2)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对原行政行为合法性共同承担举证责任,可以由其中一个机关实施举证行为。复议机关对复议程序的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

(3)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4)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

(5)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6)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

2.原告举证责任

(1)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①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②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2)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三)证据适用

1.证据的出示和质证

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2.证据的审核认定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对未采纳的证据应当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

3.非法证据排除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七、起诉和受理

(一)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

1.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起诉期限

1.行政复议案件的起诉期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直接起诉的一般起诉期限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不履行法定职责类案件的起诉期限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上述规定期限的限制。

4.起诉期限的扣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5.起诉期限的延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三)起诉条件和起诉方式

1.起诉条件

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符合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其中,具体的诉讼请求是指: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 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请求一并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请求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其他诉讼请求。

2.起诉方式

(1)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2)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四)立案登记

1.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2.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3.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在指定期限内补正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当事人拒绝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不予立案,并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4.裁定驳回起诉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经立案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1)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

(2)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3)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4)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5)未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

(6)重复起诉的;

(7)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8)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9)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的;

(10)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诉条件的。

人民法院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迳行裁定驳回起诉。

5.起诉人的救济途径: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6.人民法院不立案的救济:

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立案、审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五)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含规章)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人民法院一并审查上述规范性文件,应当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

八、审理和判决

(一)一般规定

1.审理方式

(1)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2.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

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执行:

(1)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3)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当事人对停止执行或者不停止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3.先予执行

人民法院对起诉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工伤、医疗社会保险金的案件,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原告生活的,可以根据原告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

4.当事人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的法律后果

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5.不适用调解原则及其例外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2)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6.行民交叉案件一并审理

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一并审理上述相关民事争议,应当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

7.审理依据

(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2)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

(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规章。

8.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后的处理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经审查认为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在裁判理由中予以阐明。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应当向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并可以抄送制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行政机关。

9.对被告方妨碍诉讼等违纪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

(1)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认为行政机关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违法违纪的,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监察机关、该行政机关或者其上一级行政机关;认为有犯罪行为的,应当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检察机关。

(2)人民法院对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将被告拒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的情况予以公告,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被告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依法给予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处分的司法建议。

(二)第一审普通程序

1.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2.审判组织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3.判决

(1)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撤销判决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①主要证据不足的;

②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③违反法定程序的;

④超越职权的;

⑤滥用职权的;

⑥明显不当的。

(3)履行职责判决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查明原告请求被告履行法定职责的理由成立,被告违法拒绝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予答复的,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依法履行原告请求的法定职责;尚需被告调查或者裁量的,应当判决被告针对原告的请求重新作出处理。

(4)给付判决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查明原告申请被告依法履行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等给付义务的理由成立,被告依法负有给付义务而拒绝或者拖延履行义务且无正当理由的,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相应的给付义务。

(5)确认违法判决

①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行政行为:

a.行政行为依法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b.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但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②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需要撤销或者判决履行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

a.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

b.被告改变原违法行政行为,原告仍要求确认原行政行为违法的;

c.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判决履行没有意义的。

(6)确认无效判决

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无效。

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的,可以同时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给原告造成损失的,依法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7)变更判决

行政处罚明显不当,或者其他行政行为涉及对款额的确定、认定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

人民法院判决变更,不得加重原告的义务或者减损原告的权益。但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且诉讼请求相反的除外。

(8)行政协议案件的判决

原告主张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协议或者单方变更、解除协议违法,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判决确认协议有效、判决被告继续履行协议,并明确继续履行的具体内容;被告无法继续履行或者继续履行已无实际意义的,判决被告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判决被告予以赔偿。 原告请求解除协议或者确认协议无效,理由成立的,判决解除协议或者确认协议无效,并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处理。

被告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其他法定理由单方变更、解除协议,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判决被告予以补偿。

所谓行政协议,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标,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

4.公开宣判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

5.第一审案件的审理期限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三)简易程序

1.适用范围

(1)人民法院审理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①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

②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的;

③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

(2)除上述第一审行政案件,当事人各方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3)发回重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2.审理方式和审理期限

(1)审理方式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2)审理期限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3.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四)第二审程序

1.上诉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2.审理方式

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也可以不开庭审理。

3.审查范围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和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

4.审理期限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5.裁判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3)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五)审判监督程序

1.申请再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2.再审事由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1)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

(2)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3)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

(4)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5)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6)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

(7)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8)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3.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期限

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3)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4)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4.依职权提起再审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书内容违法,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2)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书内容违法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5.检察监督

(1)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2)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3)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或者检察建议:

①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

②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

③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人民法院基于抗诉或者检察建议作出再审判决、裁定后,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九、执行

(一)当事人的履行义务

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

(二)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强制执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三)对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2.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3.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

4.向监察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5.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非诉强制执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