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小微金融

发展小微金融

摘要:“小微金融”自2008年正式提出以来,至今已经走过六年的发展历程,小微金融服务也从最初的模式探索阶段转入优化提升阶段。2013年以来,在小微企业面临着经济放缓、经营压力较大、风险提升的形势下,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出发点,不断探索可持续、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小微金融对于小企业和低收入阶层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商业银行也有了不起的作用。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势必会有极大的作用。于此,中国应大力发展小微金融。

关键词:小微金融中国中低层收入阶级商业银行

一、小微金融的定义 微金融主要是指专门向小型和微型企业及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活动。追求自身财务自立和持续性目标。也就是说,小微金融机构自身应是有商业可持续性的,只有这样,它才会成为整个大金融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越来越有生命力的一个部分。

二、小微金融的特点

小微金融应有的两个特点:

一、是以小微型企业以及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

二、是由于客户有特殊性,所以它会有适合这样一些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小微企业金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

高风险性,抵押品的不足使得小微企业金融在多数时候都依赖于企业主的个人信用,此外,小微企业较强的不确定性也是小贷的主要风险来源。

高收益性,除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溢价外,由于市场不开放,需求远大于供给,小贷的政策溢价是超额收益的源泉。

三、中国发展小微金融现状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以孟加拉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为代表,小微金融机构开始利用为一个联保群体发放贷款的方式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免抵押担保小额信贷。这种贷款金额微小、手续简便、还款率较高、高利率和可持续性强,取得了一定成功,掀起了一场“小微金融革命”。

国际上小微金融运作的主体有三种:即信用组团、非政府组织和商业银行。由于我国属于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因此通过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应成为实现普惠金融的主要渠道。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步伐的加快,利用银行贷款方式促进小微企业成长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各种银行类金融机构都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许多银行纷纷成立了专门的微贷中心,建立独立、专业化的信贷体系,将小微企业贷款作为未来银行盈利来源中最生机勃勃的一部分。同时,国内还成立了大量的小贷公司。根据央行6月末统计,全国共有3366家小贷公司,从业人员35626人,实收资本2464.3亿元,贷款余额2874.7亿元。但就实际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小微企业贷款的开展并不理想,除了少数银行成功走上规模效益道路之外,许多银行在小微贷款业务的发展上仍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面临体制、机制、资源、风控、人才等一系列难题。从小贷公司的发展结构来看,数量最多的不是广东和浙江这些中小企业发达的省份,而是内蒙古(342家)、辽宁(263家)、江苏(259家)、安徽(217家)等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这说明,小微贷款的发展结构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十分匹配。

四、发展小微金融的意义

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有利于培养新客户群。随着金融脱媒和银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国内银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些银行为了开拓或保留优质客户资源,大幅让利,形成了同业间的非理性竞争。发展小微金融,特别是具有一定潜力的农村小微金融对于银行调整客户结构,开辟新的利润区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农村产业化的发展将促进大量以农产品(行情股吧买卖点)为主要原料的中小企业出现,产生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服务于农村的金融机构创造更多的利润来源。银行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通过自身的改革和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有选择地布局农村金融市场,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拓宽自身的盈利来源。

其二,有利于银行履行社会责任。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的逐步提升,社会各界对银行的社会责任日益重视,银行在实现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切实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提升品牌价值。小微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多元化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力量。要使我国经济结构根本性调整,需要小微企业有更快、更大的发展。长期以来,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旺盛,而银行给小微企业的贷款只相当于同期国企贷款额的2%左右。小微企业由于融资受限而难以发展壮大,由此导致全国每年损失就业机会大约在

800万个左右。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密切银政关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要求。

其三,有利于银行优化结构。银行监管,特别是资本监督力度的空前提高,对银行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提出严峻挑战,走资本节约、产出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国内银行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战略方向下,资本占用相对较低的零售银行业务特别是小微金融业务、中间业务就成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首先,大型、特大型企业脱媒之势不可阻挡。由于目前商业银行激烈争夺的公司大客户大多数属于上市公司,具有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对银行贷款融资的需求下降,加之大客户市场竞争激烈,贷款处于买方定价的状况,银行贷款净利差大幅收窄,盈利能力下降。其次,受融资规模和财务状况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较少,更多依赖银行间接融资,且中国小微企业贷款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中具有更大的定价权,在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利率定价实现“收益覆盖风险”,提升盈利能力。再次,商业银行通过发展小微金融业务,可以实现客户多元化,有效分散风险,推动交叉销售,促进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升综合收益水平。

五、发展小微金融的策略

首先,应建立小微企业融资保障体系。建立与小微金融发展相适应的信用担保制度,是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关键:一是加快设立小微企业信用平台。目前在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获取信息的高成本。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快整合金融机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以及企业往来信用记录,其中关键的工作是建立健全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基础,整合司法、工商、税务、海关、环保等多部门信息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依法披露企业及个人信用记录,实现小微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二是完善信用担保制度。一方面,完善资金补偿机制。政府可以按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补充小微企业的担保基金,对小微企业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建立银行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在小微贷款产生不良时,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另一方面,培育社会信用担保市场。逐步放开民间资金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发挥社会资金信息发现、多元投资的功能,培育健全的社会信用担保市场。三是优化小微企业扶持基金的运用。改进扶持基金管理模式,变支付机构运作为金融机构运营。例如,规定金融机构只能将专项资金投向小微企业,收益和损失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分担,发挥金融机构在投融资领域的优势和积极性。

其次,应加大小微企业税费优惠力度。借鉴国外经验,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应采取差别化的长期优惠举措进行扶持。对于小微金融发展比较好的金融机构也应当在营业税和所得税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国务院200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十二五”时期,建议将该优惠政策长期化、固定化,并根据情况变化动态地进行修订。

再次,应鼓励小微企业探索创新。小微企业,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小微企业,

是整个社会技术创新最活跃的细胞。微软、苹果、惠普以及国内的海尔、联想等世界知名企业在创立之初无一不是典型的小企业或微型企业。“十二五”时期,国家应将鼓励小微企业探索创新提升到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高度。知识产权是高技术小微企业的核心资产和主要竞争力,也是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因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已经成为高技术小微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家应以更大的力度打击盗版,规范专利市场,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最后,还应鼓励高新技术领域的小微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是高新技术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国家应进一步落实出口退税等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为有条件到境外开展业务的小微企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保护。

由此,中国的发展小微金融之路虽有险阻,却是一条充满惊奇又传奇色彩的道路。它的建造成功,也将会标志着中国经济的一个大跨步。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