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富强.平安.文明.美丽新汝州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河南省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双拥模范城、林业生态市、优秀金融生态市――汝州市,拥有着众多闪光的名片,也让其在开放招商中先人一步,取得了骄人成绩。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因北汝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茫茫伏牛,西邻古都洛阳,东望黄淮平原,形成了“两山夹一川”的槽型地势,更因出产汝瓷而名扬天下。汝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之城、文化厚重的魅力之城、资源富集的特色之城、交通便利的通衢之城、蓄势崛起的希望之城。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辖20个乡镇办事处、459个行政村。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直管市、对外开放重点市、加快城镇化建设重点市、畜牧业发展重点市。

  2014年以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省全面直管的重大机遇,凝心聚力,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努力走出了一条“汝和万事兴、汝升万事兴、汝美万事兴”的科学发展之路。

  城市发展规划

  为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汝州市聘请国内知名规划单位、规划专家,先后启动了《汝州市顶层设计实施方案》《汝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汝州市教育发展规划》《汝州市产业发展规划》《汝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规划》等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汝南产业集聚区、汝东高新区、商业中心区、温泉特色商业区、教育产业园、汝瓷文化园等核心功能区的规划编制。通过高标准的规划,梳理出了城乡发展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产业分布,引领和带动汝州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招商引资环境

  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发挥开放招商“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综合带动效应,牢牢把握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这一工作总抓手,成立了汝州市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及中心商务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任第一组长。突出融入大郑州、融入洛阳和平顶山,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大郑州产业转移的“双融入、双转移”重点,围绕沿海发达地区、北京央企和郑州等区域,强化规划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定点招商、政策招商“五种意识”,突出引资金、引项目、引机构、引人才、引商旅“五大重点”,不断提升开放招商水平。为快速推进项目建设,组建成立了驻郑招商中心、浙江绍兴汝州商会、汝南产业集聚区商会,制定了推进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新上项目实行项目评审、土地规划评审、信访风险评估“三评”管理。按照“首席服务官”“两个零接触”工作制度和“五个一”的服务承诺,坚持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并联审批以及工作督察督办制度,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从洽谈到签约、建设、投产、经营等各个环节的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全市“亲商、富商、营商”的氛围日益浓厚,各类软硬件环境日臻完善。

  投资融资环境

  投资拉动机遇,创新融资方式,实施“一母五子”的运作模式,推进BOT、PPP等投融资模式,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产业提升机遇,准确的产业发展定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化进程还能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要素保障优势巨大,丰富的自然资源、富余的农村劳动力、充足的人力资源及活跃的民间资本;发展环境的动力巨大,“打基础、创环境”建设年取得显著成效,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优势不断上升。

  投资融资载体

  商务中心区。依托现有33平方公里的主城区,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定位,结合商务中心区、中大街唐宋文化园建设,推进棚户区改造,配套公园游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商业楼宇、特色商业街和现代专业市场,发展高端商务、地产、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升环境容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和服务水平。利用2-3年时间,开展“10个5”招商活动,即招引5家4星级以上酒店、5家投资3亿元以上的城市综合体、5家规范化专业市场、5条特色商业街、5座企业总部大楼、5家国内知名城市运营商、5家产值超亿元商贸服务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科技研发中心、5家知名餐饮品牌、5家高端汽车4S店。

  汝南产业集聚区。按照“四集一转”、产城融合的要求,积极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采用BOT、PPP等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综合体、新型社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完成基础设施投入不低于2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不少于54万平方米。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招商引资不少于3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培育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能源化工、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打造2―3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达到1.5万。

  汝东高新区。依托城东29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按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两大定位,推进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不少于3个国家级、省级高科技产业发展项目,新建省级研发中心2家。

  教育产业园。启动河南省汝瓷技术教育学院建设,整合初中、高中等教育资源,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与国内知名教育机构合作,设立分支办学机构,打造知名教育品牌,建设区域优质教育中心,推进教育产业提升发展。

  温泉特色商业区。依托温泉镇丰富的温泉资源及自然人文景观和特色农业资源,突出温泉养生文化体验、特色农业旅游,以“一核引领两镇”的发展模式,打造成集温泉养生、休闲观光、农业体验为一体的汝州西部康体养生与休闲观光旅游区。

  产业发展布局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汝州市主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明确总机遇、总要求,坚持总基调、总抓手,坚定总路径、总目标。把2015年作为规划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作风建设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产业载体,开展“10个5”招商活动;完善交通、信息、水利、能源、生态五大系统,实施“一圈两高三干四网五桥”路网建设、“一脉两河三渠四库五湖”生态水系、蓝天碧水生态“三大工程”;加强基层四项制度、“五包”服务,推进文明道德和党的作风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城乡规划“五规合一”,实施六大专项、推进六项重点,形成“一轴两带六区八组团”功能发展板块;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向先进制造业新兴城市转型的目标,坚持承接产业转移和瞄准新业态趋势“两手抓”,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纺织服装五大高成长性制造业;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建材、陶瓷三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两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从重到轻、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三个转变”,打造区域性电子商务及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区域性医疗教育中心“两基地三中心”。

  产业投资导向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纺织服装五大高成长性制造业,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建材、工艺陶瓷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金融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高成长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健康服务业、教育培训业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

  现代农业。发展高标准蔬菜、优质林果、现代畜牧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化集群,因地制宜发展花卉、采摘等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新建高标准良田11万亩,新建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5个;加强项目后期管护,发挥工程效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积极推广“养殖+种植+加工”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模式,重点培育蔬菜、林果、畜牧养殖加工等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化集群。建立农村土地信托中心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发展专业合作社80家,新流转土地3万亩。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工程。设立农业发展专项奖励基金,引导支持梦想食品、华扬农牧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成生产要素,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家。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支持江南春、丰禧庄园、岩海金田、南天门、山东鲁农等农业生态园区建设,发展休闲观光产业带。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企业5家、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符合实际、体现特色、规划为先、稳步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城市规划区内,镇区、产业集聚区周边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民的非农化;坚持“五规合一”、因地制宜,有序引导城镇规划区外农村居民点建设;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古村落、古民居,传承历史文脉。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2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县乡道62公里,通村公路46公里,推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000座,新增沼气用户900户,改造农村危房500户。新建吴洼(城北)110千伏、焦村35千伏变电站,改造大峪35千伏变电站,完成2015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解决农村供电不足问题。加快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7个村,脱贫人口7500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创建省级达标村85个、示范村3个,建设美丽乡村、清洁家园。

  文化产业。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旅游区。

  一是提升文明素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文明村、文明户评选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活动,培育弘扬汝州精神。强化媒体正面宣传,加强虚拟网络管理,讲好汝州故事、传播好汝州声音,传递社会正能量,倡树文明新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社会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研究制定公务员诚信量化考核标准,将公务员的诚信行为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引领和带动广大群众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二是繁荣文化事业。实施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工程,推进乡村文化大院、文化书屋、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规划建设科技馆、图书馆地方特色数据库,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档案、史志、文史事业。举办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和汝州论帖活动。研究制定优秀文艺创作成果奖励办法,推出汇聚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明汝州形象的文艺作品,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三是培育文化产业亮点。挖掘汝州历史文化资源,抓好中大街唐宋文化园、汝帖园、宋魏王陵、张公巷发掘等项目建设,培育风穴寺、温泉、九峰山等知名旅游景区,打造曲剧、汝瓷等知名文化品牌,建设全省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游客目的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旅游区。开工建设新华书店城市文化综合体。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增强文化市场活力。多层次开发汝瓷、汝石、汝帖、彩陶等特色文化产品,培育文化产业亮点。

  汝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将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速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不遗余力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福祉,始终做到一心为民、克己奉公,始终做到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始终做到敬业守责、清正廉洁,在新常态下,谋规划,求发展,加快建设富强、平安、文明、美丽新汝州。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