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爆史上最大事故 多名高层停职

2012-07-11 15:09   南方报网  网友评论 条,点击查看

建行受累浙民企中江集团破产 爆30亿坏账

据港媒报道,内地银行坏账停不了!浙江省涌现爆煲潮,多家内银卷入烂账风险。据财新网揭露,建行(939)向已破产的浙江中江集团贷款金额高达30亿(人民币.下同),成为该行史上最大风险事故,多名高层涉及违规被停职。行内人士表示,事件显示内银风险管理失控,内银股便宜勿贪。

建行发言人接受本报查询时表示,事件已进入司法程序,目前不宜评论。据报道,浙江民企中江集团因投资地产、酒店失利,资金链断裂,目前正进行破产重组,创办人俞中江已被警方控制。初步统计,中江债务规模80亿元,其中建行占30亿,中行(3988)和工行(1398)亦分别占10亿及1.5亿元。建行股价昨跌0.2%,报5.08元,创今年新低,中行和工行则分别升0.7%和跌0.24%。

疑涉及大规模造假

内地传媒报道,俞中江原是的士司机,靠做香料香精业务起家,08年进军房地产业务,从而泥足深陷,2010年开始资金紧绌,靠借高利贷维持,根本无能力偿还债务。

但离奇的是,尽管俞中江爆煲迹象明显,但建行对中江的贷款不减反增,贷款馀额由2010年年底约10亿元大增至30亿元。有建行内部人士透露,俞中江采用多种手段造假骗贷,包括私刻建行公章、用假房产证抵押及重复抵押等。由于共有三家建行支行向中江发放贷款,如此大规模造假,如无银行内部员工“打笼通”,实难想象。财新网指出,目前建行浙江分行行长及两名支行行长已被停职,另有四、五十名员工涉案。

过往内银皆有未能收回民企贷款事件,但论规模及涉桉金额,今次中江30亿元坏账风险,肯定是建行以至内银史上单一最大烂账。

风险管理机制失控

AMTD证券业务部总经理邓声兴表示,事件显示内银风险管理机制失控,监督机制虚有其表。他指以往内银贷款对象以国企为主,如有坏账“阿爷会睇数”,但民企出事则“连渣都冇”。要求内银加大对民企贷款,不法份子更有诱因和银行员工勾结贪污舞弊,令内银面临更大风险。

近年内银不良贷款比率持续下降,但其真实性一向令市场质疑。早前中银监命令内银自查贷款质素,已揭露问题重重,包括借新还旧、以贷还贷及报表报告失真等。浙江省银监局早前发表报告指,浙江局部地区受产业空心化和资本虚拟化趋势影响,民间借贷风险正向银行体系蔓延,恐怕类似事件将陆续有来。(网易)

建行借给破产企业30亿 被称“史上最大风险事故”

因为向已处于破产程序中的中江集团借贷近30亿元人民币,建行最近被媒体称为处于"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风险事故"中。截至昨天记者发稿时,建行并没有就中江集团的贷款事件发布任何针对性的声明。

但昨天建行官网最新发布一篇题为"科学管理稳健经营建设银行风险内控不断完善,资产质量持续保持稳定"的新闻稿。文中明确写道:"今年以来,该行还不断加大内控管理力度,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强化问责,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内控措施进一步完善,到目前为止未发现员工作案行为,未发生重大经济案件。"似乎正是对此事的回应。

中江集团地处杭州市下属的建德市,其直接持股控股或间接控制的公司众多,跨越多个行业,俗称"中江系"。俞中江是浙江中江控股集团董事长。2012年年初,俞中江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了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并申请破产保护。今年6月14日,杭州市政府首次发布俞中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刑拘的消息。据透露,俞中江系浙江中江控股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其通过支付高额利息向社会不特定人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目前涉及的金额已经达十多亿元。

有消息称,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中江系"债务规模近80亿元,为杭州历来最大宗。银行贷款约50亿元,建行占了大头。

业内人士认为,建行给中江集团的贷款存在几大疑点:首先是贷款时机上,2010年底,建行对"中江系"的贷款余额为10亿元。到2011年,"中江系"已经摇摇欲坠,其他银行也有察觉,但建行对"中江系"的贷款反而扩大了一倍以上。比如,2011年9月,建行为"中江系"发行了一只价值3亿元的信托类理财产品 ,结果一分钱利息都没有收。

据悉,自事故爆发,建行总行已派出三四轮工作组到浙江调查"中江系"贷款情况,分别来自公司业务部、风险管理部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在中江案后,浙江建行的重大贷款审批权上移到总行。北京青年报

追问建行史上最大30亿坏账 多名高管被免职

2012-07-12 08:06:01 作者:刘冬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我要评论

因30亿贷款深陷已处于破产的中江集团,建设银行面临该行史上最大一笔风险事故。昨日,建设银行总行新闻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回应称,该案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而据财新网报道,建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崔滨洲以及当地两名支行行长已被免职,受此案件株连的员工约四五十人,建行对此称“不方便回应”。

根据建行今年一季报披露,截至3月底,建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06.9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24亿元。不良贷款率1.04%,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佘敏华对本报记者表示,30亿贷款最后能收回多少,具体还要看中江集团贷款时的抵押情况,但即使30亿贷款全部转化为不良贷款,对建行整体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影响也“十分有限”。

但业内人士认为,对一家经营情况显现危机的企业有如此巨大的风险敞口,反映了建行的风控漏洞。“对一家企业的综合授信能够达到30亿,意味着该企业不仅是省级分行的优良客户,也是总行的优良客户,是合作多年积累下来的。”某四大行浙江地区一名支行行长说,“因此,建行总行对中江集团这样一笔贷款不会不知道。”

本报记者采访了解,目前各家银行对中江集团这类企业集团客户一般进行集团综合授信,即把各子公司的信贷需求相加,由当地支行一级一级上报,最后综合授信额度的审批权限则在总行,由总行来审批对该企业的总体贷款额度,以及多少用于固定项目投资,多少用于票据业务或信用证业务等等。

在授信额度内的放款权限则在省分行的放款中心,但也需要企业严格满足一定的先决条件才能放款,比如在固定项目投资中企业自有资金到位后才能放款。根据建行的“审贷分离”原则,当支行把企业的用款需求上报到分行时,需经过分行的独立审批人同意后才能发放。

南方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中江集团不太可能“买通”分行放款中心层面,因为这样的话,“要打通的人就太多了。”

上述支行行长认为,更大的可能是包括客户经理在内的支行层面对企业的尽职调查不到位,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审查有严重偏差。特别是企业如果涉及了隐蔽性强的民间借贷,往往因资金链出现问题而状况急转直下,银行因为自身监控能力差而没有及时追踪到这点。“虽然从去年开始银根就收紧了,但银行业信贷冒进时期形成的偏重业务、宽松授信的激励方式和风气还在,经济下行时期出现问题在所难免。”该人士表示。

但亦不排除建行内部员工存在道德风险甚至充当了资金掮客。据财新网报道,至2010年底,建行对中江集团的贷款余额达10亿元,到2011年,公司资不抵债已被同行察觉,但建行对其贷款反而扩大一倍以上。交通银行在2011年6月撤出了“中江系”最后一笔逾1亿元的贷款,但建行却跟进接盘。

似乎是对此质疑的回应,建行7月10日在其官网上发布的一篇新闻稿中称,“今年以来,该行还不断加大内控管理力度,到目前为止未发现员工作案行为,未发生重大经济案件。”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